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民间的丫头 --乱说红楼之黛玉的家世

(2017-04-08 06:02:36)
分类: 乱说红楼
他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民间的丫头 
--乱说红楼之黛玉的家世

很多人觉得黛玉的家世不如宝玉,白先勇先生在《细说红楼梦》中也说黛玉进贾府,看到贾府每一进都是了不得的气派,内心很恐惧,而且她本来的家比贾家差太远,一个孤女进了侯门,进了豪宅,心理上的威胁很大。我读白先生的这本书时就从这里开始好像是在读红楼的后四十回,怎么看都不是那个味儿了,有种大白天在潇湘馆听到了鬼叫的感觉。首先,黛玉进府,我看到的是林家的低调教养和孤女的伤怀,并没有看到白先生所谓的恐惧威胁。其次,黛玉的家世真的不如宝玉吗,差太远是差多远?虽然心里没底气,我还是想瞎说说,谁让咱名字取的好呢,乱说红楼,说错了你也不能咬我。

先看贾府历代联姻的情况。邢夫人,尤氏这些不是结发没有参考价值,暂且放一边。宁国公荣国公一世贾演和贾源的夫人书中没有交代,二世夫人中存世的是贾代善夫人老祖宗史太君,书中写道:自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娶的是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为妻。这个金陵世家史侯家是什么来头呢,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度娘说,阿旁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识。《史记项羽本纪》说项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就是这么个地方,住不下老太太的娘家史家,脂版侧批写道,史家为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三世中,宁府长子贾敷八九岁上就没了,次子贾敬一味好道,放着现成的爵位不袭,只爱烧丹炼汞,别事一概不管。他的夫人是气死了呢,还是气死了?还是气死了!书里没说,我也没辙。能拿出来说的就是荣府政老爷的王夫人了。王是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王,据说是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王家养活。王家很有钱,凤姐说过,把我王家的地缝子扫一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呢。四世就到了玉字辈了,除贾琏娶的仍然是金陵王的女儿外,贾珠娶的李纨,是金陵名宦之女,父亲曾为国子监祭酒,也不得了,国立大学的校长,族中男女无有不读诗书者,是诗书之家。宝玉则娶了丰年好大雪的薛家闺女宝钗,薛家,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內府帑银行商。是个皇商,家里珍珠如土金如铁,纯有钱。

贾演贾源是宁荣二府的开创者,从死人堆里打出来的家业,他二人的夫人书里没提,中国人讲究门当户对,如果夫人们是建功封公之前娶的,那料来家世不会太显赫。二世代字辈时期是两府的上升期和巅峰期,因此也是联姻要求标准最高的。随后开始显露衰败之气,虽有元春才选凤藻宫,但不过是回光返照,内里其实已消耗殆尽,夫人们也就一代不如一代了。不妨细细来考评一下夫人们和他们娘家的表现。

