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心得(之一续)

(2010-05-09 09:52:35)
标签:

论语心得

夫子之道

吾道

孔子

孔祥智

文化

分类: 文化

论语心得(之一续)

其实,《史记》中子路愠见子贡色作的描写是很传神的。《论语》中隐去了子贡色作,反倒给人突兀之感。好像孔子教育完子路后没事找事似的。子路才小孔子九岁,是最早入门的学生之一( 易中天先生语黄埔一期),和孔子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性格也直率。连孔子见美女南子他都反对。

这里孔子所说的一以贯之和《里仁》篇对曾参讲的一以贯之不完全一致。这里是说做人要坚持原则,一以贯之,不因环境改变而改变。《里仁》讲的是他一贯坚持的,即思想。

《里仁》之十四: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说:参啊,你知道吗,我的思想自始至终没有改变。曾子说:是的,我知道的。曾子出来后,别的同学就问他:老师和你说什么啊,像猜哑谜似的。曾子说:老师所坚持的,就是两个字。 忠,就是忠于事、忠于人,包括朋友和国君;恕,就是宽恕,是指待人要宽恕,必要斤斤计较。

扯远了,还得回来。孔子一看,仅仅教育子路和子贡是不够的,必须给大家一起上上大课了。老人家的课从来就是以问答的形式出现的,是启发式教育,而不是像我上课,我自己讲,学生记笔记。由于子路率先发难,师徒问答就先从子路开始。

顺便说一句,《史记》中反复描述子路出,子贡入见子贡出,颜回入见,其实,既然被围在旷野之中,还会有房子住吗?哪会有之说?最大的可能就是大家席地而坐,最多学生们给孔子搭顶帐篷。因此,孔子对下面三人的问答实际上大家都听的见,就是给大家上大课,让大家都受教育。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大意是:孔子问:我的思想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为什么我们会沦落到如此地步?子路回答说:别人不相信您,大概是因为您的思想还没达到的水平吧;别人不采纳您,大概是因为您的主张还不够完善吧?

孔子一听,完全不对路子。就说:是这样吗?如果仁者必然会受到信任,伯夷、叔齐怎么会饿死在首阳山?如果智者的主张就一定能够实行,王子比干怎么会有那样的遭遇?你小子说话也不动动脑子!(最后一句是我加上的)

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还得继续启发啊,子路这么一说,大家更迷茫了。于是问子贡:你说是什么原因?经过刚才的问答,子贡显然对老师的思想理解得更深了。他回答说:老师您的思想是当今天下最弘大的,所以不能被世人所理解和采纳。和您商量一下,您能不能稍微降低一下标准呢?这样不就容易被采纳了吗?我们也就不用在野地里啃剩饭了(那时候要是有煎饼吃就好了,夏天一个星期都不变质,冬天一个月还可以吃,孔子他老人家就可以少受罪了)。

孔子回答说,赐啊,一个优秀的农夫能种好田但不能够保证有好收成,一个优秀的工匠技艺纯熟但很难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一个君子要使自己的学说日臻完善,擅长用法度来治理国家,用完善的规则来领导臣民,但不一定能够保证为世道所容。你不想着怎样使学说完善却想着怎样投人所好,瞧你那点出息!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唉,尽管子贡很聪明,又深得老师的喜爱,但在这件事上仍然差得很远,看来必须找颜回启发大家了。孔子又问颜回,那你怎么看?颜回回答:老师您的思想是当今天下最弘大的,所以才不被天下的国家所采纳。您极力推行您的思想,不被采纳怕什么?不被采纳而您还坚持恰好说明您是君子!如果您的思想不完善,那我们的耻辱;实际上您有完备的治国之道而不被采纳,是这些国家的耻辱!

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孔子很高兴地说:颜家的孩子说的很有道理啊,如果你家里很有钱,那我就给你做管家了。

值得注意的是,颜回的这段话里,两次说到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这正是孔子要教育弟子们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说的正是这个道理。二者是一致的。

你看,我的水平可比先人差远了,说了这么多天、这么多字才说回来,说到正题上,惭愧啊。

当然,必须注意的是,不容然后见君子一句,如果简单直译为不被采纳恰恰证明您是君子,用以说明孔子学说的弘大和超前,那当然也能说明孔子是君子,但恰好说明子贡说的是对的了。颜回再说就没有意义了。只有不被采纳,而您还坚持,不为环境所动,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才证明您是君子。

如果像子贡所说的那样,不被采纳就修正自己的学说,使之适合统治者的需要(不求最优,而求次优),那就不是孔子所认可的君子了。孔子所追求的理想不是那样的。他老人家的一生之所以如此坎坷,六十多岁了还坐在破牛车上周游列国,四处奔波,就是在追求自己远大的治国理想。那种精神哪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

老爷子一高兴,就说出要给颜家做管家的话,其实,颜回是有记载的孔子弟子中最贫穷的。孔子在《雍也》篇专门称赞颜回安贫乐道。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大意是说,颜回真是贤者啊,用芦苇编制的器具吃饭,用葫芦做的瓢喝水,住在破房子里,要是别的人早就受不了了,而颜回却自得其乐。颜回真是贤者啊。需要注意的是,孔子在这里两次说贤哉,回也!,说明老人家对这个弟子非常满意。孟子还认为禹、稷、颜回同道(《孟子·离娄下》。

《论语》中,老人家夸赞颜回的话是最多的。颜回英年早逝,已至风烛残年的孔子痛哭不已,连说:这是老天爷要我的命啊!(颜回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先进》)

别人劝他别悲痛过度了,伤害身体,他说:我悲痛过度了吗?我不为这样的人悲痛,还能为谁悲痛呢?(颜回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先进》)

老人家对颜回的称赞是真心的,依颜回之贤,当然也不会因为请不起老师做管家而难为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