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财富从付出中来(一 二)

(2012-05-14 11:28:34)
标签:

转载

分类: 药师经财富健康(投资理财)
感恩师兄的分享!祝福慧圆满!
 

财富从付出中来(一)

正如法师开示

 


 

我们追求的事很多,想得到的东西很多,希望拥有更多,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真正能用到的并不多。存款百万,吃乃三餐,面包面条;房屋十栋,睡只六尺,心神不安。不管这些,没有办法,欲望促使我们还是希望拥有更多。拥有更多不是罪恶,错误的是不切实际的欲望将拖累了我们。膨胀的欲望绑架了你我,使我们的生命走向沉沦。

我们想得到的很多,是多少呢?归纳一下只有五样,这就是我佛如来所说的“财色名食睡”五欲。这五大类都是我们非常渴求的欲望。财为五欲之首。这个财,每一位都很喜爱,都想拥有,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它。

光想财,是不会得到财的。你不能靠抢靠诈,得靠付出劳力和智力。付出的多就得到多财,付出的少就得到少财,多劳多得,一般状况下就是这个模式。也有例外,有人付少得多,也有人付多得少,这都是有原因。付出,诚恳的就叫奉献,在佛教中称布施供养。

一、财富不是罪恶

中国人喜欢发财,美国人也喜欢发财,中外大同。男人们喜欢发财,女人们也喜欢发财,男女平等。大人们喜欢发财,就连小孩子们也喜欢发财,大小同心。要财是人之常态。

要财不是坏事,不要财也许可怕。说实在话,钱也许就是人类生产的动力,至少今天这个社会有这现象。我说这人类发明了这货币,真是绝顶聪明。有了这宝贝,各行各业都有人干了,各行各业都日新月异。用这纸张,让大家忙来忙去,忙得身疲力竭还是说可以勉强。假如,有一天,哪个国家没有了这东西,这个国家一定麻烦大了。

人们常说,万事非钱不可。这反映了金钱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你看肚子饿了,需要面包,没钱可买不了面包。朋友六十大寿,这请柬来了,得给点礼物祝贺祝贺,又是要用钱。无钱半步难行,出门要开车得要买车买汽油。如果有人不要这货币,这人也许有问题,值得注意,当然,圣人不在此列,已在五行之外。

佛家并不视金钱为罪恶,也不反对人们赚钱,正常追求金钱也不能叫做贪。我经常鼓励信众要去上班找钱,但必须合法赚钱,就是要通过“正业”来合法赚钱。佛经中也常有描写,在家菩萨们拥有无数财富,天天数那个金银财宝,那个真是喜悦,让许多人羡慕。有人坚信钱财是宝,从事跟钱有关的事业,从财富中悟道成佛,佛号就直接叫“财功德佛”。

佛教是积极的。我们从勇敢广行布施的“勇施佛”、努力追求进步的“精进军佛”、不断追求创新的“广庄严王佛”等如来的成佛修行过程,以及僧人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奉献等事例中,都证明了这一点。佛教对善法是积极的,对恶法是消极的,对消除恶法是积极的。有人看到佛教对恶法行为采取消极态度,看到僧人放弃物质享受过苦行生活,看到僧人很看淡金钱,就以为佛教是消极,是阻碍人类进步,这是完全误解了。误会一场,要人命啊,你说这事作的?勇施佛,告诉我们:付出也需要有足够的勇气。

想发财不是罪恶,但是,贪而无厌、想要的太过于强烈与执着便是贪,贪是痛苦。财富不是罪恶,但要正确对待,要善于散财施舍利他,不能贪财。金钱如火,善于使用,能照明、煮饭。不善于使用,能起火灾,引火烧身。正确对待金钱非常重要,不能正确对待金钱,刚得到财,人就亡命了。不能正确对待金钱,即使拥有百万,还是哀声叹气,没有开心。还要知道,不是一切事情都可以用金钱解决的。这是话外话题。

二、布施才有财富

有人出点子,于是纽约的华人佛寺除夕夜就成了求财夜。大家到佛寺求财,正好今夜良辰佛寺要为弥勒菩萨祝圣。祝圣,就是庆祝圣诞。好啊,现在佛寺要为弥勒菩萨祝圣,大家就向弥勒菩萨求财,弥勒菩萨到了美国就成了美国华人的土地公。弥勒菩萨在中国可没有这身份。人类真的会发明创造。

向弥勒菩萨求财,还真的是找对对象。菩萨背后藏有一个大布袋,大家都看见了。这布袋,又被称作“乾坤袋”。乾坤袋内自然装满金银财宝,种种宝物,应有尽有,而且是取之不尽。你向弥勒菩萨求财,真的求到了,发财了,但你们可能不知道,你求到的这个财原本就是属于你自己的,并不是弥勒菩萨给你的,更不是上天赐给你的。这钱财是你过去生中的存款,现在你要取出来了,就这样而己。假如,你现在不想取,它还是原封不动地存放在那,永远都属于你个人的,经百千万劫都不会丢失,绝对安全保险。

