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强西部产业引擎

(2009-12-28 10:43:55)
标签:

经济

特色产业

产业发展

孔祥智

西部地区

财经

分类: 采访

做强西部产业引擎

(中国)《瞭望新闻周刊》   ( 2009-12-16)

西部增长靠资源和投资拉动的局面有待改变。强化资源禀赋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才能培育出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王仁贵

  实习生张诗宇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的工业发展加速推进,与东部沿海的差距逐渐缩小,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也呈加快势头,但是西部的产业发展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科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后凯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孔祥智则指出,早期的西部大开发,中央侧重于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后来产业发展也纳入重点。

  如今,西部各省区逐渐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产业和优势,部分省份的特色的基础性工业体系已经形成,如内蒙古、陕西以农产品加工和能源加工为主,新疆建立的农产品加工业以及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的工业体系。孔祥智接着说,内蒙古GDP增长连续几年全国第一,靠的就是多条产业链的支撑。

  在肯定西部产业发展成就的同时,多位受访专家未回避西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和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在接受本刊采访时皆表示,近年来,西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西部经济快跑的掣肘越来越严重,需要尽早破除。

  产业发展存五大短板

  对于西部产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魏后凯为本刊分析指出:

  西部产业层次低,产业链条较短,资源综合开发能力低。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农牧业、能源和矿产资源,但围绕这些优势资源形成的一些特色产业,大都加工深度不够,产业链条较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能力较低。在这些资源型的特色产业中,初级产品、中低档产品比重过大,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不高,大量优势资源难以形成整体产业优势和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2007年,西部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6%,比东部地区低7.8个百分点。西部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资源和投资来拉动的

  产业配套能力差,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产业配套条件。

  就西部地区来说,无论是基础设施和生产配套,还是生活和创业环境的配套,目前均不能适应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与沿海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由于各类市场发育不完善,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技术、信息服务、咨询、培训等中介机构不发达,严重制约了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服务体系也不健全。由于中小企业担保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发育滞后,银行贷款成本高、门槛高,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

  西部产业大多属于高碳产业,其资金投入大,资源消耗高,三废排放量大。

  2008年,西部地区万元GDP能耗高达1.81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高达3.43吨标准煤,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3.9%36.7%,比东部地区高117%114.2%此外,西部地区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工业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量也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企业管理水平低,外部发展环境较差。

  总体上看,西部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各项管理制度不健全,由此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西部地区尽管劳动力资源丰富,平均工资水平较低,但由于劳动生产率更低,因而实现单位产出所花费的工资额即效率工资水平反而高于沿海地区,由此影响了西部低工资成本优势的发挥。同时,西部地区企业进入门槛较高,各种限制较多,企业税负较重。尤其是水电等一些资源性产业,由于企业增值税没有抵扣,实际税负偏高,不利于西部优势资源的开发。此外,在西部一些地区,政府机构臃肿庞大,行政办事效率低,手续复杂繁琐,计划经济观念浓厚,地方政府对企业随意干预,企业自主权难以落实,三乱现象比较严重。

  缺乏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

  目前国有经济仍然是西部企业的主体,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以企业开发为主的机制尚未形成。而大部分国有企业社会负担依然沉重,企业活力不足。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机制远没有形成,导致西部地区总体上企业活力不足,竞争力不强。这种局面造成西部优势产业的发展主要靠政府来推动,没有形成企业在市场调节下自觉发展的机制。

  孔祥智指出,西部地区市场相对封闭,各级地方政府主导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作用十分明显。在地区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盲目追求地区的综合发展,优势产业发展雷同,小规模、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仍旧存在,造成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这既不利于西部地区比较优势的发挥,也影响了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

  与产业相关的弱与贫

  目前,扩大就业收效不大,城乡居民收入难以较大幅度提高,地方财力薄弱未能改观的情况在西部地区较为普遍。综合受访专家分析,其根源在于西部产业链条比较短,产业配套不完善,发展层次低,使得可创造的就业机会有限。

  孔祥智认为,西部地区的就业问题主要是第二产业就业水平低,根据西部地区的资源特点,大力发展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上具有相对优势的加工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并且,只有加工业发展了,才能通过前向关联带动第一产业的发展,通过后向关联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并最终促进西部地区就业状况的全面好转。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于工业。工业发展不充分,深加工程度不够,附加值低正是地方财政收入受影响的原因之一。

  西部资源开采型的企业多,资金投入很大,但是与其他产业相比,同样的资金投入带动西部就业的作用就比较小。而且,这些企业在人才的招聘上倾向性强,一定程度上西部的人力资源构成也满足不了这些企业的需求。魏后凯认为这是西部虽然发展了,但在吸纳就业上成效不明显的又一原因。

  不仅如此,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逐渐上升,但是西部地区的总体经济水平和实力仍然很低,西部地区各省区的人均GDP和东部地区有逐年扩大的趋势,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提升也有限。

  受访专家认为,根据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关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求,要使西部地区真正富强起来,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有赖于加强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特别是优势产业的发展。

  西部地区的城镇化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上。魏后凯指出,2007年,西部地区城镇化率仅有37.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0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低18.0个百分点。2000年~2007年,西部与东部地区间城镇化率的差距由7.2个百分点扩大到18.0个百分点。肖金成对此表示,推进西部地区城镇化,需要以优势产业和经济发展作为先导。从当前西部各省区的城镇化水平来看,除内蒙古等少数省区外,大部分都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要发挥城市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城市化水平还应有较大提高。

  孔祥智认为,城镇化滞后,除了传统的户籍制度等制度性约束外,主要就是工业化过程中相关产业发展的滞后。因此,加快西部优势产业的发展,也是推进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必由之路。

  再启产业发展引擎

  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受资源环境、土地空间等因素的制约,面临着产业转移升级的客观需求。孔祥智认为,这为西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机遇。

  不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侯永志通过本刊提醒道,西部要正确处理转变增长方式和保持较快增长的关系,要把转变增长方式放在首位,不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西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这一基本区情决定的。要有选择地承接国外和东部的产业转移,不能来者不拒。要做好产业承接规划。今后的发展,要更加注重可持续性的问题,要尽量增加前瞻性、减少盲目性。

  对于西部产业未来的发展,魏后凯提出了三方面的政策建议:

  一是继续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尽快制订实施支持中西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在中西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一批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试验区,发挥其示范、引领和标杆作用。在西部资源富集区建立资源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基地,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进一步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工作,尽快将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延伸到西部地区。

  其次,加强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西部特色产业发展的目标是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在西部逐步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西部特色产业的发展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主要依靠国内外民间资本的进入和积极参与,但各级政府部门应搞好规划,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制定相应的投资引导政策,把政府引导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再有,坚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突出重点。西部特色产业的发展,应坚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要适当集中力量,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使其逐步走上专业化、特色化和集群化的道路,要谨防各地搞低水平重复建设。产业空间布局上,要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在加强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鼓励各地特色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发展产业链经济,提高产业配套能力。要依托主要交通干线和中心城市,以高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重点,实行重点开发,逐步在西部地区建成一批具有规模效应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带、工业走廊和特色产业基地,由此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此外,有学者认为,还应当加大国家对西部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国家应采取投资补贴、贴息贷款、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国内外民间资本进入西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目前西部地区的产业开发余地还是很大的,需要在资金上、技术上、项目开发上引导东部地区的一些企业转移到西部地区,同时要培养内生企业家,能源、资源产业应制止乱开发,孔祥智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