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课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2011-06-03 16:22:35)
标签: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王新语文工作室刘正生杂谈 |
分类: 工作室活动录 |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一、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
|||||||||||||||
课题组长 姓名 |
|
性别 |
男 |
民族 |
汉 |
出生日期 |
1976年 8月5日 |
|||||||||
行政职务 |
|
专业职务 |
小一 |
研究专长 |
学科教育教学研究 |
|||||||||||
最后学历 |
大学本科 |
任教学科 |
语文 |
|||||||||||||
工作单位 |
哈尔滨市阿城区阿什河南城小学 |
电子信箱 |
wx768500@163.com |
|||||||||||||
通讯地址 |
哈尔滨市阿城区阿什河南城村一组 |
邮政编码 |
150300 |
|||||||||||||
联系电话 |
单位:0451-
53769609 |
|||||||||||||||
副组长 |
姓名:宋辉 |
姓名: |
||||||||||||||
主 要 研 究 人 员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 务 |
职 称 |
学历 |
工 |
|||||||||
王洪国 |
男 |
1972.2.3 |
教研员 |
小高 |
本科 |
阿什河中心校 |
||||||||||
赵和龙 |
男 |
1966.7 |
校长 |
小高 |
本科 |
阿什河南城小学 |
||||||||||
薛秀琴 |
女 |
1966.6.14 |
教师 |
小高 |
本科 |
阿什河南城小学 |
||||||||||
孙秀丽 |
女 |
1968.4 |
教师 |
小高 |
本科 |
阿什河南城小学 |
||||||||||
张艳丽 |
女 |
1977.12 |
教师 |
小一 |
本科 |
阿什河南城小学 |
||||||||||
滕丽娟 |
女 |
1980.2.5 |
教师 |
小一 |
本科 |
阿什河南城小学 |
||||||||||
张阿龙 |
男 |
1976.12.15 |
教师 |
小一 |
学士 |
阿什河南城小学 |
||||||||||
刘 |
女 |
1978.2 |
教师 |
小一 |
本科 |
|
||||||||||
张丽丽 |
女 |
1966 |
教师 |
小一 |
本科 |
阿什河南城小学 |
||||||||||
预期最终成果 |
B |
A、专着
B、论文 |
||||||||||||||
经费来源及数额 |
学校专项经费8000元 |
|||||||||||||||
预计完成时间 |
2013年7月 |
|||||||||||||||
二、课题论证
1、对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限3000字内) |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解决学生阅读量少,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广泛而有序的课外阅读中获取、筛选信息,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当前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状况
:学生全部来自农村,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观念落后,忽视阅读。许多学生家长和学生长期忽视课外阅读,有65%的学生家长不懂何为课外阅读,认为学生只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上好课,考试能考个好成绩就可以了。有17%的家长认为多读课外书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 二、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阅读与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能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要求。因此,广大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要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地推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量达成145万字”,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如童话、寓言、故事、科普、诗歌、散文等,鼓励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倡导课堂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内外,体现了现行语文教学对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视。然而在农村,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农村学生要达到这个目标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指导农村小学生完成新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农村孩子的语文能力不是一件易事。可见在当前新的教育形势下,农村小学要重视并大力推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二)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它对人才的知识、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积累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的学生,仅靠有限的课堂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更要让他们有一种危机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建立全新的大语文观,尽快掌握现代高效的阅读能力,真正成为这个知识爆炸时代的主人。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农村小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纭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他们的知 |
识储备,不断提升他们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促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的需要和挑战。 (三)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需要。 小学生朝气蓬勃,求知欲强,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正处于记忆、积累的黄金时期。他们对于知识过于狭窄的教材产生强烈的不满,对于瞬息万变的世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欣喜和激动。即便是农村的孩子,他们不仅渴望物质上的富足,更渴求精神上的极大满足,任何困难也难以阻挡他们强烈的求知心,难以阻挡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占有欲。课外阅读可以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会思考,感悟人生,从而使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 |
2、对课题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 |
