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缘来如此  转载

(2008-11-17 22:41:02)
标签:

杂谈

佛教

瑜伽

感恩

仁爱

健康

分类: 心灵健康(感恩尊重爱)
缘来如此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一次微服私访,走到一座古寺时忽觉口渴。有一位农夫在旁,见有客人自远方来,便奉上一杯茶。朱元璋感激之余,赐农夫为县令。

    当地一个书生闻晓,心里极为不平,便在古寺的墙壁上做了一副对联:“十年寒窗下,不如一杯茶”。第二年,朱元璋重游此寺见到了这幅对联,知道是针对自己而提,于是提笔续之云: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

       

    佛家说:未成佛果,先结人缘。懂得广结善缘的人,才能左右逢源,缘源不断。

    兜率从悦禅师,参访密行的清素禅师。有一次,从悦禅师家乡人来看望他时,给他带来了一些新鲜的荔枝。他来到清素禅师的窗口,说:“长老,这是家乡的水果,您尝一尝!”清素禅师接过荔枝感慨地说:“自从先师圆寂后,不得食此很久了”。从悦问道:“长老先师是何大德?”清素答道:“慈明禅师,我在他座下忝为执事十三年。”从悦禅师非常惊讶的赞叹道:“十三年堪忍执事之役,非得其道而何?”说完,把手上的荔枝全部供养清素长老。倾诉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说:“我因福薄,先师授记,不许传人,今为此荔枝之缘,竟违先师之记。将你修行的心得告诉我!” 缘来如此 <wbr> <wbr>转载

        

    从悦禅师具道所见,清素禅师开示道:“世间是佛魔共有的,最后放下时,要能入佛,不能入魔。”从悦当下大悟。清素禅师教诫道:“我今为你点破,让你得大自在。但切不可说是承嗣我,真净克文才是你的老师。”

    清素禅师遵照先师的遗命,不得传人以道;从悦禅师在敬送荔枝时,也只是抱着恭敬的态度,并没有想要问道;不想因荔枝之缘,竞得了道。

“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是宝贵的。人与人要有缘才能圆满,人与事要有缘才能成功。在无处不因缘的人生中,“源”是多么的举足重轻!

         缘来如此 <wbr> <wbr>转载

    那么,甚么是"缘?"

   “缘”是关系的意思。建立关系称为结缘;彼此曾有交涉的关系称为有缘;自利利他的关系称为善缘;不涉私欲的关系称为净缘;造成众多的善缘与净缘称为广结善缘。

    从佛教的立场来说,广结善缘是指无差别的平等布施。也就是以佛法教化众生,有教无类,不论程度的高下,财富的有无,权势的大小,地位的尊卑,智能的深浅,对他们都是有求必应。因此,三宝接受一切供养,绝不挑剔;任何人只要发心供养,不论数量的多少,也不论财物的品类,都以慈悲心,欢喜心来接受。

         缘来如此 <wbr> <wbr>转载

    结缘的重要的作用在于:对没有善根或善根不足的人,使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世法的帮助和佛法的引导,大家增长善缘,彼此互助,走上学佛修行成佛的路。因此,尽自己之所知所能与所有,跟我们所接触的人和众生广结善缘,是应该的。不过,结缘并不是投资,而是施与,不该想到回收。以一己之力广结善缘而影响他人是广结善缘,也就是布施。小则能够造福自己当下所处的社会,增进彼此的幸福;大则可以影响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成为人间净土。

    缘来缘去,愿我们缘源不断。阿弥陀佛!  缘来如此 <wbr> <wbr>转载

         感谢云水僧涯博客的好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