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提倡素食斋戒和不烧金纸的环保理念

(2010-08-17 08:37:42)
标签:

慈济

感恩

尊重

文化

分类: 心灵健康(感恩尊重爱)

 

 

 

 

 

87,高雄分会于小港国中举办「欢喜.感恩.七月吉祥」祈福会活动,藉此传递正信观念,提倡素食斋戒和不烧金纸的环保理念。图:小区会众双手合十虔诚祈福。

 

 

 

 

事件日期:

2010/08/07

事件地点:

台湾高雄市小港区小港国中

摄影者:

洪如泽

资料来源:

高雄分会

评议:我在各地的寺院看到许多信众在每一年的农历七月的盂兰盆节(内地又叫鬼节)寺院门前的香炉大量烧纸钱空气污染,大家了解慈济大力推广正信正见的信仰和环保让在祭祀祖先亡灵时,不要烧纸钱,而积极做公益慈善捐献功德款还有芳名收据,这样的功德回向给祖先和亡灵效果比烧纸钱效果要好!祝福大家福慧圆满!
“盂兰盆节”的由来
2009-9-3    出处:中国佛教印经网

 

  “盂兰盆节”,即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日),在民间称为中元节、鬼节或七月半、麻谷节,是祭祀祖先、祭拜孤魂野鬼的日子。在中国,最早举行“盂兰盆会”的是南北朝时以笃信佛法著称的梁武帝;到了后来,盂兰盆会依然盛行,只不过渐渐地由供僧转变为施鬼,目的是超度死去的亡灵。宋代以后,三教逐渐融合,佛、道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了默契,其实,盂兰盆是梵文“ullambana”的音译,本意是指“救倒悬”,佛经上说亡者的苦有如倒悬,应尽快解救。由于汉文佛典使用汉文,因此也产生了望文生义的解释,认为“盂兰”为倒悬意,“盆”为食器,这一说法虽然不符合梵文的情况,但由於在汉文佛教界广为流传,故至今仍存在这样解释的情况。

  佛教对于“盂兰盆节”的提倡出自目连救母的故事。经典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成就神通后,欲度化父母,以报生养哺育之恩。他用天眼遍观三界六道,看到死去的母亲居然身堕地狱,转生为饿鬼(六道中的“饿鬼道”),腹大如鼓,咽小如针,想吃又吃不下,嘴里冒烟,不得饮食,饿得皮包骨头。目连非常难过,于是前往地狱探视,只见地狱一派凄惨景象:在此服罪的人,一天要经历万次生、万次死;或者是身陷刀山剑树,或者被铁犁耕舌,或者遭汁铜灌口,或者要吞热铁火丸,或者手抱铜柱,身体焦糊。还有牛头每日凌迟,狱卒终朝来拷;镬汤煎煮,痛苦难当.....为了解救母亲,目连施展神通,用钵盛了饭食去喂母亲,母亲一手持钵,一手遮掩不令旁见,悭贪之习依然如故,心量依然太小;上天罚她饭食未等入口,即化为火炭,无法进食。见此惨状,目连悲号泣涕,于是返身求佛救度。佛告诉目连,他母亲的罪孽实在太多,不是他一人就能救度的,必须联合众人的力量,才能有所成效。佛祖还说:“十方众僧于四月十五起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结夏安居的修行,于七月十五自恣日功德圆满,此时诸佛欢喜,龙天护持。你要救母出厄难,必须在这天准备百味五果,置于盆中,来供养十方大德众僧,成就殊胜功德。这样,不但可以救你的母亲脱离苦海,早日投胎,也可以解救别人的父母,让他们也脱离苦难,福乐百年。”

  目连听佛陀说后,欢喜奉行,在七月十五日供养众僧以后,其母果然当天就脱离饿鬼之苦,离开地狱,投胎向王城为狗;再经过目接连铺设49天道场后,他的母亲才得以升天。目连很感激佛陀,四处赞叹三宝功德,奉劝世间应行盂兰盆之法,供佛及僧,以报父母生养抚育慈爱的恩惠。这就是佛教“盂兰盆会”或者叫“盂兰盆节”的由来。

  各地寺院都在七月半举行“盂兰盆会”。因为七月十五日是僧众结夏安居修行功德圆满之期,这一天许多僧人通过三个月的修行各自证得不同的果位,诸佛生大欢喜,所以七月十五又称佛欢喜日。如果在这天修供修福,其褔报可百倍,并可超度众生累劫以来七世父母,令其出离苦海。因此佛陀教民众在七月十五日做“盂兰盆会”,以所得福报来解亡世父母在阴间倒悬之苦,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