史家地广势大,侯爵,很重视诗书教养,贾母老太太见多识广,知书达理,品味高雅,人情练达且不乏生活情趣,几近完美,是夫人们的巅峰之境。

王家有钱,王家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恕我不厚道地猜测,多少跟他家掌管的差事有关,管着各国进贡朝贺呢,让侯亮平来查查,准定能查出个一二三四。王家本来是有爵位的官宦人家,可是钻到钱眼里去了,因此对子女的教育是非常缺失的,王夫人没啥文化,她都不能教宝玉读书写字,还得元春姐代母职。不过她倒是醉心于吃斋念佛。可是虽然会念经,但是这位夫人很没有修养,我无法相信“下作小娼妇”这样的骂词竟出自这个诗礼簪缨之族的豪门贵妇之口。这位夫人还把对小姑子贾敏的羡慕嫉妒恨转移到了黛玉身上,继而迁怒于眉眼有些像林妹妹的晴雯,阿弥陀佛,经都念到狗肚子里去了。王熙凤模样标致,言谈爽利,心机深细,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可是这个女英雄男人婆大字不识,越发连个基本敬畏心都没有,“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王夫人和王熙凤姑侄两代人都嫁到了贾家,而且都成了荣府的主事奶奶,说明了什么?说明金钱在这个家族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没有爵位的薛家原本是不入贾家的眼的,到了贾琏王熙凤这等生财有道的角色都要找鸳鸯借当的地步,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诗礼彻底沦为摆设(李宫裁,李纨虽然出身于诗礼之家,但她本人无才便是德,只认得几个字罢了,可知贾珠娶她并不是真正看重诗礼,不过要了那个虚名),钱,才是刚需。赦老爷竟然因还不出五千两银子就把迎春抵债嫁给了中山狼,可怜金闺花柳质,一载就赴了黄粱。薛家的钱就当然的成了贾家的首选。山中高士晶莹雪的雪和丰年好大雪的雪虽然都是雪,可是有云泥之别,我怎么都觉得宝姑娘是鸡窝里孵出来的金凤凰,又被金锁一把锁在了鸡窝,不得飞,她终究也挽不回贾府的颓势。

不用多说,贾府联姻必定要与时俱进,要选择门第相当,彼此之间能照应帮扶,各得所需的。

   贾敏是完美的老太太教养出来的完美的豪门千金,只可惜老太太福气太盛,未免把后辈的福气也占了去,贾敏,早逝。我们只能从别人的言辞里来揣测贾敏的绝世风华。

贾雨村说:怪道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度其母不凡,故生此女,今知为荣府之外孙,又不足罕矣!。贾敏是不凡的。

王夫人跟凤姐说:从公细想,你这几个姊妹也甚可怜了。也不用远比,只说如今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象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小姑子贾敏在王夫人心里留下了强(严)烈(重)印(创)象(伤),贾敏是高不可攀的。

黛玉初进贾府,拜见外祖母的时候,正欲下拜,早被外祖母抱住,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好不容易解劝住,坐下来,贾母又伤感地说:“我这些女孩儿,所疼的独有你母亲。今一旦先我而亡,不得见面,怎不伤心!”贾母疼黛玉是爱屋及乌,心肝儿肉,那是在唤自己的宝贝女儿啊。冷子兴说贾敏老姊妹有三个,贾敏是极小的,又没了!未知所说的老姊妹三个是一母所生,还是同族一辈的堂姊妹。不管有几个,贾敏得的是贾母的独宠,尽得老太太真传,是捧在手心,泡在蜜里长大的。

对不起,我已经不知道怎么来形容敏小姐的得宠了,老太太疼她疼的也已经不知道要怎么更疼,只哭叫得出一声心肝儿肉。所以你就使劲想象吧,怎么想都不过分,王夫人已经给了你一个参照,就是跟敏小姐比,三春也就比丫头强一点。我这里再给你一个参照,宝玉。宝玉得宠吧,贾敏比他还要更甚,宝玉得宠一是因为长的象爷爷,二是沾了通灵的光。老太太对他也是疼爱的不行,可是老太太对他的好你都看的到,都想象的到,即便好成这样,也有老太太照拂不到的地方,宝玉该挨打挨打,该被魇被魇。贾敏就不这样,老太太对贾敏的好你无法想象,你都不知道为什么,惹得王夫人对这小姑子一口酸醋含着到她都去逝了还咽不下去,只能含着,后来就成了林姑娘的原罪。

贾敏是书里写的唯一一位按辈分取名的女子。文之敏者,不知黛玉遗传了几分。

     你对一个人好,你是不是想把全世界最好的东西给她。老太太会为敏小姐挑选一个什么样的夫君呢。

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为巡盐御史,到任未久。原来这林如海之祖也曾袭过列侯的,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只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到了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世禄之家,却是书香之族。

