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什么是湿毒?如何去除体内湿毒?

(2012-05-26 13:22:09)
标签:

转载

感恩分享!祝福慧圆满!
湿疹(中医称湿毒)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性皮肤病,以皮疹损害处具有渗出潮湿倾向而故名。该病病程迁延难愈、易复发。
临床表现湿疹临床症状变化多端,根据发病过程中的皮损表现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急性湿疹的损害多形性,初期为红斑,自觉灼热、瘙痒。继之在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的丘疹或小水疱,搔抓或摩擦之后,搔破而形成糜烂、渗液面。日久或治疗后急性炎症减轻、皮损干燥、结痂、鳞屑,而进入亚急性期。慢性湿疹是由急性、亚急性反复发作不愈演变而来,或是开始时即呈现慢性炎症,常以局限于某一相同部位经久不愈为特点,表现为皮肤逐渐增厚,皮纹加深、浸润,色素沉着等。主要自觉症状是剧烈瘙痒。 湿疹虽有上述的共同临床表现,但不同部位的湿疹,其皮损形态也有一定差异。如外耳道湿疹易伴发真菌感染,乳房湿疹常见于哺乳期妇女,常有皲裂而伴疼痛。肛门、阴囊湿疹常因搔抓、热水皂洗而至急性肿胀或糜烂。小腿部湿疹常致溃烂,不易愈合等。除上述以外,在临床上还有部分表现寻常的特殊型湿疹,如继发于中耳炎、溃疡、瘘管及褥疮等细菌性化脓性皮肤病的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对自体内部皮肤组织所产生的物质过敏而引发的自体敏感性湿疹。婴儿湿疹好发于满月后婴幼儿期,常对称发生在手背、四肢伸侧及臀部。皮损形状似钱币的钱币状湿疹。
人体的病来源于身体内的湿气
一、湿气--万恶之邪 现在人,吃肉吃得太多,吃的食物里有污染,运动量少,身体阴盛阳虚,湿邪内郁,所以大便无法正常。为什么成型的大便很少呢?中医里讲,脾虚则便溏,中国人本应以五谷杂粮为食,现在以肉食为主了,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觉得很亏,长期这样,伤害的是脾胃,脾是运化水湿的,脾受到伤害,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在身体内堆积。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着脾虚,也意味着体内有湿气。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
二、判断湿气的方法 有病的人体内,是顽固的湿邪;貌似健康的人体内,也有湿邪埋伏在那里伺机行事。那么,怎么能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有湿呢?
1、看大便:什么样的大便才是正常的呢?“金黄色的,圆柱体;香蕉形的,很通畅”。
(1)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
(2)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3)如果不便于观察马桶,也可以观察手纸。大便正常的话,一张手纸就擦干净了。但体内有湿的人,一张手纸是不够用的,得三到五张才能擦干净。
(4)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湿气粘腻性让大便粘在肠子上,被肠子吸收,而不让它排出体外。这样,粪毒入血,百病蜂起,而一般的医生往往就病论病,而不明白病根在于体内的湿气,胡乱治疗,这是更可怕的事情。
2、看起床的状态:
有的人,每天早上七点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再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包着,让人懒得动弹,那么,不用看舌头,也不用看大便,也能判断他体内湿气很重。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
三、排除体内湿气的方法
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只要湿邪少了,一切所谓的现代病都会远离我们,一切恶心、慢性的疾病也会失去存在的倚仗。如何对付湿邪,祛除湿邪呢?
1、喝薏米红小豆粥(用豆浆机做):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夏天正好是暑气连天的时候,内湿外也湿,用这两味药正好能起到一个养血、祛湿的作用。
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喝薏米赤小豆汤,有禁忌吗?
其实,这个汤是养生佳品,没有什么副作用,但针对不同的人,则可以适当地做一些加减法。有的人体质偏寒,里面可以加一点温补的食物,像桂圆、大枣都可以;有的人失眠,体内也有明显湿腻的感觉,那就加一些莲子、百合;如果女性朋友痛经,可以把薏米去掉,熬点赤小豆汤,再加上一些姜片、大枣、红糖,喝下去暖暖小腹,也可以缓解疼痛。关节疼痛的,加一些生白芍、生甘草,酸甘化阴养血除痹。
2,避环境的湿: 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下列事项: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 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 水分摄取要适量。
