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乡差别与打工文学【云中鹰】

(2010-03-30 16:02:19)
标签:

文化

打工文学

拒绝复制转载

云中鹰

分类: 散文杂文

城乡差别与打工文学 

云中鹰

 

  居住在乡野之中,聚村而居,成群而落,靠近田野、草原和大自然。因其出生地的原始基因,不论到哪里,他们“乡下人”的地理身份与天生“城里人”的地理身份的差异,便决定了城乡之间的观念差异,以及社会对这种身份的认知差别。

  我们对城乡差别的认识,往往只局限于物质形态,但从城乡差异而言,远远不是如此。文化和心理的差异,具有更加深层的、根深蒂固的渊源。要消除以至弥合这种差距,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研究:一是城市如何以更多的空间和宽容的心态接纳农民;二是农民如何以自身的能力、素质、文化和心理适应城市;三是政府如何为这种城乡之间的融合提供制度保障和服务安排。

  挂在总理心头重中之重的“农民问题”,摆在了党和国家最高决策层的案头,被排上了“红头文件”,迫在包括九亿农民在内的全社会的眉睫。城市如何以更多的空间和宽容的心态接纳农民工?农民如何以自身的能力、素质、文化和心理适应城市?政府如何为这种城乡之间的融合提供制度保障和服务安排?

  城乡之间不外乎存在四种差异:观念差异、主流意识形态差异、文化与科技差异、心理差异。如何正视差异、缩小差别、消除隔阂、弥合缝隙,是政府、城市、农民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打工文学尊重农民工的人格地位,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把农民当人看,决不能再把农民当作二等公民。

  而政府部门提供的培训和教育措施,帮助农民工成为真正的城里人。这些培训不仅包括对进城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要有政治、法律、政策、道德、权力、义务等人文方面的教育,使农民有意识地融入先进的社会发展系统,成为有现代意识的社会人。以达到“职业非农化、居住城镇化、人口知识化、农业现代化”的新标准。

  缩小城乡差别决不是把城里人赶到乡下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也不是一味地让农民都进城,抢城里人的地盘。农民要融入城市现代化的进程,还需要提高自身素质,以城市主人翁责任感维护城市。农民进城的初衷是为了生存,至少是为了改变生存条件,农民改善生存状态的路径也不是进城一条路。不论在城里,还是在农村,要从根本上改变自身生存状态,政府的制度安排,城市的政策与心态调整,农民的文化技术素质提高和心理素质的适应也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打工文学所指的打工者,不仅仅指的是农民工,同时包括正在或即将走向打工大军的城乡各届毕业生们。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要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全靠打工者自己。打工文学的任务就是要我们的打工者真正认识到:一般有一定的文化,或者有一技之长,头脑比较灵活,眼界比较开阔,观念比较新颖,有着强烈的发展愿望的人,都能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在贫穷和富裕的鲜明对比中,才能深深地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文化书写历史;自思才能自醒,自为才能自主。

  在打工文学的熏陶下,随着观念、心理、制度、政策、环境、文化、技术差异的缩短或弥合,打工者会逐步摆脱以至消除自身的自卑感,而应树立“我觉得自己已经是个城里人”的观念。不仅意识到自己是来自农村的城里人而自豪,而且应该感到自己从农村来到城市并扎根城市,要比生长在城市,但却艰难地生存在城市的城里人更骄傲。

  打工文学告诉所有的打工者:到城里发展,或到开放发达的地区去发展,通过学习和培养能够具备的潜力,可以白手起家,资本积累能力,知识获取能力,政治资源获取能力,相互合作的能力等,有了这些能力,加之政府的合理化制度安排,城市提供的广阔平台,不仅仅农民,包括所有的打工者的解放和发展才能融入人类解放和发展的大道。

 

  后记:最近有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自称打工者?”“为什么做打工文学?”我们千千万万打工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他(她)们来到城市,城市文化无法接纳他(她)们,他(她)们徘徊在城市文化的边缘,疲惫劳碌的身心期待更需要一个休憩的港湾,打工文学就是为了给他(她)们一个精神的去处,一个倾诉的空间,一个心灵的家园。作为打工文学的扛旗者,我们自筹资金,免费为朋友们出版自己的心灵文字,甚至贴上自己每月的工资为他(她)们邮寄样刊,我们无怨无悔。只是希望,我们的打工者朋友们,在远离家乡的异乡,在漫长漂泊的人生之旅多一份温暖的感动,希望在打工文学的熏陶下,更清楚地认识自我,并战胜自我,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打工文学联系咨询电话 0595-88268588
  手机:13505985110   1592683268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