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稻盛和夫

(2012-01-20 23:07:57)
标签:

中国瑜伽协会

杂谈

分类: 心灵健康(感恩尊重爱)

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一生创立了两家公司(京瓷公司和日本第二电话电信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在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中,他是年龄最小(也是目前唯一在世的)而被尊为的。

    在他事业的鼎盛期,这个在世人眼中无可争议的成功者按多年前就已定好的时间表,在刚做完手术两个月、身体尚未完全康复的情况下,皈依佛门,开始第一次化缘:

   初冬肌寒之时,我头戴竹斗笠,身着青布袈裟,祼脚穿草鞋,站在每家每户门前诵经、请求布施。托钵化缘对我这病后之躯实在是一种极为艰苦之事,而从草鞋里露出来的脚趾头被沥青划破渗出了血……黄昏时,我拖着筋疲力尽的身体、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在返回寺庙的路上。正在打扫公园、身着工作服的老婆婆注意到我们一行人,她一只手拿着扫帚一路小跑来到我们跟前,向我的行囊里放进了500日元的硬币。这个两个月前拥有两家大公司、数千亿日元资产的人被这500日元深深打动了。这一瞬间,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动贯穿我全身,心里顿时充满了难以名状的幸福感。

    稻盛和夫曾经是一个坏运气缠身的人。从小患肺结核,差点丧命,考中学两次落榜,考大学也落第,只好进了一家免强算得上大学的县立大学。大学毕业时参加就职考试次次失败。他去买彩票,希望一夜暴富,但无一次中奖,而紧挨着他彩票号码的彩票几次都赢得大奖。绝望之中,他在一个黑社会 总堂门前徘徊了几个小时。最后他还是放弃了加入黑社会、做一个有知识的恶棍的念头,进了一家濒临倒闭、由一家银行托管的公司。在公司里他学非所用,努力工作得不到赏识。在被勒令辞职后,与七个辞职的同事歃血为盟,创立了京瓷公司。公司渗淡经营,徘徊在破产边缘,他数次卖血给工人发工资,但还是阻挡不住工人纷纷辞职。他以出让多得惊人的股份为筹码,把最后一批工人挽留了下来。困难仍然接踵而至,但他凭惊人的毅力和乐观精神(在公司最困难的时候他还在给员工们讲他的公司有朝一日能成为世界最大的陶瓷公司),让京瓷从一家乡村公司成为一家世界级企业。1984年,功成名就的稻盛和夫在52岁时再次创业,成立了日本首家民营电话电信运营公司,在资源严重不足、处处受到国营电话运营公司NTT DoCoMo的排挤、围堵的情况下奇迹般成长起来。

    稻盛哲学

    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稻盛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稻盛哲学,一方面作为公司的经营指南在公司推行,一方面通过著书、演讲的方式向世界传播。在那些喜欢搬弄体系和概念的教授、学者们看来,稻盛的书与坊间众多的成功、励志读物没多大差别,难登商学院的大雅之堂。常有人问我经营的技巧和秘诀,一旦我说出我的一贯主张,大多数人都露出诧异的表情。他们怀疑,仅仅知道这些简单的道理,用这么原始的办法就可以作好经营吗?而他正是凭着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哲学,成功造就了两家世界级的企业。这也反过来证明了那些抱着惯有的傲慢和偏见的理论和教育体系的迂腐和无用。

    在稻盛看来,对一个合格的经营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知道多少复杂的知识和理论,而是懂得珍视那些看似简单、引导人们采取正确生活态度的原理原则,即哲学。这种哲学不是晦涩难懂的书桌上的学问,而是从经验和实践中产生的生动的哲学。这些哲学看上去像小学教室里贴的伦理或道德纪律方面的标语一样。聪明的人往往对这样的哲学一扫而过或视而不见,但那些不那么聪明的人却极其珍视它,不仅用脑筋理解,还要用灵魂领悟,使其变成血肉的一部分。

    稻盛看重笨人,而对聪明人总是不那么信任。我之所以并不器重才子,是因为才子往往倾向于对今日等闲视之,不由得厌恶像乌龟那样缓慢地度过一天,希望像脱兔似地走捷径。众多优秀且聪明的人才进入了京瓷公司,也正是这些人才,以为公司没有前途而辞职。所以留下来的都是不太聪明、平凡的、无跳槽才能的愚钝的人才。但是,这些愚钝的人才在10年、20年后都晋升为各部门的干部或领导。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像他们这样平凡的人成了非凡的人才呢?是孜孜不倦、默默努力的力量,亦即脚踏实地度过每一天的力量,是坚持积累每一天的力量。

    中国明代民间思想家吕新吾在《呻吟语》中把人的资质划分为三种: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稻盛和夫十分赞同这个划分,认为居于人上的领导者需要的不是才能和雄辩,而是以明确的哲学为基础的深沉厚重的人格,谦虚、内省之心、克己之心、尊崇正义的勇气,或者不断磨砺自己的慈悲之心。

    接触过稻盛的人都会对他的沉稳中藏着精明有深刻印象。他的这种精明表现在,在面对纷繁的头绪和各种各样的利益诱惑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视线始终不偏离他真正想要的。这与那些头脑灵活、一看便知其精明的人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像一艘没有压舱的船。他们能对周围的各种信息和利益关系迅速作出反应,以至于陷入复杂性之灾之中,身处复杂性之中,精明人只能在局部上不断表现出精明,资源、精力全部消耗在局部的小胜利或高效率和整体性的失败或低效率中,就像在一个因没有红绿灯而拥堵的十字路口,精明的人能敏感地发现空隙,尽可能往前钻,所有精明人在整体的超低效中徒劳地追求高效,无数精明的个体不知不觉地陷入集体性的愚蠢。相反,沉稳中藏着的精明表面看是愚钝、低效率的,也正是由于这种愚钝和低效率,把一些多余的信息和利益诱惑自然地屏蔽了。

