育儿:早期教育浅谈-早期教育蕴涵在生活中
(2008-09-29 01:28:10)
标签:
育儿早期教育婴幼儿 |
分类: 早期教育 |
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并不需要完整而正规的教材,它蕴涵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其目的也不仅是让孩子学会一、二、三,A.B.C。首先是让孩子在与父母、同伴及周围人之间感情交流的互相影响中,接受周围世界的种种信息。良好的气质和优良生活习惯的建立是早期教育的首要任务。
0~3岁的乳婴儿的教育不同于正规的知识型教育,应该更注重孩子的积极情感的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乐观精神的养成及良好性格的塑造,如保持清洁;做事、玩耍有条理;对新鲜事物观察仔细,易于发生兴趣;与同伴相处谦让、互助,富有同情心;做事有恒心、有毅力,坚毅耐劳,认真负责,真诚守信等等。父母不必刻意寻求什么额外的教育方案,只要在平常生活中一贯以敏感的观察力、热情和充满爱心地对待孩子,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在平常的生活中主动地发展,使他们学会如何融入社会,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生活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和品德的重要途径。父母要做的,是给孩子一个充满感情的、丰富的环境,要让孩子从出生后就受到好的引导,婴幼儿的环境要充满爱和欢乐。
孩子的智能发育是内在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在因素包括大脑的潜能,身心的成熟程度以及小儿的气质。环境包括社会、家庭的物质(营养也是其中之一)、精神(如教养、模范作用)的影响。所以早期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品德、知识、体育、音乐、美术等等,具体有6方面内容:(1)视、听感觉的训练;(2)大运动的训练(如坐、爬、走、跳等);(3)技能的训练(主要指手的细巧技能训练,如捏弄、涂、画、写等);(4)语言训练;(5)认识能力的获得和利用知识的能力培养;(6)社会能力(包括人际交往和道德观念)的教育以及生活技能的培养。
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点是感觉和知觉能力的开发及运动能力的训练。婴儿重点开发感觉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加强听觉、嗅觉、视觉、触觉等方面的分辨能力,适当的看、听、触、摸等刺激会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与智能的提高;幼儿主要是知觉方面的训练,其具体方法是通过音乐、绘画、游戏、故事等方式开发孩子的智力。锻炼婴幼儿的运动能力,尤其是手部运动协调能力,对他们的大脑发育非常重要。进行各种活动不仅促进大脑的进一步成熟,更促进了思维灵活性等智力的发展。
早期教育的内容包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方式最好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因为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是在游戏中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孩子也是在游戏中发展智力,并为今后形成良好的性格打下基础。应该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有选择地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使他们从小就见多识广。家长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发展他们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使孩子茁壮成长,早日成材。
总之,3岁前进行教育是挖潜力,而不是强加于婴儿,不要操之过急。开发3岁前孩子的智力不是拔苗助长。婴幼儿智力潜能很大,有相当惊人的学习能力,但孩子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既有智力发展的差异,又有性格差异及学习环境、条件、方式的差异,不能强求一律。早期教育有许多学问,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性的通过各种方法去引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