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33年最好的禮物』

标签:
感恩尊重爱善解包容杂谈 |
分类: 心灵健康(感恩尊重爱) |
|
|
|
|
|
|
『結婚33年最好的禮物』
2011年1月05日 童文雀
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orary%20Internet%20Files/Content.IE5/31F1VXQX/029[1].jpg台灣三大電腦集團之一旗下的神基科技公司,董事長蔡豐賜師兄,投入2010慈濟志工培訓,從課程與參與志工實務的領會,讓他對慈濟以「眾生為客戶」付出無所求的真誠,對照一般企業組織、管理、創新與願景的角度,親自和近七十多名與會來賓,一一分享他身為企業領導人的慈濟體驗和心得。
慈濟人文入企業
經營年營收數千億台幣的企業領導人蔡豐賜,在同仁的眼中,從「鐵腕總經理」變成現在「溫柔的教練」,轉折的主因原來是:「加入了慈濟」。
而選擇當慈濟人,也讓同為慈濟委員的賢內助陳世芳師姊笑稱:「這真是結婚三十三年最好的禮物了」!除了兩年的課程,愛好閱讀的蔡豐賜,,還運用經營企業的研發精神,大量閱讀了靜思文化的出版品,舉凡證嚴上人的《衲履足跡》、《琉璃同心圓》、《人生經濟學》等、到王本榮校長的《一生無量》、何日生師兄的《一念間》等等,深受感動的他,也因此提升生命新的價值和方向。
身為企業領導階層,今後在追求企業的成長中,會考量產品的製程與設計環保化,要讓慈濟人文關懷之美進入企業,並將以回饋社會的心與責任來改寫公司願景。
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orary%20Internet%20Files/Content.IE5/31F1VXQX/030[1].jpg
生命價值在深度廣度
/images/stories/news2/2/030.jpg聲音宏亮、氣宇軒昂的蔡豐賜自詡是「官拜三階的海軍中將」,因為身上裝有三條心導管支架。
出生於屏東鄉下 ,交通大學畢業的他,投身於IT(資訊科技)產業,正值它從起飛至今蓬勃發達的年代,如今已經三十餘年。他說:前二十年儼然是個「嚴肅的工作狂」,曾為了海外設立分支機構和工廠,足跡遍佈世界各地只為了工作,幾乎沒有假日可言,更別說「爸爸回家吃晚飯了」。
回想起心臟開刀手術後,在加護病房的經驗:雖然神智清楚,身體卻因插滿各式引管無法動彈,加上病中種種的不適,他坦言:病後才明白--平安、健康才是福,毅然決然退休,以雲遊四海,稍釋身心壓力來彌補過往的缺憾。
病後退休才明白--財富不一定能換來幸福;縱然看盡世界美景,也無法蘊生內心永恆的感動。退休後復職才明白--大江東去浪淘盡,一代一代...世代人才輩出,讓他對人情有更深切的體會!加入慈濟後他才瞭解--生命真正的價值!要在乎生命的是深度與廣度而不再是長度。
慈濟精神 無量義
企業談管理不外乎規劃與預算、組織任用、控制、改進等等,在機緣下蔡豐賜曾問上人說:慈濟擁有一兩百萬的會員,數以萬計的委員、志工,這麼龐大的團隊,慈濟如何經營管理呢?
上人的回答是:「信己無私,信人有愛,慈濟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這就是慈濟的制度。」
提到慈濟如何運作?如何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它的核心價值是什麼?慈濟人追求什麼?且聽蔡豐賜的分享: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orary%20Internet%20Files/Content.IE5/43KT7C2M/031[1].jpg
/images/stories/news2/2/031.jpg慈濟是「佛教、力行慈善、修行的團體」,早已是社會大眾對慈濟的認同。慈濟組織以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的態度為依歸,圓與緣的哲理,形成共識的建立和參與式的管理,因此慈濟人沒有高低階之分,每個人接受到的法都是等距、等量、等觀。說到《法華經》序的《無量義經》中「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十六字是慈濟的精神,義理深奧微妙,普被三根的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經中的道理,布施付出,發揮清淨的愛,成就修福修慧、福慧圓滿的慈濟世界。
從企業人角度看慈濟領導
蔡豐賜說:企業領導人的氣識很重要!談及慈濟的領導人-上人,他認為上人:
1、 願景崇高:「為佛教、為眾生」,將佛法向外推行於各地,為眾生無所求真誠付出。
2、 將理想具體化: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一一落實。
3、平等、無私的組織運作:慈濟力行付出無所求,眾生平等,無私的大愛精神。
4、兼具宏偉的眼光與執行魄力:力邀天下善士,同耕一方福田;勤植萬蕊心蓮,同造愛的社會。
5、能積極地與客戶、員工溝通:以「圓」的組織哲理處世、為達「人圓事圓理圓」的境界。
6、具有創新、創業的精神:從慈善的創新,教富濟貧,濟貧教富,讓人心富有;且以生命走入生命來賑災,秉持走在最前做到最後;還有生命教育(大體捐贈)、醫療乃至環保創新(志工得以運動身體,淨化心靈,讓老人、家庭主婦的歲月回收)等等。
7、國際化/本土化:海外分會或辦事處遍及數十多個國家;國際賑災時,招募當地志工成為慈濟人,執行善款善行當地化。
生活以「晨語始 菩提終」
《靜思語》有云:有苦的人走不過來,有福的人就要走過去。加入慈濟後的蔡豐賜,每天清晨以 上人的「靜思晨語」作為一天的開始,生活中夫妻的對話是「談慈濟」,睡前則以「人間菩提」當成一天的結語。自認堅強的他不只在培訓時,常因受感動而掉淚,也不知道為什麼連第一次見到上人時不自覺落下淚來。蔡豐賜說:「看到八八水災三百萬人次的志工救災,未來期許自己也能如此付出!」
