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赤诚文化心  家怀天下人【文 云中鹰】

(2010-05-06 23:05:17)
标签:

文化

打工文学

拒绝复制转载

云中鹰

分类: 散文杂文
 http://pic1.17xie.com/s/2010-05-10/38/2051174be7e2252d5d6-1.jpg 家怀天下人【文 云中鹰】" />

 

赤诚文化心  家怀天下人
——记达州市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打工文学主编谯家怀

云中鹰

  喜闻打工文学作家诗人总群正管、打工文学主编谯家怀先生荣获达州市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打工路上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感到无尚的荣耀,正如小平同志是四川人民的骄傲一样,在福建泉州打工的四川达州市宣汉县柏树镇的谯家怀先生的荣誉,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打工者,他是我们所有朋友的骄傲。

  认识谯家怀先生在网络,源于喜欢每天沉于网海码字的缘故,2008年5月4日经卫怀锁先生(笔名无渡人)推荐,正式加入打工文学作家诗人总群,并做了版主。谯先生身兼数职,忙于俗务,每天总是凌晨才有时间打理论坛里的事务。偶尔的交流也只是说一些论坛管理事务,无暇言及其他。后来被昨夜星辰和无渡人先生的再三力举,我开始做打工文学作家诗人总群的副管,为了管理的方便,更是因为谯先生太忙,打工文学作家诗人总群编辑出版的很多书刊资料都由谯先生的儿子发送,从他儿子那里,知道了谯家怀先生一些或自豪或无奈的事情。

  打工文学坚守者 炎黄子孙好儿子

  改革开放新时代,汹涌澎湃打工潮。仅仅初中毕业的谯家怀先生也被融入滚滚的打工浪潮里,生活就是这样,在万帆竞渡的大海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领航的水手。
  众多的打工者离开家乡,大抵都是为了赚钱,他们在远离家乡的城市都可以找到一份比家乡好得多的工作,然而,城市对于打工者来说不仅仅代表着财富和希望,更多的是陌生和隔阂,他们无法介入丰富多彩的城市文化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徘徊,他们渴望在一天的疲惫劳累之后有一个可以修养身心的精神去处。1995年的5月,以谯家怀先生为主的几个年轻的文学爱好者聚在了福建省晋江市青阳镇象山村一间简陋的宿舍里,万家灯火将熄,而他们依然在讨论着如何以文学引导打工仔打工妹们的自尊自爱自洁自重。场面就热烈的,结果也是感人的。他们决定自发创办一个属于打工者的内部刊物——《打工文学》杂志。
  为了筹集办刊经费,他们首先写信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一封封真诚恳切的求助信从他们手中发出去,一封封劝告阻挡的信件却飞到了他们手中。他们出来是为了打工挣钱的啊!然而风雨并不能阻挡信念的翅膀。他们看着桌上的姗姗来迟的为数极少的几百块钱,狠了狠心,把刚领回来的薄薄的工资偷偷的取出几张凑在一起,勉强凑足了一期的印刷费。
