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結婚33年最好的禮物』

(2011-01-05 16:20:21)
标签:

感恩

尊重

善解

包容

杂谈

分类: 心灵健康(感恩尊重爱)

结婚33年最好的礼物』
2011年1月05日 童文雀   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orary%20Internet%20Files/Content.IE5/31F1VXQX/029[1].jpg
Tweet
  台湾三大电脑集团之一旗下的神基科技公司,董事长蔡丰赐师兄,投入2010慈济志工培训,从课程与参与志工实务的领会,让他对慈济以「眾生為客户」付出无所求的真诚,对照一般企业组织、管理、创新与愿景的角度,亲自和近七十多名与会来宾,一一分享他身為企业领导人的慈济体验和心得。

慈济人文入企业

经营年营收数千亿台币的企业领导人蔡丰赐,在同仁的眼中,从「铁腕总经理」变成现在「温柔的教练」,转折的主因原来是:「加入了慈济」。

而选择当慈济人,也让同為慈济委员的贤内助陈世芳师姊笑称:「这真是结婚三十三年最好的礼物了」!除了两年的课程,爱好阅读的蔡丰赐,,还运用经营企业的研发精神,大量阅读了静思文化的出版品,举凡证严上人的《衲履足跡》、《琉璃同心圆》、《人生经济学》等、到王本荣校长的《一生无量》、何日生师兄的《一念间》等等,深受感动的他,也因此提升生命新的价值和方向。

身為企业领导阶层,今后在追求企业的成长中,会考量產品的製程与设计环保化,要让慈济人文关怀之美进入企业,并将以回馈社会的心与责任来改写公司愿景。http://www.chinayoga.com/images/stories/news2/2/030.jpg

生命价值在深度广度

声音宏亮、气宇轩昂的蔡丰赐自詡是「官拜三阶的海军中将」,因為身上装有三条心导管支架。出生於屏东乡下 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orary%20Internet%20Files/Content.IE5/31F1VXQX/030[1].jpg

交通大学毕业的他,投身於IT(资讯科技)產业,正值它从起飞至今蓬勃发达的年代,如今已经三十餘年。他说:前二十年儼然是个「严肃的工作狂?,曾為了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工厂,足跡遍佈世界各地只為了工作,几乎没有假日可言,更别说「爸爸回家吃晚饭了」。

回想起心臟开刀手术后,在加护病房的经验:虽然神智清楚,身体却因插满各式引管无法动弹,加上病中种种的不适,他坦言:病后才明白--平安、健康才是福,毅然决然退休,以云游四海,稍释身心压力来弥补过往的缺憾。

病后退休才明白--财富不一定能换来幸福;纵然看尽世界美景,也无法蕴生内心永恒的感动。退休后复职才明白--大江东去浪淘尽,一代一代...世代人才辈出,让他对人情有更深切的体会!加入慈济后他才瞭解--生命真正的价值!要在乎生命的是深度与广度而不再是长度。

慈济精神 无量义

企业谈管理不外乎规划与预算、组织任用、控制、改进等等,在机缘下蔡丰赐曾问上人说:慈济拥有一两百万的会员,数以万计的委员、志工,这麼庞大的团队,慈济如何经营管理呢?

上人的回答是:「信己无私,信人有爱,慈济以戒為制度,以爱為管理,这就是慈济的制度。?

提到慈济如何运作?如何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它的核心价值是什麼?慈济人追求什麼?且听蔡丰赐的分享: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orary%20Internet%20Files/Content.IE5/43KT7C2M/031[1].jpg

慈济是「佛教、力行慈善、修行的团体」,早已是社会大眾对慈济的认同。慈济组织以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无挣、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的态度為依归,圆与缘的哲理,形成共识的建立和参与式的管理,因此慈济人没有高低阶之分,每个人接受到的法都是等距、等量、等观。说到《法华经》序的《无量义经》中「静寂清澄,志玄虚漠,守之不动,亿百千劫」十六字是慈济的精神,义理深奥微妙,普被三根的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经中的道理,布施付出,发挥清净的爱,成就修福修慧、福慧圆满的慈济世界。

从企业人角度看慈济领导

蔡丰赐说:企业领导人的气识很重要!谈及慈济的领导人-上人,他认為上人:

