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节严防呼吸道疾病来袭
冬春季节为何好发呼吸道疾病?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饮食中应如何预防呼吸道疾病呢?
冬季无雪疾病高发
在这个气候变化复杂,早、中、晚室内外温差较大的季节里,我们的呼吸道粘膜常常会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变得功能失调、抵抗力减退,从而极易患上伤风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病人也往往会诱发或加重。再加上今年冬天老不下雪,这对人体健康也十分不利。
1.容易鼻出血和喉咙干痒。田正鉴教授指出,空气干燥,人们容易出现嘴唇干裂、鼻孔出血、喉咙燥痒等现象。而当空气湿度低于40%时,鼻子和肺的呼吸道黏膜就会脱水,弹性降低,使得灰尘、细菌等容易附着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发咳嗽。
2.引发肺炎和哮喘。下雪能起到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的作用,但今冬一直不下雪,导致城市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也更容易多发。
3.造成感冒大肆流行。不下雪还容易造成感冒流行。流感病毒在干燥的环境中繁殖速度加快,附着在浮尘上存活,会加速感冒的传播。气候寒冷,人们本身抵抗力就会下降,加上以上这些因素,当然容易得病了。
不治已病治未病
如何预防呼吸系统的疾病呢?
第一,出门一定要保暖,注意室内外温差。室内温度不要过高,室温最好在18℃左右,相对湿度应控制在30%-40%为宜。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安装加湿器,也可以在暖气上放盆清水,或用湿拖把擦几次地,以增加室内空气湿度。还要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第二,有过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出门最好戴口罩,在空气污染指数较高的天气里减少室外活动。
第三,多用鼻子呼吸。因为鼻子能对空气起到“湿化”的作用,从而净化空气,减少病菌入侵。“有些人习惯用嘴呼吸,这会增加染病几率。”
第四,要多洗手。从外面回家一定要用肥皂好好洗手。
此外,多喝水、多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也是预防冬春呼吸道疾病的好方法。“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保养正气是中医养生学的中心内容,祖国传统中医学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提倡早期预防和治疗,即在疾病没有发生的时候或早期及时予以控制和治疗,以防止疾病发生或加重,而且中药在预防疾病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毒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效,如我们通常所采用的中药“板蓝根冲剂”等。另外中药益肺胶囊、肺炎I号和感冒I号等中药,也具有预防和治疗以及“补肺益肾、止咳平喘”等功效。
感冒后久咳慎用抗生素
患感冒后鼻塞、头疼、流鼻涕等症状都好了,可就是一直咳嗽、咽痒,药吃了不少也不见好,有时甚至要咳一两个月。
在门诊就诊的患者中,咳嗽患者占到1/3到2/3,而其中不少就是感冒后咳嗽。据介绍,感冒后咳嗽属于一种慢性咳嗽,医生检查患者肺部一般没有病变,患者照X光片、查血常规也都正常,但就是一直咳嗽,尤其是说话时或吸入冷风后更爱咳嗽。过去这类患者多被误诊,要么是继续吃感冒药治疗,结果根本没用;要么被当成气管炎、咽炎吃抗生素来治疗,但因为根本不是感染,结果反而造成抗生素的滥用。
一旦感冒,首先要积极治疗,同时注意保持空气湿度,预防感冒好了却留下感冒后咳嗽。一旦发生感冒后咳嗽,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尽可能避免引起咳嗽的各种诱因,如外出戴口罩、避免吸烟、饮酒、避免情绪激动等;同时,要注意休息,不要熬夜,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不要大声喊叫;对于咳嗽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休息者,可适当煮点梨子水,进行中医治疗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一些止咳化痰药用,如服用桔梗、川贝、橘红、紫苑等中药;另外,应及时到正规医院专科进行相关的检查,排除引起咳嗽的其他原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