  家人完全无法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老板认为他们是不务正业,不仅仅是办刊经费,社会压力同样是沉重的。他们没有退却,因为“打工文化”的沙漠依旧是那样的令人疾首。1996年的5月,整整一年,在他们偷偷添加上自己那点微薄的工资后,第一本《打工文学》终于在艰难中破土发芽。当他们把一本薄薄的《打工文学》小杂志摆在人们面前时,天空是一片亮丽。看到《打工文学》的打工者激动万分,就像当年背着布包来泉州打工一样。他们需要物质生活,他们也同样渴望文化生活,而今天,《打工文学》给他们带来了。石狮文化馆馆长王人秋在《打工文学》作者座谈会上讲话很精确,他说:“打工很苦,打工人爱好文学很苦,办好《打工文学》更苦。”
  《打工文学》后来改为《外来青年》,一直是出一期停一阵子,因为打工者没有出版经费。或许是他们的拼搏精神打动了这个城市的心,社会各界纷纷向他们伸出了友谊之手。石狮文化馆为他们召开座谈会设编辑部,并赞助他们一千元的办刊费用;一个女孩子被他们的奋斗事迹所感动,无偿借给了他们二千元出版第二期《打工文学》;石狮市金城大酒店为推动《打工文学》宣传工作义务助销五百册;文化事业单位为他们大力宣传;石狮市祥芝德集团公司董事长谢景志先生慷慨解囊相助……与此同实,打工文学爱好者们又在努力拓展着自己的天空。打工文学广州交流中心于同年6月10日在黄埔保税区百特工地成立;打工文学佛山交流中心六月十日亦在佛山成立;打工文学南安交流中心开始进入筹备阶段……
  谯家怀先生一直在坚持,2008年10月再次筹资重新启动了打工文学纸刊《打工诗刊》,同时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打工文学有奖征文,《打工诗刊》出版有创刊号、春季号,夏季号,其中夏季号为首届中国打工文学有奖征文专刊。同时还出版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献礼——第一本《中国打工诗人》诗集,百名《中国打工诗人》诗集的问世,标志着千千万万打工文学爱好者不再是历史夹缝中的野草,他们被时代赋予了新的芳名——中国打工诗人。
  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出现,很多给打工文学赞助的各界朋友也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他们的资金无法到位,打工文学的《打工诗刊》不得不再次休刊了。2009年预计出版的《中国打工诗歌年鉴》和第二本《中国打工诗人》也被迫再度搁浅。
  2010年4月,精英博客的一位老师得知打工文学的境况,主动出资赞助打工文学,由此打工文学再次从桃园起程。由于打工诗刊只是限制诗歌投稿,而打工文学爱好者却不乏各种题材美文,于是,打工文学改版新刊为《新城市人》,接受文友们各种题材投稿,为各界文友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打工文学作家诗人总群的朋友大都可以看到谯家怀先生儿子的跟帖,常常会出现这样几句话:“老爸,老妈知道你出钱为人出书的事情了。”是啊,谯家怀和很多朋友一样,也是一位打工者,首先要养家糊口,做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然后才可以做作家或诗人。
  无论怎样艰难,谯家怀先生一直坚守在打工文学的这片荒漠阵地上,为了给中国打工文学不再留下一片空白,为了给打工路上的兄弟姐妹一片心灵的绿洲,打工文学的坚守者,炎黄子孙的好儿子——他一直在路上。

