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会心得分享【让生命展翅高飞  刘济雨】

(2010-08-05 12:06:26)
标签:

慈济

感恩

尊重

教育

分类: 心灵健康(感恩尊重爱)

当考验来临时,有一本书常浮现我脑海,这本书就是「让生命展翅高飞」,作者刘济雨是慈济功德会马六甲分会和新加坡分会执行长。2001年结束制衣厂事业全心投入慈济当全职志工,白天的时间全数投入做慈济,济雨师兄只好挪用晚上的睡眠时间来写作。喜欢师兄将证严上人的法入心在生活上运用自如的智慧,因为读书会的因缘,将书中的片段摘录分享。

 

读书会心得分享【让生命展翅高飞  刘济雨】黄明淇 

第一篇:一切都是好因缘

1把握因缘就是智慧(在单独的事件上,能随时把握机会与不能把握机会可能对生活影响不大,但是不懂得把握因缘的观念如长期累积,甚至跟深蒂固,则会对我们的一生起决定性的影响,严重时则左右我们的命运。)

 

2心发好愿【人人心发好愿,自然有愿就有力,爱心一但化为力行,那就是一股救人的力量。让不幸的人能得救,让苦难的人能得离苦,这就是一个有爱的祥和社会。要如此,就要力行三好:除了口说好话,身行好事之外,还要时时「心发好愿」。】

 

3别让心灵漏电【「边做边充电」才会电力无穷,如此才能随时蕴藏着蓄势待发的动力,随时保持克服困难的愿力。「做累才充电」则会乏力在先,危机在后,此时烦恼忧愁随时趁虚而入,我们则会随时失去重新振作的力量。】

 

4一切都是好因缘【顺缘来了,不必欣喜若狂;逆缘来了,也不必悲观丧志。不管顺缘或逆缘,以乐观的心念欢喜接受,在用心对治,应对过后,切记一切随缘,这样才会「一切都是好因缘」。】

 

5含着泪带着微笑【苦尽甘来,就向阳光照向黑影,黑影才会自动消失一般。之后,我们回首过去,才能断定过去的那一段才是最苦,不过那已是过往云烟,已经不再与我们有关,因为我们已不再苦。】

 

6强恕【「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他告诉我们,三千年前的人即使要行善,也要以勉强的功夫来督促或提醒自己,盖因「发心容易恒心难」,就是因为人有惰性,所以才要靠勉强的功夫来令其发心持续。】

 

7无常的信【人生剧本终有演完的一天,只要曾经用心扮演,演过之后也无怨无悔,「掌声响起」之际,拍拍手恬淡下台,也不必再「蓦然回首」,这就是「潇洒走一回」的自在人生了。】

 

8善知识是智能明灯【人如果一生修学佛法,能永远不忘亲近善知识,就等于是满分的梵行具足了。因为,若无善知识引导,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越精进反而越偏离正道;若有善知识引导,则分分努力,分分收获。】 

 

第二篇:提起与放下

1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做对的抉择【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做对抉择,就犹如在足球比赛中,关键时刻的临门一脚,也像棒球比赛中,关键时刻的挥出安打,它会有决定性的影响,也会是奠定胜利的基础。】

 

2以福转业【今生希望福报够,就要先学习「诸恶莫做」,先做一个「不是坏人」的人。继而「众善奉行」,做一个「好人」。行有余力,再继续「自净其意」,做一个「有智慧的好人」。有「事」就有「业」,有「家」也有「业」。不管事业或家业,不管事业大或业小,要想改「业」,就要先学会「调心」与「转念」。想要「转运」也不是靠别人「改运」,更不是迁就命运,而是「以念转运」。】

 

3破疑解惑【人如果有比较的心,就会有「比上不足」的烦恼与痛苦。如果一定要比,就要「物质往下比,精神往上比」,意即降低物质,提升精神,唯有提升心智,才能看清事相、洞察虚实。】

 

4解脱知见【生活中需要时时培养自己正确知见,正知正见一旦养成,还要学习随时随地可以放下,如此才能「解脱知见」就很容易解脱烦恼了。】

 

5小丑【无论是收拾起悲伤的心情而展露欢颜,或压抑着兴奋的心情而不得意忘形,两者都是属于「忍」的境界。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忍住伤悲,以免让自己陷入悲情的困境;有时候也需忍住极乐,以防自己在顺境中迷失。】

 

6做少才会累  不做才辛苦【生活在不断地解决困难与克服障碍的情境里头,让自己心智提升而身心舒畅。此有如逆水行舟或乘风破浪一般,外表看似艰辛,内在却是振奋无比,心境随着美丽的浪花互相激荡,激起勇往直前的力量,这就是「生命力」。】

