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于《四十二章经》的第十二章说:人有二十难。这二十难,包括行难、言难、心意难。“二十难”,其第一难是【贫穷布施难】。
昨天夜里,因为雷先生闹肚子,我们从回798的公车上临时下了车。这一站是工体,老雷迅速地奔赴肯德基,我玩着手机慢慢跟在后面。大概两分钟后,接到老雷的电话:“等一下你走过来的路边有个捡垃圾的,他靠墙坐着,那儿有些黑,你别被吓着了!”
于是我边走边注意着墙边,果然看见一个黑影掩埋在一堆杂物中。我一直看着他,他黑红的脸埋得很低,似乎也感觉到有人在注视,于是抬眼瞟了一眼,然后又迅速地低垂了眼睑。
那是一双忧郁的眼睛,虽然只是轻轻地一瞟,却让我感应到无尽的哀愁和悲凉。我顿时浑身激灵,鼻子酸酸的。我一再地注视着他,是个老人。他身边堆放着很多杂物,但也清晰可见4个行李箱。他不是捡垃圾的。他的眼神告诉我,他也不是乞讨者。
我很想走过去,靠近他,说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没能迈出步子。
在肯德基与老雷碰面,我告诉他,路边那个人不是捡垃圾的。他很忧郁,心事重重,他身边堆放的不是垃圾,是他的行李。我还告诉他,刚才我进肯德基的时候,有个小孩跟着收拾桌子的服务员,他请求服务员将桌上客人吃剩的汉堡留给他。
“你给他钱没有?多大的孩子?”老雷问
“没有,我是在他匆匆离开后才意识到的,开始还以为他是要占座呢。”
老雷说:“以后碰到这种人就应该让他们吃一顿饱的,我们帮不了多少,但让他吃顿饱饭是没问题的。”
“那路边那个人怎么办?”我仍被那忧郁的一瞥困扰着。
老雷跟我原路返回,我们再次经过那堆杂物和那个凝固得像雕塑的黑影。老雷走到他面前,询问道:“您是住这里吗?”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还蛮怪的,这明明是马路边,谁会住在这里。
老人慢慢抬起头,用戴着破手套的手捶着双腿说:“我腿坏了,休息一下。”他回答得不卑不亢,眼神依然闪着忧郁。
“您住哪里?怎么会带这么多行李?需要帮忙吗?”老雷问道。
老人再次抬头,面露尴尬的微笑,挥挥手说:“我谢谢你的好意。”
老人拒绝帮助,而我们的心情却变得沉重。我跟老雷讨论着:我们究竟能帮到多少呢?我们最多只能给人100块钱。可之后呢?如果有车,也许我们还能送他一程。可他到底是不是住在北京呢?
老雷感叹:“所以,我们还是要赚钱。赚很多钱来帮助有困难的人,这些人真的是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地活着,而我们是有能力赚钱,有能力帮助他们的人。”
我也感慨:“是啊,要赚钱。我们家赚钱的任务就交给你了!反正我现在干的是只出钱不进钱的事!你赚得越多,我这事就做得越好!”
真没想到,曾经一度厌世、厌恶钱的雷先生也能豪迈地说要赚钱。思想的改变并不来自物质生活,而是由心而发的精神力量。就算“贫穷布施难”,我们也不能改变每月募捐的习惯。省一次打车费,省一顿饕餮,省一件衣服,省一度电,这都是极简单容易的事情。
老雷,你开源,我节流。一起加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