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
“冬病”日益年轻化
近两年来入伏敷贴的患者越来越多,各门诊少则几百人,多则上万人,而且从今年预约情况来看,大有上升的趋势。成功的疗效让患者间相互转告,以至于更多的人认识了这个传统而时尚的绿色疗法。
“冬病”原多发于体弱的老人和儿童身上,但近年来却呈现出向青壮年扩散的趋势。从临床上看,去年来医院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支、过敏性鼻炎、冻疮等“冬病”的人群中,有约1/3是青壮年。
“冬病”之所以年轻化,主要是由于都市人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在不断加重,导致青壮年人群平时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不规律,加上冷冻饮食增加、城市环境污染加剧、空气质量差等各种原因而造成的。
【冬病夏治五问】
五问“冬病夏治”
一问
冬病夏治,为啥一定要在伏天治?
答:“冬病夏治”一直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特色方法之一,作为治病和养生原则,两千多年以前的《黄帝内经》里就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记载。冬季天气寒冷,是哮喘、支气管炎这类慢性病的高发期。对于体质偏寒的人,机体抵抗力差,容易感冒犯病。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尤其是“三伏天”,此时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吸收。此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热治寒、鼓舞阳气,驱散体内寒气,调整阴阳,从而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者彻底根治疾病,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二问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哪些?
答:常用的方法包括穴位贴敷、中药内服、穴位注射、针灸和食疗等。三伏天做这些治疗,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最常用的是穴位贴敷。具体地说,就是将麝香、细辛、白芥子等中药碾成粉后,用姜汁调成膏状。治疗时根据每个人的病和体质不同,贴在胸前的天突和背部的大椎、肺俞、心俞等几个穴位上,用胶布固定。
此外,药物外擦夏治冻疮疗效也是非常好的。据湖北省中医院皮肤科皮先明教授介绍,冻疮的敷贴治疗十分灵活,只要在三伏天内,连续外用药一周即可。患者在每日中午和晚睡前各用药一次,中午冻疮处搽药后应晒太阳3-5分钟。外搽药的第一天要根据冻疮的部位,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敷贴。
三问
敷贴治疗是不是很复杂?具体治疗时间是什么时候?
答:今年的伏天具体时间为7月19日,7月29日,8月8日。敷贴时,医生根据病情拿脉辨证。随后,将一元硬币大小的药饼置于特制的药圈中,轻轻敷贴在人体脊背或腹部的穴位上,让药渗透肌肤,随经络气血运行而吸收。
根据患者耐受程度不同,成年人每次敷2小时-4小时,小孩每次敷2-3小时。敷贴时以皮肤有烧灼感为度。
由于穴位敷贴简便易行,患者易于接受,尤其适合儿童患者。
四问
贴敷后会有什么反应?
答:一般人贴药后会感到局部很热,还发痒,这属于正常反应,可以不管。有人贴后会局部起泡,这多发生在皮肤娇嫩的孩子。如果泡小,涂些碘酒,避免感染即可。如果大泡,要到医院用消毒针管将泡内液体抽出。一般一周以后,起泡处会结痂脱落。据观察,起泡的人疗效更好,因为这类人药物渗透吸收得好。不过,给小孩子贴的时间还是要短些。
五问
敷贴疗法有禁忌吗?
答:以下8类病人不宜敷贴:孕妇;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的人;对药物过敏的人;短时间敷贴即会大量起泡的人;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的病人;2岁以下的孩子不宜敷贴治疗,这些孩子皮肤娇嫩,容易感染;皮肤特别敏感的人也不适宜敷贴。万一出现皮肤发泡现象,患者无需紧张,但感到强烈灼痛感时则务必停止。
【敷贴误区篇】
“冬病”千万别止于“夏治”
●别擅自停药
很多人认为已经进行了敷贴治疗,就不用再吃药了,一样能控制病情。武汉市中医医院儿科叶冬兰副主任医师指出,敷贴也不能夸大其作用,那种单一靠敷贴而取代其它治疗的做法绝对是不对的。
●别重治轻防
慢性病的预防应该重于治疗。很多人病状加重的时候着急治疗,却忽略了日常生活中不良习惯。
既然选择在夏天治疗,就是看中了天气中“热”的气候特点。所以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后,回家也不能过分贪凉,最好尽量少使用空调。否则,体内“寒”发不出去,会影响疗效。病人需要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来结合治疗,还要少吃冷饮,尤其对于哮喘和胃病的病人。对于小儿患者,家长一定要做好监督工作,与医院积极配合,才能真正取得冬病夏治的效果。
●绝对不是包治百病
冬病夏治虽好,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它也不能包治百病,并非什么病都适合冬病夏治。
适合冬病夏治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类:成人及儿童的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力低下等;风湿病的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所选用药物均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之功效。此外,还有冻疮、咽炎、儿童肾病、成人肾虚,如: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缓解期等疾病可治。冬病夏治可起“秤砣虽小拔千斤”作用,从根本上改善症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