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治疗误区
(2009-04-12 17:57:17)
标签:
健康杂谈云中鹰 |
分类: 健康人生 |
糖尿病的治疗误区
糖尿病患者都在寻找有效的降糖药物,一听说哪种药物能够在最快的时间降低血糖就认为是好药。殊不知,血糖高是胰岛功能障碍,单纯用降糖药治疗糖尿病,只能控制血糖,而不能从根本上恢复胰岛功能。降糖药物的使用只是一种治标之法。
临床常用的降糖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磺脲类,另一种是双胍类。磺脲类药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可暂时使空腹血糖下降。而餐后血糖升高是糖尿病的主要表现,所以有些患者看到空腹血糖正常了,就误以为病情已得到控制,其实胰岛的功能并末改善。双胍类降糖药对轻度肥胖型的糖尿病降低餐后血糖有效。但其机理是抑制体内糖分的吸收,如同节食。人体各脏腑的营养源于食物,如果摄入体内的食物不能为人体吸收利用,长此以往,则会导致体能下降,胰腺分泌功能降低,甚至衰竭。
走出糖尿病的治疗误区
许多糖尿病患者由于不能坚持科学治疗,而引起心、脑、肾、下肢等脏器的血管病变,并最终导致许多并发症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性肾病及下肢麻木、坏疽等严重后果。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盲目吃药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但不能一检查出糖尿病就马上用药,无任何症状患者可通过减肥、科学合理的饮食、体育锻炼或禁烟酒等非药物方法治疗。如血糖控制良好则无需吃药,若无效则要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只有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科学用药,才能取得较好效果,用药不当有时会促进急慢性并发症发生。忽视早期治疗。
有些患者确诊后,因为无明显症状,往往对病情不重视。从临床治疗来看,患者治疗越早,效果越好,费用越低,相当一部分患者康复后,可以长期摆脱药物。治疗越晚,费用越高,疗效越差。同时由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造成治疗上难度更大,用药增多,恢复周期更长。擅自停药或频繁换药
有的患者因为一次血糖检查正常,即擅自减量甚至停药,或者因为疗效不显著而频繁换药,导致血糖不稳定,对各个脏器带来严重影响。事实上,糖尿病需要终身服药,即使病情长期稳定,也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逐步调整剂量。同时血糖是一个变量,饮食、运动、情绪、药物、天气和气候等复杂因素都可以影响血糖的高低,因此,对药物疗效要有科学的判断,即使血糖不降,也不能肯定是此药无效,轻率地频频更换药物,因为用药量不当或服药方法不对也会影响疗效。只有排除了其他因素,才能正确判断所用药物的疗效。单纯依赖药物,忽视综合治疗
糖尿病必须坚持综合治疗: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糖尿病教育、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检测血糖、防止并发症等等。其中生活调节在综合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糖尿病与长期饮食过多,身体肥胖,活动减少,烟酒嗜好等因素有关。对用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正确的生活调节,较不进行生活调节的人,一般来说服药量少,血糖控制也较满意。误解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中最基本的措施,无论是1型或是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是注射胰岛素还是口服降糖药物,都必须坚持饮食治疗。饮食治疗的目的,是在保证机体正常发育和正常生活的前提下,纠正已发生的代谢紊乱,减轻胰腺B细胞负荷,改善整体健康水平。但由于许多患者对饮食治疗不明确,还存在许多误区:如少吃或不吃,糖尿病就会得到良好的控制;主食越少,糖尿病控制越好;由于各种水果是含糖的,糖尿病患者不能吃。这些都是对病情控制不利的。忽视肝病引起的高血糖
肝脏是糖类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维持血糖恒定的主要器官,肝脏有病很容易引起糖代谢障碍,也能引起血糖升高。在治疗上,肝性糖尿病应以保肝、护肝为主,减少肝损伤,这样才能取得好的疗效。
糖尿病治疗误区
糖尿病是危害极大的慢性疾病。在糖尿病患者中,治疗易、坚持难的现象十分严重。许多患者由于不能坚持科学治疗,而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病变。其中不少患者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存在误区。
记录餐后和用药后的血糖变化,是糖尿病患者必做的功课。准确全面的血糖记录是医生观察治疗效果和调整用药的关键依据。但有的患者对于血糖的监测不是很重视,很多患者都是根据自身的感觉进行血糖监测。身体感觉不适了才想起查一次血糖,平时没有不适感觉时,就不做血糖监测,医生在观察用药效果和调整用药时,缺乏必要的依据,导致糖尿病治疗效果不佳。在此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血糖不稳定时,每天应坚持测量4至5次血糖。血糖相对稳定期,也应坚持每周测量 2次血糖。
水果中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对糖尿病患者很有益处。水果除葡萄糖外还有果糖,果糖代谢不需要胰岛素,水果中的纤维素对降血糖还有益处。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但不能滥吃,要适量,当然,病情危重时除外。另外吃水果时间最好在空腹时,切忌饭后立即食用水果,而且要选择少糖水果,如西瓜、草莓、柚子等。
糖尿病不能限制喝水
糖尿病是一个复合病因的综合病症,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在体内不能正常发挥生理作用而引起的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症。可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糖尿病常有口渴、喝水多的表现,病友们常有一种错误的观点,以为多尿是因为大量饮水造成的,认为糖尿病后应该控制喝水,这是大错特错的。
糖尿病病人的高血糖有高渗利尿的作用,所以糖尿病人常多尿。由于尿量多、失水明显,体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才会出现口渴症状。口渴想喝水是人体保护性的生理调节。中老年及长期血糖升高的患者,口渴中枢已不敏感,因而口渴症状不明显,但体内脱水现象仍然存在。喝水有利于体内代谢毒物的排泄,有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作用。另外,喝水可改善血液循环,对老年患者可预防脑血栓的发生。如果原本就缺水的糖尿病患者人为限制饮水,缺水状态更加严重。由于脱水,血液浓缩,血糖值更高,甚至发生高渗性糖尿病昏迷;脱水使血液变黏稠,循环和微循环加重,更容易形成血栓,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大大增加;脱水会损坏神经纤维,促进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或恶化。
糖尿病人怎样保证体育锻炼的安全?
4.每天检查双脚。运动时选择合脚及通气的鞋和袜,糖尿病患者的双脚是最易受伤害的部位,每天坚持洗脚并细心检查以便发现感染、红肿、青紫,水泡等。
5.尽量避免恶劣天气,不要在酷暑及炙热的阳光或严冬凛冽的寒风中运动。
6.运动中如果出现腿痛、胸痛,或胸闷,应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并尽快到附近医院就诊。
相关链接
糖尿病人食谱
糖尿病视频糖尿病食品
糖尿病饮食禁忌
糖尿病生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