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姓痛恨腐败岂有“底线”乎?(千字杂文)  20100110

(2010-01-10 19:24:10)
标签:

人民网

未来十年

十大挑战

调查

伪命题

剖析

雨田视角

新作

杂谈

分类: 我的杂文

百姓痛恨腐败岂有“底线”乎?

——坐井观天论时事(61)

文/雨田

    2009年岁末的时候,人民网通过《人民论坛杂志》等途径,搞了一起为“未来10年10个最严峻挑战”的问卷调查。

    这类命题的社会调查,能引起公众的关注,自然是一件好事,说明我们社会的各界人士,都在高度关注着国家的未来,关注着今后十年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调查的焦点设置在“挑战”上,旨在了解老百姓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就是要将话锋切中“社会时弊”。

    新年上班后,雨田也曾浏览了人民网公布的这次调查的结果,“腐败问题”、“贫富差距拉大,分配不公激化社会矛盾”、“基层干群冲突”、“高房价与低收入的矛盾”,位列“未来10年10个最严峻挑战”的前四位。雨田基本认同。

    调查中名列榜首的“第一大挑战”的题目设置为“腐败问题突破民众承受底线”。雨田对此颇有微词、不能苟同。雨田觉得在这样严肃的社会调查中,题目的设置竟然有悖于科学和慎重的原则,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实属不该。虽说有82.3%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但雨田认为这是缘于受访者没有受到题目字面意思的误导,而是从正面理解了这个题目的涵义,并据此表达了自己的真实心声。倘若受访者拘泥于从文字涵义去推敲的话,恐怕就难免会有另一种结果发生。

    未来十年的“第一大挑战”为“腐败问题突破民众承受底线”。如果按照这道题目的字面意思去理解,中国的老百姓虽说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但还是有一定的物质和精神的“承受底线”的。设置调查题目的专家创造性地使用了“承受底线”这个词汇,雨田姑且将此冠名为“承受底线”说。

   “承受底线”说在内容上是荒唐的,在逻辑上是错误的。雨田试做剖析:

    其一,中国的老百姓淳朴善良不假,但不知何年何月,却又演绎起“农夫与蛇”的故事新编,对祸国殃民的“腐败现象”萌生出“慈悲为怀”,设立了“承受底线”;似乎只要那些“苏醒后的毒蛇”不把自己咬死,只要“腐败分子”的胡作非为莫要突破“承受底线”,那未来的“挑战”将不会尖锐。这样一推敲,“专家”们杜撰的“承受底线”说是何等的荒诞不经,可以说是对民心和正义的一种“亵渎”。

    其二,在形式逻辑上,“承受底线”说违背了基本的思维规律,构成了自相矛盾。因为,老百姓的眼中揉不得“腐败”的“沙子”,公平和正义、法律和民心、党规和国法,与腐败现象水火不相容,岂有“底线”可承。

    百姓痛恨腐败岂有“底线”乎?“底线”定在哪里设在何方?但愿此类的伪命题,今后不再谬种流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