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不怕、不怕,输掉啦!》看篮球比赛有感
(2008-08-11 00:36:13)
标签:
体育篮球比赛中国队姚明美国杂谈 |
分类: 微言杂谈 |
今天,难得的周未在家休息。泡上一杯浓香的咖啡,在网络世界里随意地驰骋,享受着半工作、半休闲的感觉真好。下午观看了一会女子奥运体操花样比赛,虽然我不懂比赛规则,但能感受到体操的美妙和魅力,特别是中国队的小姑娘们个个发挥出色,团体赛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祝福她们!
平日很少关注体育比赛,偶尔看看的也是那种表现柔美、充满美感的、有无限自我展示空间的体育项目,如体操、滑冰、花样游泳等。对于极度对抗的运动项目,自己从来不去关注,一是自知水平太差,连业余球迷的资格都“望其项背”;另一方面,受不了输赢的刺激,偶然看看与自己情感息息相关的球队比赛(如中国女排与外国队比赛、国内足球超级联赛有本地区球队参加的比赛),看一会就会有心惊肉跳的感觉,不是在享受比赛,反而感到精神上受到蹂躏和摧残,故远远躲开为“上策”,真不知场上的运动员如何练就了如此的“炉火金身”。
但今天,我在暗暗期待着看一场“旷世之赛”——今晚是中国男篮队与美国队的首场较量。据我所知,美国可能是世界上最热衷于篮球的国家,是造就篮球神话的最佳地方。篮球明星是美国收入最高,最受人崇拜的人物,受关注的程度甚至远远高于美国总统。受聘于美国篮球队的姚明不就是我们公认地收入最高、最有名气、最受关注的中国运动员吗!美国每个城市都有自己设备完善的篮球馆,每场重要的篮球赛都会让这座城市出现“万人空巷”的骇人场景。
2年前我到美国探亲,住在美国中部一典型的中产阶层社区,我看到的是,几乎家家门前或大或小的草坪旁、车库旁都竖立着篮球架,孩子们放学回家或周末也是忘情地在篮球架下跳跃、玩耍。超市里大大小小的篮球,包括玩具篮球随处可见,篮球早已融入了美国人的生活。这样的环境和氛围,加之西方人特有的体质,篮球成为美国最强势的体育项目也就不难理解了。
作为地地道道的门外汉,我从来没有完整地看过一场篮球比赛,不论是国内的、国外的,男篮还是女篮。但我还是朦朦胧胧地知道,美国男篮——“梦八队”,那可是赫赫有名、威震四海的球队。中国队和他们比赛无疑是“鸡蛋与石头的碰闯”,正是这样的悬殊差距,才吊起了我生来的好奇心,我要看看这场比赛。说实话,我对球赛规则一律不懂,什么是3分球、2分球我也不清楚,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连什么地方是热闹之处恐怕都拿不准,中国队球员也只是认得姚明、易建联,我要看的是中国队以什么样的姿态参与这场比赛。
在我眼里,中国队与梦八队,好比奥运开幕式上姚明与小林浩同时出场的感觉。尽管个头差距很大,但小林浩毫不怯场、大大方方、自自然然、面带微笑、充满自信的走在中国运动员队列的最前面。这就是中国的未来象征,这就是中国精神的象征。
今晚的比赛,中国队尽管以31分的差距落后于美国队,但我们看到的是中国队新的风貌和不怕强队的气势,是奋力拼搏的精神。我耳旁油然地响起一首流行歌曲,是台湾歌手郭美美唱的“不怕、不怕”,我记不清歌词,只是清晰地记住了那句充满动感和韵律的词句“不怕、不怕、不怕啦!”,我想用这句词来结束这篇日记:《不怕、不怕,输掉啦!》,尽管我们输掉了分数,但没有输掉中国人的骨气和精神,且比赛结果也比预期的要好,这就足够了。
中国人已经不是靠多拿一块、两块金牌来证实国力的时代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和事实及弘大壮观的开幕式不是做了最好的诠释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