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 26 莘七娘——发明走马灯等
(2011-08-18 10:25:19)
标签:
中国孔明灯热气球大黑淮南万毕术 |
分类: 读史感悟七:中国科技 |
莘七娘(公元907年~960年),中国五代的军事家,原始热气球的发明者。
其实我国发明的热气球还不止这一种,过去中国人在中秋时,有一个助兴节目,就是放孔明灯,孔明灯也是一种原始的热气球,它和松脂灯如出一撤,也是用竹木扎成架子,外面糊上布或纸,下面用破布沾上油类等易燃物,靠热空气浮起升入空中,有时还将几个孔明灯绑在一起升空,形成一个大的“热气球”。据说孔明灯是诸葛亮发明的,起初也用于军事,相传有一年中秋时节,孔明与司马懿打仗,孔明为了声东击西,特别研制了一批能够放飞到天上去的灯,并在中秋之夜,在一处没有驻军的荒凉地带连续燃放,使夜空中一下子出现众多的灯火。司马懿不知是计,看到这一空灯火后,以为孔明忘乎所以,让部下欢度节日耍乐狂欢。于是连夜出击,大举进攻。结果落入圈套,被孔明打得一败涂地。为了纪念这位足智多谋的军师,人们纷纷仿制孔明灯于中秋之夜燃放。以后世代相传。今天人们在中秋之夜,先在地上生起一堆柴草,几个人同时扶起孔明灯,架到火堆之上,柴草燃烧产生的大量热气,很快就会使瘪着的灯体鼓胀起来。这时将一团泡足油类的棉絮放入网兜点燃,在柴火和油火的同时作用下,孔明灯则形成一股很强的向上的力量,于是扶灯人一齐放手,孔明灯就迅速起飞,犹如放飞的大气球,很快便升上高空,在夜空中飘游远去。犹如当年孔明作战时燃放的诱敌深入的信号灯一样。今天台湾当地居民在正月十五还有点天灯的习俗,就是孔明灯的延续,这一航空技术在中国延续了近2000年,却没有发展成真正的航空器。
不管是莘七娘还是诸葛孔明,他们发明的原始热气球奠定了中国古代对航空技术发展的基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纪念他们,是为了发挥他们创新科技精神,再造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