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点燃心灵的明灯
点燃心灵的明灯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6,707
  • 关注人气:35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半一半

(2008-12-24 02:26:24)
标签:

杂谈

隨著時代的進步,女性意識抬頭,「男女平等」成為大眾熱衷討論的話題之一。許多人問我,身為佛光山男眾「一半」、女眾「一半」的大家長,是如何使兩序大眾和平相處?我覺得:大致而言,女性耐煩細心,男性寬容豁達,彼此都各有優點。開山以來,我只是儘量製造一個平等的修道環境,按照他們差異的個性,給予各自一半不同的工作,因為在平等中有差異的「一半」,在差異中有平等的「一半」,大家互相尊重、配合,自然無諍。此外,我為男女兩眾在東、西兩山分別規畫修道區域,使他們在工作之餘,有各自一半的休閒空間。彼此從心理上到實質上留點距離,就不容易滋生煩惱。

在公路上,中間畫上一條線,左右兩旁的車輛就不會相撞;畫上黃線,就不會超車;如果設個安全島,那就更安全了。在停車場,如果車與車之間的空隙不夠,車子也無法進出自如。相同地,人際的相處,如果彼此能留有一半的空間,不但不會有衝突磨擦,還可以保持適當的交流,發生互補的作用,共創和諧的社會。

佛教,就弘傳的地方來分,有南傳佛教「一半」,北傳佛教「一半」;就傳法的方式來分,有顯教「一半」與密教「一半」;就接受的對象來分,有在家眾的佛教「一半」與出家眾的佛教「一半」。曾有人向我質疑:這些分別會不會造成佛教的困擾?其實,如果我們的心胸視野夠寬弘遠大,這些「一半一半」正可以使佛教更為多采多姿。就像我們臉上的五官,以鼻為中線,分為左眼「一半」,右眼「一半」;左耳「一半」,右耳「一半」。如果我們善用兩邊的「一半一半」,眼觀四面,耳聽八方,就能達到宏觀兼聽的效果;而我們的嘴巴卻只有單獨一個,沒有另外一半,因此最容易造業。

自由民主國家分為執政黨「一半」,在野黨「一半」,在互相制衡的作用之下,促進了社會和樂繁榮;而獨裁政權一黨獨大,因此容易流於腐化顢頇。不論我們立足在那「一半」的圈子裡,都不必顧忌另外「一半」和我們不同,唯有大家打破執著,與那「一半」的人溝通協調,互助合作,才能造福人群。所以,我提倡南傳北傳並重,顯教密教融和;我為出家徒眾建立制度完備的僧團,也為在家弟子擘畫組織健全的教團。

用餐的時候,我往往只挾前面「一半」的菜,而將後面「一半」的菜留給同桌的人吃。信徒供養的一瓜一果,我也總是剖成兩半,自己吃「一半」,另「一半」給別人分享。興設道場,當我把前面「一半」建築工作完成以後,就將後面「一半」發展任務交給弟子。耶穌教在宜蘭設立「仁愛之家」,我於一九六二年「半」途接辦,繼續發揚光大。中和的智光中學,南亭、悟一兩位法師與我稍盡創辦之力,其餘「一半」的校務由後人擴大推展。我們不一定要做盡全部的事情,留「一半」給後人發揮,讓大家共同分享努力的過程,不是更美好嗎?

我這一生多次面臨死亡,近五年來,又住院開刀兩次,從生死病痛中,對於人生別有一番體悟,例如:我的朋友信徒之中,有些人體魄向來強健,然而卻一病不可收拾;有些人體弱多病,命如懸絲,卻長壽多福。有些人雖然身體某一部分殘障,另一部分器官功能卻特別發達;有些人雖然方耳大眼,四肢俱全,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行止無度,威儀不周。這個世界上,儘管有「一半」健全的人,「一半」不健全的人,但也都有他們獨特的優點與短處,世間的事也是如此,無法盡善盡美,所以我們不必求全,只要看破放下,就能隨喜自在。

清朝李密菴曾寫過一首「半半詩」,最能表現「一半一半」的悠然境界:

看破浮生半百,半生受用無邊,半殘歲月儘悠閒,半裡乾坤開展。

半郭半鄉村舍,半山半水田園,半耕半讀半寒廛,半士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華半實庭軒,衾裳半素半輕鮮,餚饌半豐半儉。

童僕半能半拙,妻子半樸半賢,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顯。

一半還之天地,一半讓將人間,半思後代與桑田,半想閻羅怎見。

飲酒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帆張半扇免翻顛,馬放半韁穩便。

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自來苦樂半相參,會佔便宜祇半。

過去藥山禪師曾經指著庭院的兩棵樹,問他的徒眾:「榮的好?還是枯的好?」結果有了三種答案:

道吾說:「榮的好。」

雲巖說:「枯的好。」

最後,高沙彌說:「榮的由它榮,枯的由它枯。」

好一個「榮的由它榮,枯的由它枯」!

在春天裡,紅花綠葉,顯得相得益彰;在夜半空中,星月交輝,更覺宇宙之浩瀚偉大。只要我們懂得互相尊重、包容,彼此調和、平衡,就會發現「一半一半」的世界真美好!

(佛光廿九年-一九九五年十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