1、 愿景崇高:「為佛教、為眾生?,将佛法向外推行於各地,為眾生无所求真诚付出。

2、 将理想具体化:四大志业,八大法印,一一落实。

3、平等、无私的组织运作:慈济力行付出无所求,眾生平等,无私的大爱精神。

4、兼具宏伟的眼光与执行魄力:力邀天下善士,同耕一方福田;勤植万蕊心莲,同造爱的社会。

5、能积极地与客户、员工沟通:以「圆」的组织哲理处世、為达「人圆事圆理圆?的境界。

6、具有创新、创业的精神:从慈善的创新,教富济贫,济贫教富,让人心富有;且以生命走入生命来賑灾,秉持走在最前做到最后;还有生命教育(大体捐赠)、医疗乃至环保创新(志工得以运动身体,净化心灵,让老人、家庭主妇的岁月回收)等等。

7、国际化/本土化:海外分会或办事处遍及数十多个国家;国际賑灾时,招募当地志工成為慈济人,执行善款善行当地化。

生活以「晨语始 菩提终」

《静思语》有云:有苦的人走不过来,有福的人就要走过去。加入慈济后的蔡丰赐,每天清晨以 上人的「静思晨语?作為一天的开始,生活中夫妻的对话是「谈慈济?,睡前则以「人间菩提?当成一天的结语。自认坚强的他不只在培训时,常因受感动而掉泪,也不知道為什麼连第一次见到上人时不自觉落下泪来。蔡丰赐说:「看到八八水灾三百万人次的志工救灾,未来期许自己也能如此付出!?

(文:童文雀 台北报导 2010/12/04)
 


  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 编辑 | skins/Default/p_up.gif

结婚33年最好的礼物』
2011年1月05日 童文雀   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orary%20Internet%20Files/Content.IE5/31F1VXQX/029[1].jpg
Tweet
  台湾三大电脑集团之一旗下的神基科技公司,董事长蔡丰赐师兄,投入2010慈济志工培训,从课程与参与志工实务的领会,让他对慈济以「眾生為客户」付出无所求的真诚,对照一般企业组织、管理、创新与愿景的角度,亲自和近七十多名与会来宾,一一分享他身為企业领导人的慈济体验和心得。

慈济人文入企业

经营年营收数千亿台币的企业领导人蔡丰赐,在同仁的眼中,从「铁腕总经理」变成现在「温柔的教练」,转折的主因原来是:「加入了慈济」。

而选择当慈济人,也让同為慈济委员的贤内助陈世芳师姊笑称:「这真是结婚三十三年最好的礼物了」!除了两年的课程,爱好阅读的蔡丰赐,,还运用经营企业的研发精神,大量阅读了静思文化的出版品,举凡证严上人的《衲履足跡》、《琉璃同心圆》、《人生经济学》等、到王本荣校长的《一生无量》、何日生师兄的《一念间》等等,深受感动的他,也因此提升生命新的价值和方向。

身為企业领导阶层,今后在追求企业的成长中,会考量產品的製程与设计环保化,要让慈济人文关怀之美进入企业,并将以回馈社会的心与责任来改写公司愿景。http://www.chinayoga.com/images/stories/news2/2/030.jpg

生命价值在深度广度

声音宏亮、气宇轩昂的蔡丰赐自詡是「官拜三阶的海军中将」,因為身上装有三条心导管支架。出生於屏东乡下 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orary%20Internet%20Files/Content.IE5/31F1VXQX/030[1].jpg

交通大学毕业的他,投身於IT(资讯科技)產业,正值它从起飞至今蓬勃发达的年代,如今已经三十餘年。他说:前二十年儼然是个「严肃的工作狂?,曾為了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工厂,足跡遍佈世界各地只為了工作,几乎没有假日可言,更别说「爸爸回家吃晚饭了」。

回想起心臟开刀手术后,在加护病房的经验:虽然神智清楚,身体却因插满各式引管无法动弹,加上病中种种的不适,他坦言:病后才明白--平安、健康才是福,毅然决然退休,以云游四海,稍释身心压力来弥补过往的缺憾。

病后退休才明白--财富不一定能换来幸福;纵然看尽世界美景,也无法蕴生内心永恒的感动。退休后复职才明白--大江东去浪淘尽,一代一代...世代人才辈出,让他对人情有更深切的体会!加入慈济后他才瞭解--生命真正的价值!要在乎生命的是深度与广度而不再是长度。

慈济精神 无量义

企业谈管理不外乎规划与预算、组织任用、控制、改进等等,在机缘下蔡丰赐曾问上人说:慈济拥有一两百万的会员,数以万计的委员、志工,这麼庞大的团队,慈济如何经营管理呢?

