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宝珍:资金管理是制胜的援军
最近中央CCTV正在播放历史纪录片《中国远征军》,内容是介绍二战时期,中国军队在缅甸和日军作战并历经艰辛取得了战略性胜利,以牺牲20万人取得了南亚战场上的历史性胜利。片中几乎所有重要战役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中日双方的军队在某一个地方死死咬在一起,双方不分上下,战斗异常残酷,你也吃不掉我,我也击不退你。经过僵持后,最终一锤定音决定战斗胜负的总是以某一方的援军赶到。在中国远征军进军缅甸的时候,日本思路是,死守待援;而中国作为进攻方,在久攻不下的时候也是寻求援军。双方都是靠援军来求胜的,谁的援军先到,谁有援军,谁就胜利。在整个缅甸的战斗中,中日双方打得是援军战,在势均力敌的时候,寻找后援军队,一旦谁的后援军队先到,战斗自然有了结果。这样的历史事件使我深深认识到:投资实际上也有这样的类似性。我们在一次操作中,如果投入全部资金,全仓介入,股价的走势有时带有随机性,即便基本面再好,其股价也有可能先跌后涨,或者说走出一些预期之外的走势,比如介入之后大幅下跌,这时候就好比被敌人包围了,且没有援军,这种没有援军是一种战略性被动。反之,如果时时刻刻留有援军,即使操作很顺利,买入之后就达到了目标,这也并非是种浪费。表明上看是丧失了股价上涨带来的表面利得,但其实是在逻辑上消灭了股价预期之外的下跌所导致的战略劣势。现实中,买入后股价下跌的概率要比股价上涨的几率略大,所以在买入的时候要参照打仗中军事家派兵的思想,留有援军。投资实践中,如果能够永远有现金,实际我们没有机会遭遇失败,就像军事指挥家,他的手下永远有源源不断的援军,恐怕他不会失败,真正的失败和困局总是因为没兵可派,没有战斗资源,那样无论指挥家经验如何丰富终究无法控制局面。
在投资实践中,也应该建立援军理念,保证永远有现金的局面,即使做不到也要做到必要的时候有一定的援军。军事斗争中,把军队全面投入,一启动战争就全军出战,在历史上很罕见。古今中外都是先做一定规划,随着战斗展开逐级投入。以2008年为例,当时人们没有能想到跌破2000点,甚至也没有人能想到跌破3000点,但是事实是跌破2000点,这种意外的局面为资本市场带来了无限机遇,而当时拥有现金资源的人并不是主流。在这一点上,巴菲特可以堪称表率。巴菲特一方面他本身不做全仓投资,另一方面他拥有保险公司,能长期有获得投保资金来用于投资,使得巴菲特就像一个永远拥有援军的军事指挥家。这一点很多人认定是巴菲特成功的原因。所以,普通投资人也应该可以适度考虑构建自己的兵援体系。(点击参与讨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