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教的内丹修炼功法 转

(2008-08-26 12:03:22)
标签:

瑜伽

健康

道教

杂谈

分类: 慈禅甘露堂

道教的内丹修炼功法

 

道教内丹修炼术是隋唐以来集道教服气、存思、辟谷、静功等诸种养生术以及中医藏腑经络学说而成的重要功法,它直接影响了后世道教理论和修养方法的发展。

 

内丹,内指身体内部,丹指小而圆的精神意识的产物。道教内丹术把人身体比作“炉鼎”,把人体内循环运行的经络比作内丹修炼的通道,在人为的精神意识的严格控制下,利用体内元气的推动力,把人体分泌的精液(女子指卵分泌的精液、男子指生殖精液)经过周身循环的修炼,使精、气、神凝为“圣胎”,或称“丹药”,这种功法,就称为内丹术。修炼此项功法的派别,在道教内被称为内丹派或丹鼎派。

 

内丹术基本分为四个步骤完成,首先是筑基,即保养身体,打好丹鼎的基础。道教内丹以身体为基本,所以炼功之前要去除一切病症,补足亏损,男性要断绝房事,女性要回绝月事。然后要改变日常呼吸,道教认为呼吸“顺行成人,逆行成仙”,所以炼功时呼吸必须是吸时收腹,呼时鼓腹,呼吸细长均匀而深厚。《天仙正理直论》曰:“修仙而始曰筑基,基者,修炼阳神之本根,安神定息之处所也。精气旺,则神亦旺,而法力大。精气耗,则神亦耗而弱。……是以必用精、气、神三宝合炼,精补其精,气补其气,神补其神,筑而成基,唯能合一,则成基,不能合一,则精、气、神不能长旺,而基不可成。及基筑成,精则固矣,气则还矣,永为坚固不坏之基,而长生不死。”

 

第二是炼精化气,又名“初关”、“小周天”、“百日关”等。精指人体内具有生殖力的精液,具体过程分四个层次,即:第一:采药,当精液发生时,及时锁住;第二:封固,勿外泄;第三:烹炼,转动河车,行小周天,神气凝结;第四:止火,指内药已生成,当为第三步炼炼神做准备。

 

第三阶段是炼气化神,又名“中关”、“十月关”、“大周天功”。这一阶段修炼的目的是指精、气、神凝结为一,结成圣胎,在体内循行。内丹功关键在于运转大小周天,就是指在精神意志的导引下,运丹药沿任督二脉循环。先从背后面经过督脉上升,称为通三关,即通过尾闾、夹脊、玉枕三个部位。然后沿着前面三丹田下降,三丹田指脑部泥丸、胸部黄庭和腹部脐内。通三关内丹术语称为“进火”,降三田内丹术语称为“退符”。道教认为人身系一小天地,天行一周三百六十度,所以称作周在功法。

 

最后阶段是炼神还虚,又名“上关”、“九年关”。为内丹修炼的高级阶段,也是一种出神入化的理想境界。道教认为丹药炼成后,可以从脑户出入,化为身外之身,永世长存。这当然充满了宗教神秘主义色彩。

隋朝以前,道教修养术以行气、服气、存思、导引等方术著称,内丹说法还未形成。隋开皇年间(581600)罗浮山道士青霞子苏玄朗自称得大茅君秘旨,撰写了《旨道篇》和《龙虎金液还丹通玄论》,开启了道教内丹之说。李唐之时,内丹学说得到了发展,有关道书纷纷涌现,如陶植《陶真人内丹赋》、刘知古《日月玄枢篇》、崔希范《入药镜》、羊参微《元阳子金液集》、林太古《龙虎还丹诀颂》、吴筠《内丹九章经》、张元德《丹论诀旨心鉴》等。唐末五代时期,出现了钟离权、吕洞宾、施肩吾、彭晓、陈抟等人,把内丹道推向了一个发展高潮。著名代表作为钟离权的《灵宝毕法》、《云房三十九章》。吕洞宾有《沁园春》、《霜天晓角》、《窑头脱空》等。施肩吾有《钟吕传道集》、《西山群仙会真记》。彭晓有《还丹内象金钥匙》、陈抟有《无极图》等,发明内丹旨要。到了北宋张伯端著《悟真篇》,把内丹功法用诗、词、赋的形式阐发出来,把内丹心口诀,炼功体会含蓄地道破,使内丹道更为盛行。南宋金元时期,内丹派形成南北二宗,北宗主张先性后命的清修丹法;南宗主张先命后性的命功运丹法。两宗在元朝末年逐渐合流,形成以《参同契》、《悟真篇》经义为宗旨的内丹功法,后为全真教派吸收,流传至明清。今天修炼内丹术的道士或居士,大多是全真教派的传人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