这样说来,那拜弥勒菩萨是没有作用啰?拜弥勒菩萨还是有作用:1、向弥勒菩萨求财,就等于填写取款单要取钱;2、供养三宝,种下财富之因,这也是自己种的;3、参加法会,亲近三宝,福慧增长,拜弥勒菩萨种植龙华胜会出世解脱因缘,将来必定成佛。

“我什么时候把钱存在那里呢?”这你是不记得了。在过去生中,你慈悲布施,不像现在这么贪财、小气,种下了这个“财”的因,累积了那么多财富,存在那里。现在,我要求取出来,这就发财了,因果是这样。发财致富的因是什么?佛说,是布施。

有了钱财,就要用,要消费,不能贪财,要能施舍利他。消费了,可以过生活。再消费,生活品质就提高。帮助他人可以解决贫穷。金钱只有通过正确的消费,才展现出货币的价值。金钱是让你使用,不是存在那里作收藏品,更不是金钱来使用你。现在大多数人是被金钱所用,变为金钱的奴隶“财奴”,这是众生颠倒。必须正确使用金钱,不如法使用是佛教所反对的。最上品的消费,是施舍利他。布施,财富是越布施越多,这是真正一本万利的投资,最安全保险的投资。

舍财如割身上肉,很痛啊!《药师经》中就有这样说:“见乞者来,其心不喜,设不获己,而行施时,如割身肉,深生痛惜。”舍我钱财,割我身肉。财又如命,舍财这不就是要人命吗?不想舍!不舍,你就不可能有得。大家都晓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这个道理。还要知道,不舍,到时候你的财也会没有了,上天要收回去了,因为给你没有作用。经中提示我等,“吾不舍财,财将舍我。”你不想舍财,到时财必定抛弃你而去,这个例子古今中外很多。我也有一句:“吾不舍财,财将害我。”这种故事也很多。我也讲过,命运的天平必须保持平衡,某方面重了就要减少,比如财富多了就要舍,要减轻重量,紧握着财不舍,其他方面就出问题。要懂得破财挡灾,花钱消灾的道理。

你看有些人不劳而获,轻轻松松便发财,其实他在过去生中已经付出很多,这付出你没有看见。你没有这个“不劳而获”的因缘,因此,你必须付出才有收获。你学他不劳而获,你将永远没有收获,因为你过去生中没有存款。没有存款就不可能有轻松取款的道理。你不付出,将永远贫穷。

有人开公司,大家帮他干活,他发财了。靠自己一个人两只手两条腿一天二十四小时干活是很难发大财的。靠大家帮你打工,你就发财了。1人帮你赚1块,10人帮你赚10块,100人帮你赚100块,这样你就发财了。你过去布施,帮助过许多人,你现在开个公司,这些曾经得到你帮助的人就到你的公司工作,为你赚钞票,你便发财致富。有人也开个公司,找10个人来上班,结果人走光光,剩下一个寡人老板,有的连老板也溜走了,逃债去了。这是你过去没种布施因,没有帮助过人,哪有人帮你打工的呢?你过去生中欠过人家钱财,偷过人家东西,拿了人家好处,占了人家便宜,那么你现在就帮人家打工还债。老板工人,从这而来。现在,当了老板刻薄剥削工人,不给工人按时发工钱,将来老板又成了工人,工人又成为老板,善恶报应、因果循环如是。赚到了钱,不想施舍,将来又成为穷人,再让你尝尝穷人的忧恼。《优婆塞戒经》中有这话为证:“若人得财贪惜不施,当知即未来世中贫穷种子。” 得财,贪惜不施,贫穷种子。

还没有财的同修也可以行布施,别忘了你还有体力、善语、微笑、善念。这些都可以布施。还有《因果经》中就到的:“若有贫穷人,无财可布施,见他修施时,而生随喜心,随喜之福报,与施等无异。”他人布施,你心生欢喜,你的功德与布施者一样。有人看到他人布施,不高兴,生嫉妒,这罪过很大,已种下地狱种子。

 

财富从付出中来(二)

正如法师开示

 

 

三、为利众生成菩提

布施,归纳起来有三大类,即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就是布施钱财物资,传授知识学问,为人壮胆助威等等。我们这里主要讲财布施。财布施的目的是帮助众生解除贫穷困苦。财,在佛教中分为外财与内财。身外之物叫外财,像衣服、金银珠宝、动产、不动产、妻子儿女等都是外财。内财是指我们的身体。身体上可以付出的有:1、用我们的劳力为别人服务。2、用我们的智力为别人服务。3、捐献头目脑髓,为他人活命,这是高难度的布施,非是一般人之所能为。佛经中,经常提到菩萨舍身布施的故事。菩萨施舍内财外财,非常慷慨,绝不吝惜,绝无恐惧,这也是菩萨的品格特质之一。

