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零岁教育——机不可失 (原创)
(2008-07-09 01:03:00)
标签:
育儿潜在能力早期教育 |
分类: 早期教育 |
100多年以前,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向达尔文请教应从何时开始教育,达尔文问:“这个孩子有多大了?”母亲得意地说:“他才两岁半!”,达尔文惋惜地说:“夫人,你已经迟了两年半了!”。日本心理学家井深大农在《幼儿园太晚了》一书中指出,人类智力的潜力远远超出人们陈腐偏见的想象,对孩子的教育和训练应从0岁(产前)开始。伟大的心理学和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也说过一句名言:”婴儿降生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
你知道吗?孩子在婴儿时期大脑最聪明。刚出生的婴儿具有惊人的吸收能力,越是接近0岁,这种吸收能力越强。如果在这一特殊时期不给予教育性刺激,那么婴儿的大脑将得不到出色的发展,相反会迅速失去吸收能力,转变成劣质的头脑,即使以后给予多么优良的教育性刺激,也无法恢复这种吸收能力了。宝贵的儿童潜能如果不在其发达期给予它发展的机会,也会一个一个枯死。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生后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就可能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如果5岁开始教育,只能成为有80分能力的人;如果10岁开始教育,只能成为有60分能力的人。教育越晚,儿童生来具有的潜在能力越难发挥。曾有外国学者研究发现:婴幼儿出生后,如果缺乏适当的学习机会,学习能力就会随年龄的增加而衰退,达不到他本来能达到的智能水准。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杜绝“儿童潜能递减”的现象,对孩子的每个潜能,都要不失时机地提供发展的机会。
0岁至3岁的孩子所具有的吸收能力实在是天才性的,无论难易程度如何,他们对所给予的智力性刺激都能理解和接受,在这一时期里输入的信息,会原原本本地存在于人的深层意识——潜在意识中。婴幼儿缺乏刺激,相当于计算机储存的信息匮乏,就难以编排出丰富多彩的软件程序来。小儿的智力需要成人去开发和引导,而不是等待。所以,对儿童的早期教育不是从上小学以后,也不是入幼儿园以后,而是从0岁开始。
婴幼儿具有很大的先天禀赋的潜在能力,且具有无限的可塑性。过去人们并不了解婴幼儿从出生之日起就具有比人们想象的大得多的、早得多的、与生俱来的潜在能力。总认为婴儿降生于世既无知又无能,什么都不懂,如同一张洁白的纸。其实,婴儿的这张“纸”已经记录了不少从胎儿开始经历的种种信号。胎儿在子宫中就有了刺激,积累了一些"经验"并输入大脑。分娩过程中,孩子所感受到的“刺激”和所经历的艰辛又输入大脑,降生后的吮吸、运动、排泄等都一点一滴的输入大脑,经历得越多输入大脑的信息量越大。
婴儿在他出生以后的能力,全看他们出生以后所受的教育任何了。父母若对他们赋予优越的能力与性格,他们就有无限发展的可能。反之,如果在这断时间内十分草率地对待,也可能使他们停滞不前。“早期失教”对孩子智力发展的阻抑即全面又深远,甚至影响终生。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孩子在出生前,即在胎内即可进行教育,也既“胎教”。如对胎儿讲话,让胎儿欣赏优美的胎教音乐,每天轻轻的抚摩胎儿,孕妇保持良好的心境,饮食含有丰富的营养,注意合理的休息和活动,将来出生的孩子就比较聪明,情绪也比较安定,好带养。有的孩子出生后,家长忙于工作,或条件所限,没有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孩子的智能发育就受到很大影响。有的孩子出生时早产或窒息,但家长对孩子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早期教育,孩子的智力发展可能达到正常或者优秀。
婴儿时期如同一个人的“生命胚芽”,它是那样娇柔、脆弱,但却蕴涵着勃勃生机。在贫瘠的土壤里,它会变得干枯荏弱。仅仅能长成一棵小树。只有在肥沃的土壤里,并受到精心地梳理和栽培,才有可能成长为一棵参天的大树。而早期教育就是培育“生命胚芽”的最好的沃土。
博主友情提示:家长对早教的意义应有理性的认识和重视,但千万不能掉进以“早期教育”为名,单纯以牟取商业利益为目的的各种假冒伪劣的“幼教机构”及其各种“机构、公司”的商业陷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