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慚」與「愧」

(2010-02-19 11:01:56)
标签:

慈济

中国瑜伽

心灵健康

感恩

诚敬

仁爱

礼仪

爱与和平

教育

分类: 心灵健康(感恩尊重爱)

「慚」與「愧」

為人處世,最重要的是一念心正,心若不能坦蕩如康莊大道,就容易迷失方向。

為人坦蕩者必定心存「慚」與「愧」,「慚」與「愧」是同一種心態,一般人習慣連用;但其實兩者作用不盡相同,所以佛教將慚、愧二字分開解釋。


慚是「慚己」 愧是「愧他」


「慚己」就是要能時時檢討自己的行為,反省自己的一切是否正確,同時能顧及社會、人群的看法與評價,若行為不妥或有損他人,人格便已出現缺陷。因此希求人格圓滿,必須時時抱著「慚己」之心,這是內心的自我要求。

此外,還要有「愧他」的觀念,譬如他人有卓越的成就、圓滿的德行、諸多美善的事,我們應積極仿效,盡己之力去做;千萬不要因嫉妒羨慕而心生埋怨,反而不肯精進,這就落於無「愧他」之心。

一個人欠缺「慚愧心」,容易放縱、懈怠而不知精進,更甚者由自卑轉而厚顏無恥,變本加厲造作惡業。因此,沒有慚愧心,往往也是犯罪心態的起源。

佛陀說:「凡事從心起。」心念能照顧好,就會積極行事,端正自己的行為,也會把握時間,分秒不浪費,積極上進。所以時時將心照顧好,保持大道直心,就能一路精進無障礙,到達真正的圓滿。

上人開示於1998年8月1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