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文学漂泊路【文 云中鹰】

标签:
文化打工文学原创随笔云中鹰 |
分类: 散文杂文 |
打工文学漂泊路
文
云中鹰
一路的疲惫漂泊,我们用文字记述着;一路的相思如风,我们用文字唱响思念之歌;一路的辛酸坎坷,我们用理想和信念述说……汇集了天涯海角的心灵文字,形成了中国打工文学。
打工文学是中国打工文学史上的一株弱小的花,她强撑着与百花争妍,虽然瘦弱不堪,她依然不畏风雨地倔强地生长着。
我们众多的打工者,没有高深的学历,却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在远离家乡的土地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和汗水;在远离亲人的孤独中,以心灵的文字述说着对生活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对亲人的思念……
打工者的文字,来源于行走的路上,来源于对生活的真实感触,他们的文笔朴实无华,虽然有点粗糙。当背上简陋的行囊,远离家乡,融入到繁华的城市生活中,城市文化无法接纳他们。他们苦闷,他们彷徨,在城市的边缘,他们苦苦寻找着什么……
有朋友说,“打工”二字对于文学来说好像不妥。其实,“打工”和“留守”是时代的名词,对于文学,它却有着很强的历史意义。时代造就这样的词,我们有的只是接纳它。
对每一个打工者来说,到城里打工大抵是为了对挣钱。也确实如此,他们大多能够在这里找到一份比家乡好的多的工作,然而城市对他们不仅代表着财富的希望,也代表了陌生和隔阂,他们无法轻松的介入到城市正常的文化生活中。他们渴望在一天的劳累之后,能寻找到一个精神的去处。打工文学为千千万万的打工者开辟了一个新的精神领域,一个美好的开端。
曾几时,他们为了组办打工文学,多少人在背后指指戳戳;曾几时,他们为了打工文学,被老板再三指责;曾几时,他们为了打工文学筹资,众叛亲离过……他们就是打工文学的扛旗者,谯家怀先生就是令人感动万分的扛旗者之一。当震灾来临,他奔走呼吁,为灾区多次募捐;在老父病危之时,他留守原地,为的是给广大的文朋诗友一个交代,等待夏季号《打工诗刊》的出版邮寄……因为他怕被朋友们误解,怕在被人骂作“文学流氓”“文学骗子”。
一九九六年的五月,当他们把一本薄薄的《打工文学》小杂志摆在人们面前时,天空是一片亮丽的。手捧《打工文学》,千千万万的打工者是怎样的如饥似渴?当《打工文学》改版为《外来青年》,一样艰难地前行着。打工文学所办的纸刊,一直是办一阵子停一阵子,很渺茫。现在,《打工诗刊》自2008年十月创刊以来,又因资金困难被迫停刊了。谯家怀先生正在四处筹资,准备来年改版,以全新的面目再次从桃源启程……
2008年改革开放三十年献礼——第一本百名打工诗人诗集——《中国打工诗人》的问世,标志着我们不再的历史夹缝中的野草,我们被时代赋予了新的芳名——中国打工诗人。
2009年中国打工文学首届有奖征文成功举办,小说一等奖获得者孙秀仙仅初中毕业,她没有高等学府的学历,却一直坚持用心灵抒写着真诚。
改革开放经济暖,打工文学路遥远。未来的打工文学,前景无限。众多的大学毕业的学子,他们也将投入滚滚的打工浪潮,我们打工者会一如既往地真诚生活,努力学习,用我们打工者的创新素质来展示创新的灵魂。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知识财富,并用别人的知识财富启迪我们的智慧,当我们在各行各业展示自我才华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看到世界因为我们的努力而推进而振奋。
我们相信,千千万万的打工路上的兄弟姐妹,在打工文学的熏陶下,在纯洁友情的滋润下,在伟大亲情的感动中,在不断成长的无悔里,我们会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学会理智地处理好各种问题,社会的精神面貌也必将为此焕然一新。
打工文学一路漂泊,一路走来,《中国打工诗歌年鉴》和第二本《中国打工诗人》正在紧急筹资,我们期待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