 

7提起与放下【不论我们是否有放下的功夫,一旦病苦与死亡来到,我们还是要被迫完全放下。主动放下与被迫放下,虽然最后都是放下,但前者是操之在我、轻安自在,后者是身不由己、哀怨无奈。】

 

8拨云见日,快乐出航【个性积极的人会用智慧去努力做对的事情,这与个性急躁的人急着在做错的事情不一样。心态消极的人缺乏正念,更不可能把人事看开或放下。】

 

第三篇: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1艳阳下的莲花【大爱的光晕总是在苦难深处绽放,因而让黑暗变光明,印证人间有温清,处处开莲花。就如六祖慧能大师所说:「若能鐕木出火,淤泥定能生红莲」。钻木都能取火,则污泥中开出莲花也没什么好惊奇的了。】

 

2路要走出来需先问出来【自尊心强的人虽会鞭策自己把工作做好,但如果工作做不好再被人冷言几句,就很容易生出「自卑心」。反映在自己身上叫做「自卑心」,反映在别人身上则转为「卑劣慢」。】

 

3做就对了对就做了【辛苦了一辈子,却一事无成,虽说不完全与观念与理念有关,因为可能与福报或际遇也有关。但如果没有正确的做人观念,也没有是当的治事理念,则肯定与「做就错了」是息息相关。所以说,边做边修正,边做边调整,一方面修正方向,一面也调整观念,如此,「对了才做」,才会「做就对了」。】

 

4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一个人的人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原本就有的,而是不断地透过学习与实践,经过日积月累的熏陶与铸造而逐渐形成的。「做而言」只是停留在理论的阶段,「起而行」才是化理论为实践。唯有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如此「学而时习」,我们才能亲身感受到「不易悦乎」。】

 

5天堂里的苦难【要解脱自己的苦难,就要先学习行入别人的苦难深处,了解苦难的缘起后,化悲苦为行善,化善行为明智。如此,不论苦难是来自天堂或地狱,我们均会是有能力「化苦解难」的人间菩萨。】

 

6正义感不如使命感【将正义感的正气与义气,转化为自我鞭策的责任与使命,只要心有正道、行有中道,终有一天清者自清,正义自然获得伸张。让内在的涵养与品德向上提升之后,再以外在的和言爱语,去同理接纳那些失言、误解、猜忌、狐疑的人。】

 

7改变习惯,人生才有希望【习惯如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习惯也如钱财一般,可以让我们做好事,也可以让我们造恶业。因此,习惯可以成就我们,也可以危害我们。一旦习惯改变,就如飞机安全起飞后,脱离地心引力、脱离艰困的时刻一般,它才能平安飞向天空,让我们享受自由与自在。】

 

8逻辑思考的奥妙【把人与事分开的逻辑思考,其实就是一种清净的智慧,这种「分别智」能让我们清楚分辨一个人身上的优缺点,进而学习他的优点,警惕他的缺点。】

 

9没有「慧根」就要「会跟」【自认没有慧根,至少要懂得会跟,一旦会跟,就有机会起发慧根。会跟虽然重要,但还是要警惕自己不要跟错对象,也不要跟错方向。不管是「慧根」或是「会跟」,只要任选其中一项,至少就不会是懵懵懂懂的人生,如能双轨并行,那更会是福慧具足的自在人生。】

 

第四篇:清净是明镜

1回到原点【身新昏沉及精神散乱的生活,会像迷航的船只一般难以返航,也会像断线的风筝一般,无法回到原点。生活中,如能随时让自己找到起点,就能让自己再度经确定位,方位一经导正,那就是再度出航的信心与希望。陷入人事繁杂之际,更要记得回头找到起点,从自己的内心深处调整起,出发心一旦找回,就不会「事繁心也烦,身忙心也盲」。】

 

2问情是何物【将私情小爱化为长情大爱,再以长情大爱肤慰私情小爱。如此,大中有小,小中有大,大小分明,大小清净,这样的人生感情路才会愈走愈欢喜自在。】

 

3清净是明镜【一个能改变自己的人,才有可能真实地净化自己的心灵;一个具备柔软心的人,其心灵才会有「只见己过,不论人非」的素养。生活忙碌之际更要确保心地清静。心地清静则所学皆成智慧,心不清静则所学都变成知见。】

 

4远离诱惑,拒绝污染【无益身心的东西不要去看,不正确的言论不要去听,没有营养的话不要去说,没有意义的事情不要去做。如能这样,就是远离诱惑、拒绝污染了。】

 