一、课题研究目标 1.为培养和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欣赏水平和自主阅读能力”提供可行性途径及解决办法。 2、全面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拓展视野,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3、有效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让学生智慧地课外阅读 1、以兴趣诱导学生读书 从学生的实际及兴趣出发推荐读书书目,进行学生个人藏书评比、班级读书角的建设,读书之星评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2、以自主形式促进学生探究 利用布置课外阅读读的作业实现学生自主阅读。要实现让学生“学会阅读”这一目标,必须要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我们在阅读课上努力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提倡阅读的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和主体性。 此外,也开设课外阅读课、读书指导课、读书汇报课进行分层指导,逐步实施,开拓学生读书空间,让学生享受读书乐趣,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3、以科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因此,我们应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能。首先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跳读法、批注阅读法等。同时还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读书方法,如: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做读书笔记,摘抄,平时“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积累习惯等。 4、以良好的读书习惯推进学生进步 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可以使人获取信息,汲取知识,还可以给人带来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机会,并且可以怡情养性,多一种丰富生活、享受生活的途径。所以我们在组织进行阅读时非常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主要包括带着明确目的去读书、按计划读书、读写结合、读思结合、善用工具书等。 5、以丰富的外延吸引学生不断提升 (二)进行课内外链接阅读 充满智慧的课外阅读总不会脱离课内文本而孤立存在。课内外阅读要链接好,应以课文为基点辅以课外读物,最终形成以课文为中心向周围呈辐射式阅读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拓宽了视野,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上《草船借箭》时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三国鼎立局面,同时辅以各人物性格及相关故事,推荐学生看《三国演义》,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则介绍《故乡》《少年闰土》等作品,鼓励学生走进鲁迅。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前置性、比较性、拓展性阅读,在联系中,对比下获取知识。 (三)创建大阅读学习型校园文化 大阅读进校园,我校确定了《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等校本教材,把“我读中华古诗文”、“世界优秀儿童文学”等传统经典篇目作为学生必修校本课程。我校努力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号召各班设立读书角,不断充实图书室、阅览室的藏书。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 1、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以南城小学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本实验综合采用调查法,比较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既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又侧重个案的研究,建立学生课外阅读档案,从外到内,全面深入研究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教师将查阅大量资料,结合实践撰写大量的经验总结。 |
3、对课题实施步骤设计和保障条件的论证 |
一、实施步骤 从2011年5月开始酝酿运作至2013年7月结题历时3年,分为以下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申报阶段(2011年5月——2011年7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建立课题研究制度,保证课题研究过程扎实进行; 2、分析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对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做好前测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文献资料,提高课题组全体成员理论素质,组织落实,论证课题。制定实施方案,申报课题立项并完成开题工作。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研究阶段(2011年9月——2013年4月) 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究。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切实加强过程管理; 2、每学期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讨。互相交流实施经验,检查验课次数和实验课记录情况。保障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3、课题组织积累资料。进行阶段小结,完成中期报告,形成论文集。 第三阶段:课题结题阶段(2013年5月——2013年7月) 对研究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整理,完成研究报告及论文集;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2、收集资料,健全资料。 二、研究的条件 1、该课题负责人是区科研骨干教师,全国“百佳”语文教师,曾参加省、市、区级多项课题的研究,有着一定的组织能力。根据本课题目标,负责人有能力,有责任按阶段目标严格实施,并进行阶段总结,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 2、课题组成员在语文教学及课题研究方面都有较丰富的经验,他们一直奋战在语文教学一线,并兼班主任,几乎每时每刻和学生在一起,有着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观察学生,与学生交流,深入实施课题研究。 3、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研究,科研氛围浓厚。设立专项经费,用于课题研究。 |
要 阶 段 成 果 |
1、开展课外阅读教学 2、专题研讨课 3、学生作品 4、中期研究论文、 |
四、最终研究成果
课题最 终 成 果 |
|
五、课题所在单位意见
我单位经过认真分析、准确地填写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科研课题的申请立项书,在具体的研究工作中,我单位会提供所需的时间和条件,自觉承担本课题的管理任务和信誉保证,确保科研课题顺利完成。 2011年5月30日 |
六、上级主管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