去湿毒妙方: 湿毒最简单的判定方法就是看舌苔,健康人的舌苔是薄白而润,舌质淡红。舌苔表面往往有一层又白又腻的覆盖物,称为“白腻苔”。这一层覆盖物如果厚,则表明湿毒深重;如比较薄,则表明湿毒较浅。白腻苔是脾胃功能失调和毒素存在的表现。如果发现自己的舌苔不正常,并且伴有腹胀、便秘、口臭、厌食、胃炎、失眠、颜面色斑等症状,专家认为必须要排除体内毒素,使机体气血通畅,上述症状就可得到改善或消失,舌苔也会恢复正常。
平时注意食疗,具体如下:
一、去湿毒家常食品 龟苓膏、葛根、薏米、扁豆、茯苓、白术、板蓝根、贯众、金银花,用以炖汤沏茶皆可。
二、清热解毒家常食品 绿豆、西瓜、豆腐、豆豉、丝瓜、冬瓜、冬瓜皮、茄、茭白、水芹、黄瓜、鲤鱼、生梨。
三、去湿毒汤药方剂↓
★去袪湿毒汤:材料:火炭母30g、木棉花15g、桑叶15g、杭菊15g、布渣叶15g、荷叶15g、云苓15g、芡实15g、扁豆15g、苡仁30g、丹皮15g、甘草5g。做法:以水煎服,连服五剂。
★茵陈茶:功效:解毒清热,袪湿热,湿毒。对热毒性毒疮,皮肤红斑热毒,湿重之肠胃热毒,肛门热毒等,均有功效。材料:菌陈(一两),土银花(一两),夏枯草(一两),大生地(一两),土茯苓(一两), 绿豆(二两), 水(12碗)。做法:将所有材料加水一起煎至4碗。
★补血袪湿茶:材料:茯神(五钱)、云苓(五钱)、党参(二枝)、淮山(三片)、红枣(十粒) 做法:将原料洗净用4碗水煎成1碗饮用。
★银杏甘草炖蜜糖:功效:止咳润肺,清热解毒,治疗小儿夜尿和尿频。材料:银杏(二两),甘草(三钱),蜜糖(适量),滚水(2碗)。做法:先将银杏去壳除衣去核,再与甘草一起放进炖盅内,用慢火炖1小时,取出待凉,加入蜜糖便可。
四、饮食禁忌 勿吃羊肉、狗肉、鹌鹑、荞麦、炒花生、炒瓜子、海鱼、虾及辛辣物等。
另外: 眉豆赤小豆这些是去湿毒的.  土伏芩煲猪骨也可去湿毒.
★五花茶 去湿毒:金银花 菊花 葛花 木棉花 鸡旦花
★健脾祛湿汤 (2~3人分量)材料:淮山(干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黄草10克,猪胰(猪横月利)300克,清水适量。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月利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饮用。
●适合脾胃差者饮用。
土茯苓的用法:【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拘挛疼痛、瘰疬、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60g;或入丸、散。或蒸露;或酿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禁忌】肝肾阴虚者慎服。忌犯铁器,服时忌茶。
(1)用本品治梅毒,可配合金银花、白鲜皮、威灵仙、甘草等同用。
(2)现临床上主要用于湿热疮毒,常与白鲜皮、地肤子、苦参、苍术等配伍同用。
(3)此外,本品近年来在临床上用治钩端螺旋体病,有一定疗效。
该品对于治疗痛风也有一定疗效
★土茯苓50克, 芡实30克, 瘦肉汤健脾补肾,解毒祛湿,能对此有效果,同时还可辅助治疗阴道炎、宫颈炎。
配方:茯苓15克 赤小豆50克 大米100克
制作:1.把茯苓打成细粉,赤小豆洗净,去杂质,用水浸泡2小时;大米淘洗干净
2.把大米、赤小豆放入锅内,注入清水800毫升,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炖煮40分钟后,加入茯苓粉,再煮10分钟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粥100克。
功效:除湿健脾,利水消肿。肝硬化腹水患者食用
茯苓赤豆薏米粥的制作材料:
主料:薏米100克,茯苓20克,赤小豆50克
调料:白砂糖30克
1.先将赤小豆浸泡半天,与薏米共煮粥。
2.赤小豆煮烂后,加入白茯苓(磨粉状)粉,待粥煮熟时加白糖少许即成。
健脾祛湿,清热解毒,祛黄疸。
食物相克:
茯苓:茯苓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忌米醋。
赤小豆:鲤鱼与红豆同煮,两者均能利水消肿,在用于治疗肾炎水肿的时候效果很好,但是正是因为利水功能太强,正常人应避免同时食用二者,尽量隔几个小时再食,是否可以同食因人的体质不同而异。
土茯苓茅根煲瘦肉
材料:鲜土茯苓适量、白茅根80克、红枣10个、猪瘦肉400克、生姜3片。
春日时常用土茯苓煲汤,因为它有祛湿热、利筋骨的功效,可辅助治疗风湿骨痛、热性肿毒、胃气痛、腹泻、失眠、口臭、眩晕、心悸、健忘、水肿等症。现代医学认为它含蛋白质、脂肪、茯苓酸、多糖体及微量元素镁等,有抗菌、降血糖、降血压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等作用。配以清热而不寒凉的茅根煲猪瘦肉,清润可口,有祛湿除困、清热解毒的功效。
★生活小贴士:
吃得过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虚,可喝花旗参茶,具健脾益胃之效。
荷叶:取自荷花之新鲜叶片,晒干使用。除了去湿利尿的作用外,亦有开胃消食之功效。
白术: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疗。具健胃强身和对四肢乏力及食欲不振等具疗效。
土茯苓: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药。具促进体内水分流动之功效,利尿并具安神之效。
薏仁:即薏米,主理去湿,亦具消除水肿及有益肠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强。
木棉花:具除湿毒及清热功能。
茅根:即白茅的根部,是利尿去湿之好材料

0

前一篇:新加坡国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