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一方 似幻亦真——读曹中斌诗歌《曾》
(2011-01-12 10:44:55)
标签:
文化文学评论云中鹰 |
分类: 散文杂文 |
在水一方 似幻亦真——读曹中斌诗歌《曾》
云中鹰
曾【作者 曹中斌】
如水的流淌
让我一直没有停歇回望
在有水的方向
那会是丽云的故乡
如同我青青的梦境
那里有水依回的牧场
我翘首 不止为我曾经的流连
可我的梦依然还在
那是你的芳香
那是我虔诚的念珠
但他并没有祝福我的今生
你如雪的容颜
会在熟悉的约期款款而来
携着往昔荷塘上
读曹中斌先生的诗歌,有一种旷远而柔软的美。他说他是一位农民,只是喜欢文字。其实追溯到不远的年月,也许我们的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甚至刀耕火种,就像我,也是一位穿着白大褂的农民一样,我的父辈也过着早闻鸡啼夜听狗吠的田园生活。诗歌是生活的一种语言,没有绝对的界限,她是诗人发自心底的呐喊。
一直喜欢诗歌这样一行行短短的分行文字,她唤醒心底最深的柔软,带给我们的不再是空洞的骄傲和荣誉,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隐约看到文字背后,诗人那双充满洞察力的眼睛。曹中斌先生的《曾》,像一种低低浅浅的吟唱,那么纯粹,不带有任何的杂质。
他让我聆听《在水一方》的旋律,再来读这首诗歌,果然有不一样的感悟。
随着音乐,我看到一条波光潋滟的河,有位叫丽云的少女站在河边翘首远眺,久久不肯离去……
时光“如水的流淌”,诗人一路远行,却“一直没有停歇回望”。诗人知道,“在有水的地方”,那是心爱的女孩“丽云的故乡”。
岁月老去了容颜,打工漂泊了辛酸,但诗人“青春的梦境”依旧,“那里有水依回的牧场”。
灯火阑珊处,城市的街头,诗人千万次地翘首,“不止为我曾经的流连”。心若在,梦就在,远离那个有水的地方,远离心爱的姑娘,诗人的梦“依然还在”。
为了给心爱的姑娘一份幸福,诗人怀揣梦想,坚持行走在异乡。当梦中的“芳香”“散落成清晨零星的露珠”,诗人那“虔诚的念珠”上,可有昨夜的斑斑泪痕?
当吟诗作赋的诗人明白生活其实需要最起码的温饱,还有房租水电费时,诗人的那在水一方的梦境,变得似真亦幻。
谁来祝福诗人的今生?那“如雪的容颜”,“会在熟悉的约期款款而来”么?
在水一方,“携着往昔荷塘上 轻悠的流水声”,诗人的梦,变得似幻亦真……
那份浓浓的真情,那缕淡淡的忧伤,让读者的思绪化作流云,畅游在水一方的诗情画意里,感受着一份深深的爱,一种隐隐的痛。
这是一首农民诗人的诗歌,有着一种无穷的意境,韵味独特。她把人们在生活中的不尽人意,在诗句中倾泻而出,随意而真实地抒发诗人最真实的情感,值得认真学习和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