上人的回答是:「信己无私,信人有爱,慈济以戒為制度,以爱為管理,这就是慈济的制度。?

提到慈济如何运作?如何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它的核心价值是什麼?慈济人追求什麼?且听蔡丰赐的分享: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orary%20Internet%20Files/Content.IE5/43KT7C2M/031[1].jpg

慈济是「佛教、力行慈善、修行的团体」,早已是社会大眾对慈济的认同。慈济组织以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无挣、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的态度為依归,圆与缘的哲理,形成共识的建立和参与式的管理,因此慈济人没有高低阶之分,每个人接受到的法都是等距、等量、等观。说到《法华经》序的《无量义经》中「静寂清澄,志玄虚漠,守之不动,亿百千劫」十六字是慈济的精神,义理深奥微妙,普被三根的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经中的道理,布施付出,发挥清净的爱,成就修福修慧、福慧圆满的慈济世界。

从企业人角度看慈济领导

蔡丰赐说:企业领导人的气识很重要!谈及慈济的领导人-上人,他认為上人:

1、 愿景崇高:「為佛教、為眾生?,将佛法向外推行於各地,為眾生无所求真诚付出。

2、 将理想具体化:四大志业,八大法印,一一落实。

3、平等、无私的组织运作:慈济力行付出无所求,眾生平等,无私的大爱精神。

4、兼具宏伟的眼光与执行魄力:力邀天下善士,同耕一方福田;勤植万蕊心莲,同造爱的社会。

5、能积极地与客户、员工沟通:以「圆」的组织哲理处世、為达「人圆事圆理圆?的境界。

6、具有创新、创业的精神:从慈善的创新,教富济贫,济贫教富,让人心富有;且以生命走入生命来賑灾,秉持走在最前做到最后;还有生命教育(大体捐赠)、医疗乃至环保创新(志工得以运动身体,净化心灵,让老人、家庭主妇的岁月回收)等等。

7、国际化/本土化:海外分会或办事处遍及数十多个国家;国际賑灾时,招募当地志工成為慈济人,执行善款善行当地化。

生活以「晨语始 菩提终」

《静思语》有云:有苦的人走不过来,有福的人就要走过去。加入慈济后的蔡丰赐,每天清晨以 上人的「静思晨语?作為一天的开始,生活中夫妻的对话是「谈慈济?,睡前则以「人间菩提?当成一天的结语。自认坚强的他不只在培训时,常因受感动而掉泪,也不知道為什麼连第一次见到上人时不自觉落下泪来。蔡丰赐说:「看到八八水灾三百万人次的志工救灾,未来期许自己也能如此付出!?

(文:童文雀 台北报导 2010/12/04)
 


  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 编辑 | skins/Default/p_up.gif

『結婚33年最好的禮物』

2011年1月05日 童文雀
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orary%20Internet%20Files/Content.IE5/31F1VXQX/029[1].jpg台灣三大電腦集團之一旗下的神基科技公司,董事長蔡豐賜師兄,投入2010慈濟志工培訓,從課程與參與志工實務的領會,讓他對慈濟以「眾生為客戶」付出無所求的真誠,對照一般企業組織、管理、創新與願景的角度,親自和近七十多名與會來賓,一一分享他身為企業領導人的慈濟體驗和心得。

慈濟人文入企業

經營年營收數千億台幣的企業領導人蔡豐賜,在同仁的眼中,從「鐵腕總經理」變成現在「溫柔的教練」,轉折的主因原來是:「加入了慈濟」。

而選擇當慈濟人,也讓同為慈濟委員的賢內助陳世芳師姊笑稱:「這真是結婚三十三年最好的禮物了」!除了兩年的課程,愛好閱讀的蔡豐賜,,還運用經營企業的研發精神,大量閱讀了靜思文化的出版品,舉凡證嚴上人的《衲履足跡》、《琉璃同心圓》、《人生經濟學》等、到王本榮校長的《一生無量》、何日生師兄的《一念間》等等,深受感動的他,也因此提升生命新的價值和方向。

身為企業領導階層,今後在追求企業的成長中,會考量產品的製程與設計環保化,要讓慈濟人文關懷之美進入企業,並將以回饋社會的心與責任來改寫公司願景。
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orary%20Internet%20Files/Content.IE5/31F1VXQX/030[1].jpg
生命價值在深度廣度