佛教中高度重视布施,可以说布施思想贯串整个佛法。在人天乘中有不偷盗而行布施,不悭贪而行布施。在声闻乘中有断贪而行布施,还有“己生恶令灭、未生善令生”的四正勤。在菩萨乘中,更将布施思想行为推向了究竟,那是布施的世界,爱的海洋。

《法华经•方便品》中说:“观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有如芥子许,非是菩萨舍身命处。为众生故,然后乃得成菩提道。”清楚记录,明确宣告我们,在三千大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如芥子般小的角落都留下了菩萨布施的事迹。菩萨布施不是为求财,而是“为众生故,然后乃得成菩提道!”菩萨布施的目的是为利众生。利益众生这个目的达到圆满,菩萨也就成佛了。菩萨能否成佛?指标是看利益众生的程度。众生满意,菩萨才能成佛。众生答应,菩萨才能成佛。菩萨成佛能否?直接与众生利益挂钩。是故,菩萨没有不修布施供养的。不修布施供养,就不是菩萨,更成不了佛。财施得福报,法施得智慧,布施中具足福德与智慧。福慧是成佛的两大根本。

说到布施为利众生,这不得不让我自然想起,旅美华僧的伟大奉献精神,你们大家可能不晓得。中国法师到美国,先帮人诵经打杂,省吃俭用,一点一点积蓄资金,积蓄到一定的资金就租间房子开辟道场,同时又勤俭节约,积蓄许多年,有了一定的资金就向银行代款买栋房子作为永久道场。有的法师是直接买房子创道场,但也是离不开省吃俭用,一点一滴累积创寺资金的。有了道场之后,还是省吃俭用,积蓄资金,还要维修扩建道场,光大佛教弘法利生大业。法师们将所有积蓄通通都奉献给了佛教,庄严国土,利乐众生。你们给法师一些供养就大喊大叫,“我有供养法师!”你们那里晓得?法师将你的财宝一分不少地通通地献给了佛教,造福于社会大众,功德通通回向给你们。你这一喊一叫,破坏力很大,知道吗?你的供养功德不见了。大家到美国是淘金,为了过好生活,我们法师们到美国是建道场弘法利生。大家赚钱是给子孙后代,我们省吃省用,一切都为了佛教。

四、财施因果之差别

财施得财富,付出多回报多,付出少回报少,这是基本原理。但由于各人付出的动机、方式不同,因而产生的福果也有诸多差别。这些都值得了解,简单举例于下:

(一)布施致富:供养三宝,必得大富。这是福田之最。

(二)辛劳致富:供养三宝,又让僧人辛苦折腾,来生虽是大富翁,但要经过辛劳才得大富。许多人发心供养三宝,但也要让法师们拆腾一番。那好,那将来你也要经一番劳苦折磨之后,才发家致富。

(三)轻松致富:供养三宝,不给僧众麻烦,必生天上人间享受自然富裕快乐。你看人们轻轻松松就发财、不劳而获,前生就是种了这个因。

(四)施多福少:众生不能以恭敬、欢喜、清净心布施,而是以贡高我慢、邪见恶念、图报、为名、为某种利益而布施,则布施多而得福甚少。功德只有芥子般小。亦如一斤黄金换一两木材。

(五)施少福多:以欢喜、恭敬、清净心、不求回报心而行布施,虽布施少而得福多。如一两木材换一斤黄金。用慈悲心布施,虽只利益到一人,功德有大地那么大。

(六)先富后贫:有人布施后生后悔,来日生在人间富裕后不久又贫穷了。今日是百万富翁,明日太阳升起就成了穷光汉,这是由于布施后生后悔的原故。

(七)先贫后富:虽布施很少,但主动乐意,来日投生为人,会发家致富。

(八)有财无享:金银财宝满箱,锦绣绸缎无数,但身穿破衣,口吃糟糠,还天天起早摸黑劳作,日日愁眉苦脸,不能受用财富,没有半点富贵感觉。这是因为过去世受人劝说而勉强布施所致。

(九)他富我富:劝人布施,或看到他人布施,心生欢喜赞叹,与布施者同等功德,将来他富有、我也富有。随喜布施,功德这般殊胜,大家要牢记在心。

(十)富而不施:这些众生,生性悭贪,不喜布施,偶然遇到一善知识而行一次布施,种下殊胜福田,而今富有,但仍吝啬悭贪,贪性不改。悭贪,来生又受贫穷果报。

(未完待续)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