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打开智慧之窗(原创)
(2008-08-01 01:41:16)
标签:
育儿婴儿视觉功能 |
分类: 读懂宝宝 |
眼睛通常被称为观察和认识世界的“窗户”,眼睛将打开孩子探索世界的通道,使他在活动中发展敏锐的、精确的观察力。外界的刺激和信息有80%是通过视觉来获得的,这些奇妙的视觉形象也会成为极好的信息资源储存在孩子的大脑中。当大脑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信息时,孩子就会获得对外界的了解,扩展生活的经验,为日后的智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看”的活动使孩子获得由视觉而来的智慧,因此,眼睛也称为“智慧之窗”。
人的视觉功能是从新生儿挣开眼睛看世界后不断地接受外界刺激,而逐渐发育、成熟和完善的。宝宝刚出生时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子,而2~3周之后才能分辨明暗,2~3个月大时才能感觉色彩,至于认识物体的大小及形状,则须经过较长时间的自我探索及引导才能学会。因此,要尽早给婴儿眼睛适当刺激,使视觉细胞和视觉功能得到迅速发展,加强视觉通路的成熟和大脑细胞的发育。
发展视觉的训练要从出生后就开始。研究表明,孩子出生后母子间的身体应该尽早接触,眼睛的接触也应马上开始。婴儿出生后由于眼睛不能聚焦,所以看不清楚任何东西,但是婴儿会无意识地受眼前色彩的影响。宝宝最早看到的是母亲的面容,在出生后36小时内能辨认出妈妈面部的形状与轮廓。婴儿在辨认了妈妈的面容后,主要寻找的中心就是母亲的眼睛,因此宝宝在2个月内最喜欢的色彩是与母亲的眼睛相同的、对比鲜明的黑白色。
母亲在授乳时,总会发现婴儿边吃边用眼睛直视着自己的眼睛,这是婴儿情感发育过程中的视觉需要。失去这种交流,其吃奶时会频繁转身摇头,甚至烦躁不安。当然,除授乳以外,平时多与婴儿作对视交流,大多会得到婴儿甜蜜的微笑,从而有益于其心理健康发育。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母亲在使用奶瓶授乳时,更应有这种视觉交流。
婴儿的视觉从点、面、到立体感是逐渐发展的,眼睛由游移不定到聚焦到某事物长时间观察也是要经过训练的。父母应善于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来扩大婴儿的视野,增强视觉功能,为宝宝创造一个有丰富刺激的环境,进行视觉能力培养。3~4个月后的婴儿喜欢色彩鲜艳、明快的东西,因此他的衣服、床单、被服应该是色彩斑斓的;在婴儿床头及周围应悬挂色彩鲜艳的图片和玩具,以吸引婴儿的视力集中;要有计划地让婴儿看不同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的的物品,抓摸发响的玩具,注意东西的移动,移动的玩具能引导婴儿眼睛盯着物体移动;还可以给他一些五颜六色的各种各样的图画卡片观看,以丰富他的视觉经验;玩具和物品要品种多样,经常更换,使他有新鲜感,以便提高他的观察、探索的兴趣和能力;逗宝宝去看、听、摸和抓握,促使其视、听觉和触觉的发育,训练婴儿感觉的灵活性。
小婴儿的四周色彩是不是丰富,对婴儿的感性和智能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婴儿需要看对比明显的东西,需要看轮廓鲜明的图象,需要看黑白对比的事物。研究表明,在明快的色彩环境下生活的婴幼儿,其创造能力远比在普通环境下生活的婴儿要高。白色会防碍孩子的智力发育,而红色、黄色、橙色、淡黄色、浅绿色等能刺激孩子智能的发育。美国的一些心理学家曾进行过研究,证明缺少刺激环境中长大的婴儿比在丰富环境中长大的婴儿感觉要迟钝3个月。这个特殊时期落后3个月,关系重大,因为从出生到3岁的智力发展,其比例相当于从4岁到17岁的发展。
从出生到1岁这段时间内,家长应不断地给予婴儿视觉上适时、适宜的刺激。“看”可以使孩子获得由视觉而来的智慧,眼睛将打开孩子探索世界的通路,使他在“看”的过程中发展敏锐的、精确的观察力。同时,这些奇妙的形象也会成为极好的信息资源储存在孩子的头脑中,为日后的智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正确地接受视觉训练,打开孩子的“智慧之窗”,可以进一步促进婴儿其他感知能力的发展,从而更快地去认识这个美丽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