  漂泊旅途人生路 忠孝自古两难全

  谯家怀先生一直在打工的路上,虽然自己没有很高的学历,但他却有一颗对生活感悟且感恩的心。网络里有很多关于谯家怀的帖子,褒贬各异。
  在遭遇《请福建谯家怀立即停止对打工诗人的侵权行为》,到文学流氓,文学骗子,谯家怀以宽宏大度的宽容之心置之一笑。
  在家乡遭遇5.12地震期间,得悉家乡兄弟姐妹有难,中华巴蜀儿女联谊会、泉州巴蜀经济贸易促进会的会员单位坐不住了:该为老乡做点什么?地震发生的当晚,他们一致决定为家乡捐款,并拟定5月17日在晋江好来川酒楼举行捐助会。
  “在晋江打工的巴蜀儿女起码有上万人。”中华巴蜀儿女联谊会、泉州巴蜀经济贸易促进会秘书长谯家怀介绍说,“其中不乏事业有成的。”
  谯家怀是四川达州人,5月11日其堂弟不幸在泉州南安过世。12日,他正在处理堂弟的善后事宜。获悉汶川地震发生后,他一把抹掉眼泪,起身赶回晋江,联络会员单位商讨怎样帮助受灾的家乡人民。
  “昨日,已经有十几家会员单位有了捐款意向,总额在2万元左右。”谯家怀说,他们还倡议所有在泉州的巴蜀儿女、有爱心的企业携起手来,积极献出爱心,帮助父老乡亲早日走出困境,帮助受灾的四川人民重建家园。
  在遭遇震灾中亲人遇难之痛的时候,在遭遇亲人的不理解,被骂为不孝的“白眼狼”的时候,谯家怀先生坚守在福建等待春季号诗刊的顺利出版,是为了给一份诚信于各界文朋诗友,同时多次为震灾组织募捐活动,先后为家乡灾区募捐48多万元。谯家怀心里明白,自己一个人的痛算什么,遭受震灾的家乡人民更需要他。
  谯家怀先生曾说过:感谢自己的脑袋的一时发热,利用中华巴蜀儿女联谊会和巴蜀经济贸易促进(同乡)会的平台,创建的“感恩巴蜀网”。他把现在的生活当乐趣全用在“感恩巴蜀网”。他高兴自已当时没有一秒迟疑的选择。人各有志,这就是自已现在的志向。让“感恩巴蜀网”先后资助家乡九年制义务教育学生72名,伴随自已为家乡失学儿童做点自已能做的事,那种感受是不同的!
  谯家怀先生说:你没有来,你没有从故乡到他乡,再从他乡到故乡,你不知道个中滋味,我很庆幸!我体验到了,我是“感恩巴蜀网”中最幸福的人了!
  网络文学,很多组稿公告里都清晰地注明,作者需要首先出资才会被刊登入选作品,而谯家怀先生组织创办的打工文学未受文友分文,并免费邮寄样刊,这一事实,有力回击了那不明真相者的谩骂。
  真诚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对朋友守信不渝,永远做一个无愧于他人的人。2009年6月,在患食道癌的老父万般守望中,谯家怀先生却在坚持,守候着夏季号诗刊顺利出版,为了文朋诗友在预定的期限内顺利收到自己渴盼已久的书刊。打工路上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常常更换工作,居无定所,虽然常常遭遇被退回的邮件再付一次快递邮寄费,但谯家怀先生仍然无怨无悔地坚持着,这就是灵魂、性格、心理以至于道德的最好的考验。
  漂泊旅途人生路,自古忠孝两难全。坚韧的父亲终于等到风尘仆仆的儿子,没有让儿子背上不孝的罪名。
  “家父已于2009年6月7日18时55分18秒病逝,享年六十三岁。不孝子、媳:谯家怀、刘先菊夫妇携不孝孙谯和华、谯梦华泣谢朋友:四年来在家父生病期间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不孝子谯家怀泣谢!”这是谯先生在父亲去世之后发给众友的消息。风雨人生路,短短几句话,包含着怎样的深情和厚意!

  大爱无疆真情在 满腔热血暖四海

  在为震灾组织募捐的同时,2008年6月6日(海峡都市报),谯家怀组织了中华巴蜀儿女的联谊会的工作人员,作为秘书长的他,慰问活动也是他倡议的,一个下午,一行7人,他们从泉州市中医院,到泉州市第一医院,再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最后才到180医院,看望了40名在四川地震中受伤的老乡。
  没有太多的语言,只是紧紧的一个握手,轻轻的一声问候。昨日下午,在四川地震伤员的一间间贴着红心的病房里,涌进了一张张陌生的脸庞。
  虽说是陌生,但他们因为“老乡”紧紧连在一起,他们带上慰问金、一瓶营养早餐奶、一束鲜花、一封慰问信、一句“早日康复”,送给伤员更多的是微笑和祝福。
  “有啥子事情,就给我挂电话,不要紧的。”临走前,谯家怀都会给每个伤员或伤员家属留下名片。“不要悲观,有我们老乡在”,当他在伤员王倩的床前说完这句话时,王倩微微一笑,重重地点了一下头。
  26岁的王倩是四川都江堰人,地震发生时,她正在家里的4楼,等她跑到三楼时,房子已经倒了,4天后被抢救出来,她失去了右腿。虽说只是短暂几分钟的接触,但让伤员老乡倍感温暖,王倩激动地说:“来泉州4天,这里人对我们很好,还有老乡来看我们,感觉特温暖。”