林家是世禄之家,袭列侯袭了四世,到林如海是业经五世。列侯这个东西了不得,在秦朝,是二十等爵中最高级别的爵位,也是非宗室成员能够封到的最高爵位,列侯可以自置吏于封地,厉害了,这不就是自成一国的诸侯吗?贾家从贾演贾源封爵国公开始到贾敏这一代是三世,贾珍算是四世的人,但是他袭爵是因为他那三世的老爹撂挑子,他才替补的,从袭爵上讲,还是三世。三世的贾敏和五世的如海,谁家的根基更深厚呢?林家封爵封的比贾家早了两世。

再一个,林家是书香之族,林如海一考还就考了个探花,仕途也顺利,升到了兰台寺大夫的位置,又钦点了巡盐御史,是个肥差。贾家也号称诗礼之家,也确实有人考了科举,还中了进士,只可惜这一位无心经济仕途,一味的好道求仙,官也不要了,家也不要了。政老爷是想从科甲出身的,但天分不够,没读出来,皇上怜念先臣,赐了他个额外主事职衔,后来升了员外郎。高考失败靠关系找工作还是个编外这件事成了政老爷心头的朱砂痣,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拼命想让儿子帮他实现,先是给大儿子找了个校长的女儿当老婆,后又逼二儿子读书把个二爷逼的见了老爹像耗子见了猫。一直到李纨把贾府的基因改良成功培养出贾兰,贾家才正式有了个从科举入仕的子孙。不过贾家的家运出现了断层,袭爵袭了三世,五世才又出来个爵禄高登,太晚了,没承接上。更加上昏惨惨黄泉路近,贾兰没能完成中兴,贾府转型夭折。

老话说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贾家第三世没有抓住诗书传家的机会,也没有听秦可卿的遗言重耕读,终致家业凋零,果然没有过三代。

到这里,林家完全可以说:我封爵比你早,袭爵时间比你长,本来我是比你强那么一点点。但是你是公爵,我是侯爵,你又比我强那么一点点,但但是,我诗书传家,你富贵传家,我还是比你强那么一点点。林家与贾府,一句话,四个字,家、世、相、当。(注:文章所需,爵位之争就忘了诸侯这件事吧,还是从周制的公侯伯子男排位。为了让贾府能赢一局,我也是操碎了心)

有人不服,既然家世相当,为何贾府高居护官符的榜首,林家却榜上无名呢。唉,护官符是金陵的护官符,林家是姑苏的,林如海后来又到扬州当官,当然不会在榜。

然而,不管是五世还是三世,林家和贾家终究都无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败。

林家,“支庶不盛,人丁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没甚亲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五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又于去岁亡了,虽有几房姬妾,奈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可见林家子嗣艰难,败于没有人。

贾家,“人口日多,事务日盛,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个,那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也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的人家儿,如今养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可见贾家上上下下只讲排场讲享受,没人运筹谋划,一代不如一代,败于没有人才。

黛玉进府里面有一个蛮有意思的小细节,或者可以对林贾两府当时的境况窥得一二。老太太传饭,“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堂,便是贾母的后院了。于是进入后房门,已有许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人来,方安设桌椅。贾珠之妻李氏捧杯,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旁四张空椅。熙凤忙拉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坐下,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和嫂子们是不在这里吃饭的。你是客,原该这么坐。”黛玉方告了坐,就坐了。贾母命王夫人也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坐方上来,迎春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纨、凤姐立于案边布让;外间伺候的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饭毕,各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家教女以惜福养身,每饭后必过片时方吃茶,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规矩,不似家中,也只得随和些,接了茶。又有人捧过漱盂来,黛玉也漱了口,又盥手毕。然后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写的吃饭,可是一句都没有写吃饭,大量的笔墨泼在饭前的设桌,捧杯,安箸,进羹,排座,布让……规矩多,排场大,我要上了这个饭桌,肯定浑身不自在,手不是手脚不是脚,哪里还吃得下去饭,哪里还能记得吃了啥。就巴望着赶紧结束。可是,饭毕,还是逃不走,还得坐下来喝茶,茶呢,上两道,第一道不是喝的,是用来漱口洗手的,第二道才是喝的茶。这我就搞不懂了,他们难道吃的是手抓饭吗?我只记得打小儿妈妈老师教的我饭前便后要洗手。林家没有这规矩,不是林家不懂规矩,林家讲究惜福养身,饭后要过一阵才能喝茶,为的是怕伤了脾胃。这是林家的规矩,不花哨,实用。林家人丁不旺,本来子嗣就有限,还一个个身体不好,儿子早夭,夫人早亡,女儿又病如西子胜三分,他自己死时应该也就50来岁。久病能成医,虽然不象贾敬那样要追求长生不老,但林家想必极度渴望有个好身板,自然就注重养生了。

