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感言:不要亲手折断小天使飞翔的翅膀(原创)
(2008-07-18 00:05:56)
标签:
育儿icu病房脑外伤患儿杂谈 |
分类: 临床札记 |
今天,病房9床患儿壮壮(化名)的家长决定要让孩子出院了(回当地治疗或转入康复类医院)。查房时看着仍插着胃管处于昏迷中的孩子,心中充满了太多地遗憾、无奈和无能的感觉。是啊,这原本是个健硕可爱的10个月男孩,因被妈妈交托给仍是顽童的9岁的姐姐看护,在短短2个月的时间从床上摔落在地上至少2次(他妈妈讲可能次数还要多)造成严重脑损伤伴持续抽搐。住院近一个月,家里耗费了巨资和日夜的精神煎熬,至今孩子没有恢复的征兆,发热不退(已造成中枢性发热)、昏睡不醒,偶尔睁开迷茫无神的大眼睛望着陌生而混沌的世界。家长的希望在一点一点破灭,医生的信心也在一点一点被销蚀。作为ICU病房的医护人员曾尽心尽力地扮演过“天使”的角色,但“天使”也不能拯救所有“徘徊在地狱之门”的病人,况且我们的医术水平和现今的条件是不能化解患者所有的病痛的,否则世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悲欢离合。
在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病房收住了3位因意外伤害导致的脑外伤的小儿(因没有手术指证而收入儿科ICU)。一位是被疾驶而过的汽车冲闯而伤的2岁多男孩,幸运的是孩子父母经济上充裕,早为孩子购置了意外伤害保险,事主也答应承担孩子的医疗费用。在事发后不久转入我院,用上了疗效最好的药物,患儿逐渐地由昏迷—半昏迷—清醒,经过较为漫长的1个多月时间,孩子逐渐地可以活动四肢、下床扶立等,其预后估计是乐观的。家长因无治疗的后顾之忧,希望长时间住在我们病房。但ICU不是康复病房,在多次沟通和动员之后,已能迈步的病儿终于出院了。
娇娇(化名)是我遇到的第二个脑外伤的仅6个月大的小女孩,其病史更是让人唏嘘伤怀。2月前,高大俊朗的爸爸将心爱的宝宝女儿高举过头欢笑逗乐之间,一失手将心肝宝贝重重地摔在地上,可怜的孩子顿时昏迷不省人事。在当地医院经过不规范且失误的治疗措施,孩子病情越来越重,核磁共振显示:硬脑膜下大量积液,大脑体积被压缩了近三分之一。不敢让父母追述那令人心碎地瞬间,也不忍看到让人惊愕的图片。面对母亲整日哀怨的眼神、泪水涟涟的表情;爸爸铁青的面色、紧抱女儿的身影,我读懂了人世间最刻骨地“悔恨”、最不能释怀的“痛苦”是什么!
妈妈给我讲宝宝摔伤前是个人见人爱的女娃,是爸爸妈妈眼里骄傲的小公主,至今手机里保存着宝宝病前的许多照片,但他们不忍打开来看,因为他们怀里抱着的是憔悴柔弱,时时抽搐而生命垂危的孩子。妈妈整天追着我问孩子的将来如何,我真的不忍看到她的泪眼,有时唯心地且更是自己也期盼地说:宝宝小,大脑的代偿能力强,将来有可能慢慢好转。我知道,家长信赖的医生说的每一句美好预言,都会给家长带来一丝希望,可能暂时扫去父母心中满布的氤氲,可是这可能吗!心中不解的情结使我对这些病儿的治疗格外地用心。我曾多次亲手教妈妈如何为重病的宝宝做抚触和按摩,如何帮助孩子视听觉神经的修复,怎样保证患儿的营养供给等。
我期盼上帝施恩于这些无辜可怜的孩子、心碎不已的父母们,如果祈祷能如愿,相信全世界的好心人都会为他们祈祷的。
我更大声地呼吁,每一个做父母的要把宝宝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甚至高于健康。没有了生存的基本能力,健康何在?不要因为忽略和大意让可爱的宝宝遭受意外伤害,甚至亲手将视为生命的宝贝从天堂送入地狱,永远地了折断小天使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