(文:童文雀 台北報導 2010/12/04)http://tw.tzuchi.org/images/stories/icon/bookmark.gif
慈濟人文入企業
經營年營收數千億台幣的企業領導人蔡豐賜,在同仁的眼中,從「鐵腕總經理」變成現在「溫柔的教練」,轉折的主因原來是:「加入了慈濟」。
而選擇當慈濟人,也讓同為慈濟委員的賢內助陳世芳師姊笑稱:「這真是結婚三十三年最好的禮物了」!除了兩年的課程,愛好閱讀的蔡豐賜,,還運用經營企業的研發精神,大量閱讀了靜思文化的出版品,舉凡證嚴上人的《衲履足跡》、《琉璃同心圓》、《人生經濟學》等、到王本榮校長的《一生無量》、何日生師兄的《一念間》等等,深受感動的他,也因此提升生命新的價值和方向。
身為企業領導階層,今後在追求企業的成長中,會考量產品的製程與設計環保化,要讓慈濟人文關懷之美進入企業,並將以回饋社會的心與責任來改寫公司願景。
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orary%20Internet%20Files/Content.IE5/31F1VXQX/030[1].jpg
生命價值在深度廣度
/images/stories/news2/2/030.jpg聲音宏亮、氣宇軒昂的蔡豐賜自詡是「官拜三階的海軍中將」,因為身上裝有三條心導管支架。
出生於屏東鄉下 ,交通大學畢業的他,投身於IT(資訊科技)產業,正值它從起飛至今蓬勃發達的年代,如今已經三十餘年。他說:前二十年儼然是個「嚴肅的工作狂」,曾為了海外設立分支機構和工廠,足跡遍佈世界各地只為了工作,幾乎沒有假日可言,更別說「爸爸回家吃晚飯了」。
回想起心臟開刀手術後,在加護病房的經驗:雖然神智清楚,身體卻因插滿各式引管無法動彈,加上病中種種的不適,他坦言:病後才明白--平安、健康才是福,毅然決然退休,以雲遊四海,稍釋身心壓力來彌補過往的缺憾。
病後退休才明白--財富不一定能換來幸福;縱然看盡世界美景,也無法蘊生內心永恆的感動。退休後復職才明白--大江東去浪淘盡,一代一代...世代人才輩出,讓他對人情有更深切的體會!加入慈濟後他才瞭解--生命真正的價值!要在乎生命的是深度與廣度而不再是長度。
慈濟精神 無量義
企業談管理不外乎規劃與預算、組織任用、控制、改進等等,在機緣下蔡豐賜曾問上人說:慈濟擁有一兩百萬的會員,數以萬計的委員、志工,這麼龐大的團隊,慈濟如何經營管理呢?
上人的回答是:「信己無私,信人有愛,慈濟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這就是慈濟的制度。」
提到慈濟如何運作?如何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它的核心價值是什麼?慈濟人追求什麼?且聽蔡豐賜的分享: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orary%20Internet%20Files/Content.IE5/43KT7C2M/031[1].jpg
/images/stories/news2/2/031.jpg慈濟是「佛教、力行慈善、修行的團體」,早已是社會大眾對慈濟的認同。慈濟組織以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的態度為依歸,圓與緣的哲理,形成共識的建立和參與式的管理,因此慈濟人沒有高低階之分,每個人接受到的法都是等距、等量、等觀。說到《法華經》序的《無量義經》中「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十六字是慈濟的精神,義理深奧微妙,普被三根的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經中的道理,布施付出,發揮清淨的愛,成就修福修慧、福慧圓滿的慈濟世界。
從企業人角度看慈濟領導
蔡豐賜說:企業領導人的氣識很重要!談及慈濟的領導人-上人,他認為上人:
1、 願景崇高:「為佛教、為眾生」,將佛法向外推行於各地,為眾生無所求真誠付出。
2、 將理想具體化: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一一落實。
3、平等、無私的組織運作:慈濟力行付出無所求,眾生平等,無私的大愛精神。
4、兼具宏偉的眼光與執行魄力:力邀天下善士,同耕一方福田;勤植萬蕊心蓮,同造愛的社會。
5、能積極地與客戶、員工溝通:以「圓」的組織哲理處世、為達「人圓事圓理圓」的境界。
6、具有創新、創業的精神:從慈善的創新,教富濟貧,濟貧教富,讓人心富有;且以生命走入生命來賑災,秉持走在最前做到最後;還有生命教育(大體捐贈)、醫療乃至環保創新(志工得以運動身體,淨化心靈,讓老人、家庭主婦的歲月回收)等等。
7、國際化/本土化:海外分會或辦事處遍及數十多個國家;國際賑災時,招募當地志工成為慈濟人,執行善款善行當地化。
生活以「晨語始 菩提終」
《靜思語》有云:有苦的人走不過來,有福的人就要走過去。加入慈濟後的蔡豐賜,每天清晨以 上人的「靜思晨語」作為一天的開始,生活中夫妻的對話是「談慈濟」,睡前則以「人間菩提」當成一天的結語。自認堅強的他不只在培訓時,常因受感動而掉淚,也不知道為什麼連第一次見到上人時不自覺落下淚來。蔡豐賜說:「看到八八水災三百萬人次的志工救災,未來期許自己也能如此付出!」
(文:童文雀 台北報導 2010/12/04)http://tw.tzuchi.org/images/stories/icon/bookmark.gif
前一篇:[转载]心香一瓣———拥抱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