    曹雪芹写吃饭没有一个字真正写吃饭,国公府讲排场直讲到不顾惜福养身,是不是都乱了主次,本末倒置。还有,白先生请注意,林姑娘接过茶不是因为恐惧,而是要随和些,是入乡随俗,是纡尊降贵。

    我看到白先生的细说,也要替曹先生一叹:谁解其中味。

        

今天的胡说八道就到这吧。什么,你说黛玉自己都说了,她是民间的贫民丫头?同学,别耍无赖好不好?你把前句后段连起来再看看好不好?你是男生女生啊?恋爱谈过没有?跟女朋友吵过架没有?跟男朋友炸过毛没有?你知道女孩子使起小性子来有多无理取闹多让人头疼吗?来来来,咱们cosplay一下,用恋爱中小作女朋友怒了的口气把这一段再读一遍,那潜台词呼之欲出:你瞎啊,他是侯门千金,难道我是民间丫头么?我身份低微呀,她跟我玩跟我说话就是自轻自贱自降身份了呀?姑娘我也是侯门千金,凭什么就该让你们取笑了去?你管的宽替她着想,可惜人家不领你的情,你倒打一耙来怪我小心眼,乱发脾气,我见了你的大头鬼,我们两个人撕我们的,跟你有一毛钱关系啊,跑我这里来巴拉巴拉的拉偏架。你这么行,你怎么不上天。。。。。。请允许我“汗~”一个

再者,耍小性子的又不止林姑娘一个,史大姑娘还在那里气鼓鼓的呢:我原不配说她,他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他,使不得。您觉得史大姑娘是奴才丫头吗?姑娘们你们就作吧,看把个好好的宝玉逼得去心证意证,回头试想真无趣,赤条条想静静去了。

但凡真是横亘在心头十分介怀的刺,通常不会被轻易挂在嘴边,即使林姑娘不是在耍小性,她语气平缓地自我介绍说她是民间丫头,宝玉就信吗?湘云信吗?贾府的其他人信吗?正因为这不是真的,正因为其他人不会拿他当真,这自“黑”,她克化的了。

 

林黛玉天生喜散不喜聚,人以为喜之时,她反以为悲。这只怕又是沾哥的荒唐言,不要被他欺骗了去。黛玉固然喜散不喜聚,却绝非天生,她6岁丧母,10来岁丧父。她上学的时候还有两个伴读丫鬟,家教是个进士,贾雨村要当这个家教还不容易,托了关系才进的林家。这是连贾府的姑娘们都没有的配置,宝玉上学也不过是在族人执掌的私塾里。可是到她进贾府的时候,却只剩下两个用着不遂心省力的家人,一个极老的奶娘王嬷嬷,一个甚小的丫头雪雁。这一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以致于林如海不顾癞头和尚“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的苦口婆心,决意把黛玉寄养到贾府?所以,黛玉进贾府时事实上已经经历过荣衰和聚散,贾府的现世繁华何尝不是林家的过往烟云,黛玉是最早看清贾府未来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