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私募基金的本質

(2008-12-10 09:00:25)
标签:

财经

投资理财

股票

分类: 药师经财富健康(投资理财)

            私募基金的本質

                                                                       蘇偉文

私募基金(Private Equity)憑藉雷厲風行改善企業素質後出售資產圖利見稱,其促進企業管治提高水平方面的貢獻應予肯定。而在全球化日益向前的大趨勢下,私募基金的發展及收購項目的國際程度只會有增無減,而領匯房地產信託基金(823)即為香港上市機構被私募基金收購的好例子。

顧問公司麥肯錫2007年10月發表《新力量關鍵:石油、亞洲、對沖基金與私募基金如何左右環球資本市場?》(The New Power Brokers: How Oil, Asia, Hedge Funds and Private Equity are Shaping Global Capital Markets,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October 2007)指出,國際資本市場將由四支強大力量主導:油元資本、亞洲國家主權基金、對沖基金和私募基金。該報告指出截至2006年年底,私募基金管理着大約總值7100億美元的資產,而2006年平均回報率達21.3%,私募基金這支其中不可忽視的力量對國際金融市場有何影響?私募基金未來的國際發展將向何處去?

重組收購資產善價而沽

先談私募基金為何物。私募基金全名私人募集基金,相對公募基金而言,私募基金是指通過非公開的方式向特定投資者、機構與個人募集資金以進行投資,其投資方式與傳統基金或對沖基金買賣上市公司股票的方式大相徑庭。私募基金會以募集得來的資金直接購入整間公司或其控制權,以成為共同擁有人或單一擁有人。收購回來的公司會被重組以改善業務,等待將來善價而沽,獲取豐厚回報;又或將收購對象分拆出售或上市圖利。私募基金的生財方法可謂將被收購公司連根拔起以改頭換面,故此其收購手法被金融界戲稱為「門外的野蠻人」或「金融界壞孩子」。

那麼這種「翻雲覆雨」的基金模式又是何時誕生呢?其實私募基金起源最早可追溯至1901年美國財閥摩根大通(J.P. Morgan),當年他以4.8億美元向其時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收購其壟斷了當時美國鋼鐵業的卡內基鋼鐵公司(Carnegie Steel Company)的交易,這宗金融史上最早的大型私人收購交易可謂私募基金的前身。然而要至1958年私募基金的雛形才在美國開始成形及蓬勃發展。

當時正值冷戰時期的美國政府,為了大力促進美國的科技實力以抗衡前蘇聯,故此通過了「小型企業法案」(Small Business Act of 1958),法案容許風險資本基金公司,其時名為「小型企業投資公司」(Small Business Investment Companies, SBICs)向政府借取低於市場利率的資金以投資,然而唯一條件是,借來的錢必須投資於富創業特性的新公司(Entrepreneurial ventures)。自此以後,私募基金正式成形,並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不斷以槓桿收購方式,搜尋經營不善或內在價值嚴重低於市價的公司,進行大量的收購合併,以改善其業務或將其分拆上市獲利。

據麥肯錫的另一份報告指出,2006年年底,全球共有大約二千七百間私募基金,它們管理着7100多億美元的資產。其中以百仕通 (Blackstone)、凱雷(Carlyle)、Kohlberg Kravis Roberts(KKR)及德州太平洋(Texas Pacific Group)為規模最大的四間私募基金公司,倘若全部上市的話,將會輕易躍居全球頭十名最高市值的非石油企業之一。

私募基金最大特色之一是,當它收購了被選中的公司之後,會主動地參與該公司的主要營運,這與創投基金有點相似。然而它們找尋的收購對象不同:創投基金主力找尋的是一些市場還沒有的新科技、新發明的新成立公司,具有創業意念而缺乏資金;而私募基金收購的則多是運作早已上了軌道的企業,只是那些企業部分運作不善或面臨困境需要資金。而私募基金提出收購或注資,以換取控制權及改善業務。私募基金會派駐基金人員進入該公司成為非執行董事,為企業提供顧問服務,以提升企業的策略性競爭力,更有甚者會撤換管理層,並要求新的管理層推行對公司盈利更為增進的政策,從而提高公司的價值。

投資五年釋放企業價值

例如2002年12月,德州太平洋聯同另外兩間私募基金以15億美元收購了當時瀕臨破產邊緣的全球第二大漢堡包連鎖店Burger King,以改善其業務。將公司控制權完全收購,為上市企業帶來的不僅是根本性的衝擊,更是徹頭徹尾的企業拆骨重組。有人認為私募基金多數是將收購項目購入,然後置之不理以善價而沽。然而據研究顯示,私募基金為了讓投資的資產升值,投資年期最少為五年,五年時間以私募基金雷厲風行的企業改組手法基本上已足夠扭轉企業命運。在六十間公司中有三分之二被私募基金買斷後,業務表現較同業高出一倍,故此私募基金並不是來去匆匆的投機者,而是四出找尋值得花錢、時間及人力,為收購的公司促進業務重組,以釋放企業價值的狩獵者。

然而私募基金在企業管治的透明度不高,公眾往往不曉得私募基金如何處理被收購後的公司。因為被收購的公司之人事及業務在收購後都會被私募基金扭轉,從最低層的僱員至高層的董事都會受到牽連,部分包括公眾利益,故此私募基金在加強透明度上是責無旁貸的。

香港中文大學財務學碩士課程主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