    稻盛把这种表现为无能的能力称为回到原点的能力。精明人之所以忙乱、纷争、焦虑和困惑,是由于他们追求太多琐屑的价值而忘了原点的价值。一旦回到原点,回到简单的法则上,很多问题会渐渐不成问题。只有回到原点,我们才能具备把复杂事物简单化、直截了当把握本质的高远视野。只有远离自私利己的狭隘心胸,拥有光明磊落的利他心怀,才能拥有这种高远视野

    正是凭着这种高远视野,稻盛和夫在被强势的竞争对手打压中也能发现利润区,在被排挤到的边缘市场中开辟让竞争对手后悔不已的蓝海市场。稻盛深有体会地说,改变思维方式,人生就会实现180度的大转变

    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式,相当于儒家所说的正心和佛家讲的存善念。心相一旦不正,善念一旦不存,身就会悄悄地滑向泥潭而不能自拔。这既是处世之道,也是经营之道。如果要寻求我成功的理由,也许就是这一点。亦即,也许我的才能存在不足,但是,我坚持了一条单纯且强有力的指针——追求人间正道的做人准则。

    稻盛是在年轻时候生了一场大病之后明白这个道理的。他的叔父得了肺结核,他总是捂着鼻子走过叔父的房间,而他的父亲和哥哥毫不犹豫地承担起看护他叔父的责任。而结果是,他父亲和哥哥安然无羔,他却被传染上了肺结核。病中他看了一本书,书中一句话让他极其震撼:我们内心有一块吸引灾难的磁石。生病是因为有一颗吸引疾病的羸弱的心。他深切地意识到,消极思考的内心吸引了消极的现实心相就是现实,病态的心相必定产生病痛缠身的现实。这正是众生凡人的悲惨之处,心相仍难改变,在那以后继续着坎坷曲折的人生。

    成功公式

    稻盛认为,经营的成功除思维方式之外,还有两个重要因素:热情和能力。这就是他提出的著名等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所谓热情,就是一种极其强烈而持久的愿望和渴望。人人都有愿望,但每个人愿望的品质是大不相同的。普通人的愿望是一种随起随灭的心理反应,而稻盛所说的愿望,是一种誓愿,一种得不到决不会停止的渴望。全身上下从头到脚都充溢着这个愿望,就好似身上划破后流出来的不是血而是愿望。因为内心不渴望的东西,它就不可能靠近自己

    创业开始,就面对着可能性和不可能性,而且常常是后者多于前者。当愿望不够强烈或逐渐消退时,各种不可能性纷至沓来地呈现在眼前。相反,当愿望足够强烈时,你看到的就只是可能性,对种种阻碍和不可能性视若无睹。稻盛用日本谚语情人相会,千里成一里来说明这个道理。期待相会的情人总是能看得见相会时的情景,而正是在这种情景的牵引下,把种种不可能性置之度外,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地降伏纷起的困难,直到将可能变为现实。

    创业总是面临各种各样的障碍,其中最大、最难逾越的障碍是愿望的消减。稻盛和夫一生两次创业两次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没有在别人可能万念俱灰的困苦中让愿望的热度降低,反而愈挫愈奋。这种热情不是凭几句励志名言就能保持的。稻盛自小随家庭信奉佛教,佛教关于精进的论述对他影响很深。精进是一种心法,昭示的是一种独特的投资回报理念。精进本质上不是在尘世的进步,而是灵魂的质量的提升(当人离开尘世时,灵魂比来到世上时上升了一个台阶)。而提升的不二法门,就是让身心置于困苦中淬炼,稻盛把痛苦和磨难称作去污粉,其功效就是洗去灵魂上的污浊。即使你的努力在现实上没有回报,你的灵魂也在苦役般的努力悄然中得到提升,这才是真正的回报。他把这种回报看不见或不明显的艰苦努力称为田间的精进,意为在田间耕作的农夫不是以马上得到的回报而是以长期回报作为投入的动机。

    稻盛所说的热情,不是一种随现实的挫折而降低的热情,而是一种宗教式的、随挫折而上升的热情。这种誓愿和热情,与儒家所讲的 诚意是相通的。如果说思维方式热情正好相当于儒家所讲的正心诚意,那么他所讲的能力也正好相当于儒家所说的格物致知

   我长期从事制造业,多次感觉到伟大之物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可以说我就是接触它的睿智并受其引导,才得以开发出各种新产品,度过了自己的前半生。开发和改进产品的过程,就是格物的过程。对于细小的事情,想方设法进行改良的人和没有这样做的人,从长远看,将产生惊人的差距。在昨日努力的基础上再稍加改良,今日要比昨日有进步,即使只有一小步。这种从不懈怠、坚持到底的态度,将终会与他们拉开巨大的差距。在他看来,要想提高能力,必须通过与产品的密切接触来实现,清理其中的每一个要素,而且用率真、谦虚的态度对细枝末节都重新进行调整、修改。一个企业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低,是因为这个企业的人没有亲近产品,没有在悉心地照料产品中听见产品的私语。稻盛以具有宗教和神秘主义色彩的话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了由日本企业创造的精益制造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对产品的现场,重新进行审视、体察、贴心、倾听。这样的话,就可以听见神灵的声音。现场产品传来喃喃细语告知我们解决问题的决窍——这样试试如何?这就是倾听产品的声音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是《大学》所说的修身路径。稻盛和夫以他的活法亲身体验了这种路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