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犟”与“倔强”
——咬文嚼字(十)
近日观摩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板书课题——倔犟的贝多芬。心中顿生疑惑,我教过此课,课题应为“倔强的贝多芬”啊!拿过教材仔细观瞧,果然是“倔犟的贝多芬”。
课下,我对“倔犟”和“倔强”进行了辨析。
“倔犟”和“倔强”都有(性情)刚强不屈的意思,在相关资料中也标明两个词可以通用。但是再查单个的“犟”和“强(jiànɡ)”,字义却略有不同,“犟”:固执;不服劝;“强(jiàng)”:固执,强硬不屈。剖析字形,“犟”的字形中以“牛”字旁为底,应有牛劲,牛角尖之意,所以我觉得“倔犟”就是不管对与错,不听别人的劝阻,不见棺材不落泪的那种爱钻牛角尖的人;而“倔强”就是认准正确的就坚强地坚持到底。
在搜狗、智能ABC及拼音输入法中,(jué
jiàng)给出的词形均为“倔强”,而现实中,人们往往单用“犟”字,如:“他的脾气太犟”“你个犟种”等等。而对于
“倔强”一词人们的使用率最高,且词形印象早已根深地固.
就本课而言,贝多芬面对贵族的无礼,停止演奏;面对亲王的高声训斥,怒不可遏,让我们看看他说的那句耐人寻味的话,亲王,你成为亲王,只不过因为你的出身而已,而我却是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亲王有成千上万个,而我———贝多芬,却只有一个!贝多芬不向权贵低头,既维护了自尊又不显高傲,彰显出不卑不亢的人格魅力。所以我个人认为文题还是用“倔强的贝多芬”更加合理。不知教科版教材何故将其变为“倔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