5不只做对的人,还要做慈悲的人【老天爷就是在看我们如何原谅别人,来决定以后怎么体谅我们。<br/>佛陀与上帝也是在看我们如何善解别人,来决定将来怎么善待我们;看我们怎么关怀别人,来决定将来怎么关爱我们。不管对在哪里,错在哪里,或谁是对,谁是错,只要我们是一个慈悲的人,我们就能包容一切的对与错;对的我们跟进,错的我们警惕。人若要喜悦地成长,就不要只是做一个对的人,还要做一个慈悲的人。】

 

6听话、规矩、尊重【自己不听话,却要别人听他的话,这是不可能的事;身教不够的人,说的话再好也只不过是好听,但却不能让人感动受用。一个不守法的人,一定是从最初的不守规矩开始造作起;不守规矩的人,必也是从最初的不尊重别人开始;而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一定是从随心所欲及自私自利的小习气开始。】

 

7正念来自身口意三业清净【只修身业与口业,但却忽略意业,心没有照顾好,却想把业转好,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唯有在身业与口业修好之外,也将意业照顾好,才是真正的修行。】

 

8品德为成功之母【唯有将朴实的道德内涵与礼仪文采同步提升,如此才堪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就是成功的本质。】

 

9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念力」够的人,比较会有定力,遇事比较能一心不乱。他可以在陷入烦恼之际,立即以洞察力与离执力,找出烦恼的缘起,并立即加以克服。】

 

10最好的记忆力【当我们听到不雅的声音时,离执力会让我们「听而不闻」;当我们看见不雅的境界时,离执力会让我们「视而不见」。听到了,或看到了,但不要执着地记在心上,如此才不会留下不愉快的回忆。】

 

第五篇:窗外有蓝天

1东方慈济世界【「苦乐参半」的苦还不算是最苦,因为还有一半的乐,「苦乐参半」的乐才是最乐,因为吃过苦才能体会乐。】

 

2走出生命中的象牙塔【人生如沧海茫茫,走错方向则身陷无量无边的苦海,甚至万劫不复。选对目标则不论走得快慢,都是航向碧海蓝天,奔向希望无穷的自在人生。】

 

3一场听不懂的演讲【有感恩的内在心境,外加讲座温馨的外在情境,即使听不懂,他们也会欢喜待下去,因为那已不是「是否坐得住」与「是否听的懂」的问题,他们全然是在「用心感受」。】

 

4窗外有蓝天【打开心内的门窗,让阳光照射进来,人生才会充满光明与希望。然而,阳光易见,心灯难觅。不论阳光是否照耀,只要时时点燃心灯,并让无形的心灯往内自照,我们就能深深体会---窗外有蓝天。因为,阳光与蓝天永远在我们心中。】

 

5外在的成功来自内在的本质【成功的本质如果是建立在良好的道德基础上,更会令人敬重。就好像一棵树,地面上的树干与枝叶能茁壮茂盛,一定是地底下的根茎以四处深入。「治标」只是在树脂跟数业上下功夫,「治本」才是照顾好树干与树根。若只是将树枝与树叶照顾得很好,但树根烂了,这棵树终究无法长久。这是生命的自然法则,也是真理。】

 

6江山易改,本性可移【「人之初,性本善」告诉我们,「本性」因后天的污染与熏习而变成「个性」与「习性」,因此,我们才说「个性与习性事污染的,本性才是清净的」。如果说,我们有好的个性或好的习性,那就表示我们已「明心见性」,这乃属于「清净」的本性,所以说:「江山易改,本性可移」。】 

 

7阳光照向黑暗,黑暗自然消失【黑暗的房间会看不见东西,那是缺少光线而不是没有东西;负担很重但却做得轻安,那不是不会累,而是做得甘愿,做得欢喜。同理,黯淡的人生不是没有希望,而是阳光尚未升起,阳光一旦升起,还需要我们也打开心窗、敞开心胸,这样光明才会照射进来。】  

 

8万法唯心【「万法皆空」是告诉我们凡事没有什么好计较的,因为一切如梦幻泡影,都将成空。「万法唯心」是告诉我们一切境界由心造。「真空妙有」是看似空其实有。「妙有真空」是看似有其实空。所以佛家才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9让思想的领空晴空万里【不正确的思想会像感冒一般,传染给我们周遭的朋友。同理,猜忌、忌妒、恐惧、忧虑、怨恨等等,也是会传染,并会减低我们应付状况的能力,更会破坏我们身体的免疫力。】

※灾难是化了妆的祝福->(考验)是化了妆的祝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