/images/stories/news2/2/030.jpg聲音宏亮、氣宇軒昂的蔡豐賜自詡是「官拜三階的海軍中將」,因為身上裝有三條心導管支架。

出生於屏東鄉下 ,交通大學畢業的他,投身於IT(資訊科技)產業,正值它從起飛至今蓬勃發達的年代,如今已經三十餘年。他說:前二十年儼然是個「嚴肅的工作狂」,曾為了海外設立分支機構和工廠,足跡遍佈世界各地只為了工作,幾乎沒有假日可言,更別說「爸爸回家吃晚飯了」。

回想起心臟開刀手術後,在加護病房的經驗:雖然神智清楚,身體卻因插滿各式引管無法動彈,加上病中種種的不適,他坦言:病後才明白--平安、健康才是福,毅然決然退休,以雲遊四海,稍釋身心壓力來彌補過往的缺憾。

病後退休才明白--財富不一定能換來幸福;縱然看盡世界美景,也無法蘊生內心永恆的感動。退休後復職才明白--大江東去浪淘盡,一代一代...世代人才輩出,讓他對人情有更深切的體會!加入慈濟後他才瞭解--生命真正的價值!要在乎生命的是深度與廣度而不再是長度。

慈濟精神 無量義

企業談管理不外乎規劃與預算、組織任用、控制、改進等等,在機緣下蔡豐賜曾問上人說:慈濟擁有一兩百萬的會員,數以萬計的委員、志工,這麼龐大的團隊,慈濟如何經營管理呢?

上人的回答是:「信己無私,信人有愛,慈濟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這就是慈濟的制度。」

提到慈濟如何運作?如何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它的核心價值是什麼?慈濟人追求什麼?且聽蔡豐賜的分享: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0Settings/Temporary%20Internet%20Files/Content.IE5/43KT7C2M/031[1].jpg

/images/stories/news2/2/031.jpg慈濟是「佛教、力行慈善、修行的團體」,早已是社會大眾對慈濟的認同。慈濟組織以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的態度為依歸,圓與緣的哲理,形成共識的建立和參與式的管理,因此慈濟人沒有高低階之分,每個人接受到的法都是等距、等量、等觀。說到《法華經》序的《無量義經》中「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十六字是慈濟的精神,義理深奧微妙,普被三根的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經中的道理,布施付出,發揮清淨的愛,成就修福修慧、福慧圓滿的慈濟世界。

從企業人角度看慈濟領導

蔡豐賜說:企業領導人的氣識很重要!談及慈濟的領導人-上人,他認為上人:

1、 願景崇高:「為佛教、為眾生」,將佛法向外推行於各地,為眾生無所求真誠付出。

2、 將理想具體化:四大志業,八大法印,一一落實。

3、平等、無私的組織運作:慈濟力行付出無所求,眾生平等,無私的大愛精神。

4、兼具宏偉的眼光與執行魄力:力邀天下善士,同耕一方福田;勤植萬蕊心蓮,同造愛的社會。

5、能積極地與客戶、員工溝通:以「圓」的組織哲理處世、為達「人圓事圓理圓」的境界。

6、具有創新、創業的精神:從慈善的創新,教富濟貧,濟貧教富,讓人心富有;且以生命走入生命來賑災,秉持走在最前做到最後;還有生命教育(大體捐贈)、醫療乃至環保創新(志工得以運動身體,淨化心靈,讓老人、家庭主婦的歲月回收)等等。

7、國際化/本土化:海外分會或辦事處遍及數十多個國家;國際賑災時,招募當地志工成為慈濟人,執行善款善行當地化。

生活以「晨語始 菩提終」

靜思語》有云:有苦的人走不過來,有福的人就要走過去。加入慈濟後的蔡豐賜,每天清晨以 上人的「靜思晨語」作為一天的開始,生活中夫妻的對話是「談慈濟」,睡前則以「人間菩提」當成一天的結語。自認堅強的他不只在培訓時,常因受感動而掉淚,也不知道為什麼連第一次見到上人時不自覺落下淚來。蔡豐賜說:「看到八八水災三百萬人次的志工救災,未來期許自己也能如此付出!」

(文:童文雀 台北報導 2010/12/04)http://tw.tzuchi.org/images/stories/icon/bookmark.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