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先贤之后
(2010-04-17 22:33:21)
标签:
转载 |
分类: 心灵健康(感恩尊重爱) |
先贤之后(选摘)
2009.09.30报刊文摘(摘自9月25日《羊城晚报》作者莫小米)
根据最新修订的《孔子世家谱》,孔氏族人超过200万。朱熹家族是世界上最大的家族,有800万人,都赶上一个小国家的人口了。这么多的先贤后裔都在做什么?大抵是开发旅游,招商引资,谓之“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弄过了头的,百姓讽之为“骗子搭台,孙子唱戏”。
我知道一个中年农民,名范国良,文化不高,貌不惊人。他是范仲淹的后裔,他知道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他开大货车谋生,赚了不多的一点儿钱,把家搬到了县城。
他回到儿时的小山村西坞。长了几百年的乌冈树青枫树没了,砍了烧炭卖了。水土流失了,溪也脏了,水也浑了,塑料袋花花绿绿到处都是。他想学学先祖范仲淹,大年初一召集村民开会,动员大伙拿出点儿钱,尤其是外出做生意的几个人。大年初四开始带领全村人搞卫生,清塑料垃圾,然后请来工人,建公共厕所,修拖拉机路,大伙凑的钱花光后,他个人还欠了几万块的债。之后年年如此,过年全体搞卫生,修路,保卫山清水秀的小村庄。
范国良不是党员,不是村干部,家里条件一般,做好事影响了赚钱。老婆有意见,兄弟不理解,他活像与风车打架的“堂吉诃德”。连记者在考虑选题时都不放心地事先确认:这个人,有没有毛病?
“大家都这么做”?(选摘)
2009.09.30报刊文摘(摘自
有一个六岁的小孩,当他的父亲超速被警察拦截时,他正坐在车上,亲眼看见父亲递了五十元钱给警察。父亲笑着对他说:
他八岁时,家族成员商量怎样逃漏税。伯父笑着对他说:“没问题,孩子,大家都这么做。
他十岁时,妈妈带他去看魔术,多塞了十块钱给售票员,他们就有了两个座位。妈妈笑着对他说:“没问题,孩子,大家都这么做。
他在十四岁时参加足球比赛,教练教他在阻挡别人时,如何躲避裁判的目光,去抓住对方的衣领。教练笑着对他说:“没问题,大家都这么做。
他十六岁去超市打工,经理要求他将过熟的草莓放在盒子的最下层,把好的铺在上层。经理笑着对他说:“没问题,大家都这么做。
他十八岁参加毕业考试,有一位学长告诉他花100元可以得到试题答案。学长笑着对他说:“没问题,大家都这么做。
结果这个小孩被校方查获,被学校开除。当他满怀挫折地回到家,父亲、母亲、伯伯、教练、经理等人都来探望他,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这么乖的小孩,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呀!
人们常为自己不道德的行为找借口,虽然一时看似有利可图,但最终要为此付出代价。
万州砍树“流水线”触目惊心(选摘)
2009.10.14报刊文摘(10月
近年来,重庆市万州区盗伐林木活动异常猖獗,从砍伐、收购到运输、交易直至加工制造,形成了一个成熟的链条。这个庞大的网络造就了大批富翁,而背后是每年数以万计的树木被非法砍伐。
鱼背山水库周边林地山脊以内区域属于禁伐区。但一进入该区域,砍伐迹象便随处可见。…公路通达的地方,砍树的人也就多了起来,第一批倒下的就是那些直径在20厘米以上的大松树、大柏树。
在记者多日走访的区域,的确很难找到胸径在25厘米以上的大树,树林里,随处可见新鲜的或开始腐烂的大树桩。
为什么这么多人置法律规定不顾,砍伐前辈留下的生态遗产?…对于农民而言,卖树能获得可观的收入。而“木材贩子”的收入则更可观,凭借此道跻身百万富翁行列。当地可能有数百人在这个行当中淘金,成败取决于胆量、运气以及“方方面面的关系”。
因为经济利益,木材加工厂对木材有着巨大的客观需求,激发了当地大批“木材贩子”的热情,他们又将这种热情传递给林区的农民,最终形成了砍树流水线。木材“黑市”也在利益驱使下,逐步成长乃至兴盛。
诚信困境(选摘)
2009.10.26报刊文摘(摘自《社会学家茶座》作者翟学伟山东人民出版社张立升主编)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我们吃鸡蛋,总不会只吃亲戚家的鸡下的蛋吧;我们收藏古玩,总不至于指望鉴定师是自己的爹吧,这里面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社会制度来保障信任的可能,而非道德修为来让人产生负疚感。但到了今日,问题还是来了,你最好就吃你亲戚家的鸡蛋,你也最好有一个搞鉴定的爹,否则你就遇到假了,或被骗了。…“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给钱,也是“爹”。这样一种形势,诚信危机不来才怪了。
“太过在意”的危害(选摘)
2009.10.26报刊文摘(摘自《视野》第21期
心理学家把一只经过测试很聪明的猴子关到了笼子里,连续两天,人们不给猴子吃东西。第三天,有人给猴子拿来一串香蕉,放在离猴子很远的地方,又拿了一根长长的带着铁钩的竹竿,放在笼子外猴子伸手可及的地方。然后心理学家问大家:这只饥饿的猴子会怎么做呢?
结果是,猴子因为太饿,太想吃到那串香蕉,它一心一意地伸长手臂去抓香蕉,所以根本就没留意到自己身边还有一根可以利用的竹竿。最后,这只猴子也没吃到香蕉。
心理学家说:“你太在意一件东西,就往往会犯错误,有时甚至是致命的。
其实,什么事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当我们太想恋爱,想让我们爱的那个人一样地爱我们;当我们太想升职,认为自己多年的辛苦只能靠这一次机会来回报……每当我们这么想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就会变得战战兢兢,失去了惯常的水准,甚至不可避免地做出事后追悔莫及的蠢事。所以,当我们太过在意一时得失,让自己拼命钻进牛角尖、或在一团混乱中泥足深陷的时候,不妨让自己静下心来,想一想那只几乎要饿死的猴子——它本来,是可以吃到那串香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