  由于外出务工的人员太多,春节返乡难求一票。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家是温馨的港湾,是人生温暖的期盼。2008年底,谯家怀组织了返乡巴蜀儿女返乡专列,为长途客运事业提供了一个新点子,很多地区开始效仿。
  达州坚强女孩李菲,在遭遇几名男子抢劫,威逼,“不给钱就强奸”的恐吓时,李菲纵身跳下四楼。作为和李菲一样的打工者,谯家怀先生坐不住了,他奔走呼告,为李菲讨还公道。2010年2月,谯家怀先生以中华巴蜀儿女联谊会、泉州巴蜀经济贸易促进会的名义多次探望,并给予经济援助和精神上的鼓励。
  2010年4月底,李菲出院,谯家怀先生亲自送她返乡修养。
  大爱无疆真情在,满腔热血暖四海。在一次闲聊中,我们谈及打工文学的未来,刚刚为父奔丧归来的谯家怀先生说:
  “鹰子,这一次回家,我看到灾后乡亲们太可怜了。家门口对面就是集市,因为隔着一条河,乡亲们需要翻过几座山,走几十里的山路才可以去到集市上。如果在那里修一座桥,乡亲们十几分钟就可以去到集市上。”
  因为谯先生用手写板,很多事情我们都是在电话里说。谯先生继续说道:
  “我想把自己的钱投资到那里去,你想啊,出那些没有人看没有人买的书,不如给乡亲们做点实事。”
  我很理解谯先生的这一故乡情结,我想很多人应该都有吧。我明白,谯先生想把自己个人用于打工文学的那部分钱投资到家乡去,那么打工文学本来就残缺的资金将会更加困难,谯先生于心不忍,不能对不起朋友,更不能看着乡亲们可怜。如今那座桥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已经开始修建了,将于9月份竣工。
  理智本身就是一种信仰,它是一种确定自己思想和现实之间关系的信仰。

  站在南方望故乡 山窝里飞出金凤凰
  
  谯家怀先生虽然没有高等学历,可他酷爱写作,从诗歌到小说,从小说到报告文学,他从一个打工仔,不断努力,锐意进取,创新不断。现任中华巴蜀儿女联谊会秘书长、打工文学作者协会秘书长、《新城市人》主编、《打工诗刊》主编、《巴蜀儿女杂志》主编、香港《法制与社会》主编,泉州主流媒体记者,好来川(泉州)饮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谯家怀先生的文章被很多文集收录,其中小说《我在南方望故乡》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他的纪实报告文学《情洒海西——四川、重庆巴蜀儿女福建创业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谯家怀先生钟爱文字,钟情文学事业,他把自己打工路上的冷暖悲喜融入在自己的文字里。中国打工诗人李吉华先生曾这样写道:敦厚耿直的谯家怀文字功底深厚,将情感很细腻的以各种手法方式,用诗的语句表达出来。在他的文字里,感受时代的变迁,触觉阴晴冷暖,体验寒风雪夜,所以有更多感叹和感想。尽管他是一个打工者,但他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热心文学,热爱诗歌,颂扬自己心灵深处美好的那份情感。
  文学是高尚的,是净化人类灵魂的神水。打工文学美化着打工者的心灵,引领我们聆听时代的召唤,以学习的态度面对人生,面对社会,为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站在南方望故乡,山沟里飞出金凤凰。真诚祝贺谯家怀先生的小说《我在南方望故乡》和他的纪实报告文学《情洒海西——四川、重庆巴蜀儿女福建创业史》两本书出版,打工文学期待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同时我们也期待,期待谯家怀先生坚守的打工文学开出更加灿烂的火树银花。

  满腔赤诚打工路,热血谱就模范歌。谯家怀先生被评选为达州市劳动模范、荣获五.一劳动奖章,当之无愧。赤诚文化心,家怀天下人。我们应该在学习他的坚韧与执着的同时,更应该学习那份为人处世的宽容,同时努力跟进,紧握梦想,一路前行。
 

http://pic1.17xie.com/s/2010-05-06/46/2051174be2d651722b0-1.jpg 家怀天下人【文 云中鹰】"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