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掠影(农区)

标签:
爱在中国行藏族同胞青海wfp青海湖鸟岛牧区农区油菜花孔祥智旅游 |
分类: 风光 |
去鸟岛有一段距离,好象没有公共汽车,我和唐忠在路上坐过拉啤酒的汽车和拖拉机到的鸟岛。记得只要在路上招手,路过的车就会停下来,比较热情地让我们上车,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这样。在路上第一次看见去塔尔寺朝拜的藏族同胞,赶着一群羊,以几步(三步还是五步?记不清了)一五体投地或的方式向前走。我们还和他们进行了交流,详细问了他们的生活和生产情况。
在青海调研大约2个星期,回来后还写了一篇关于青海牧区商品经济发展的文章,在《青海民族经济》上发表了,那是我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好象还有十几元的稿费,那时就很多了。记得当时还在人大读书的杨学成老师说,这表明写作和专业水平基本过关了。当时很得意,后来才知道,这是杨老师鼓励我呢,不论是专业水平还是写作水平都差得很远。不管怎样,那篇文章和那次调研都应该算作一个起点,一个独立调研和独立思考的起点。
去青海的机会确实不多。工作后很多年,其他省区基本都走遍了,也没有机会再去青海。直到90年代末期,才有机会到青海开会。2002年接受国务院西部办的课题,去西北五省区调研,在青海从黄河上游的第一座水电站一直看到龙羊峡,也都是到牧区。2005年,受农业部国际司的委托,对联合国粮食计划署(WFP)的援华项目进行评估(从2006年起,我国从接受援助变成对别国进行援助),才有机会到青海农区,也就是西宁以东地区。这里尽管相对落后,但民风古朴,生产和生活方式和内地比较接近。三天的时间,我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帅传敏教授调查了化隆和平安两县。时间虽短,我还由于有事先走了,但印象很深。7月的青海,和江南的4月风光有相近之处,大片大片金黄色的油菜花和碧绿的青稞,在如水洗般湛蓝的天空下,美的让人窒息。关键是没有思想准备,在车里突然看到这样的画面,让人措手不及,瞠目结舌。
相对于其他很多省区,我对青海的调研算是很少的,前后也就是三次(开会不算),出的成果也不多,但对我的影响比较大。可以说,我的草原情节源于青海,对藏族同胞的感受也源于青海。青海在我的经济学研究中居于重要位置。
(后四张照片由青海省项目办提供,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