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先生说:读书以改变气质为首要。——每当我站在镜子前,欣赏自己独特气质的时候,就觉得自己要继续好好读书。……千善可以这么告诉大家,很多人会把自信和傲慢混淆,也会把懦弱和善良混淆,更会把休息和懒惰混淆,休息只能属于的确付出劳动的人,天天休息不是休息,是一种懒惰。
千善的国庆节准备正常工作,所以提前出来休息几天。像这样的放松对于千善来说是难得的惬意。因为我可以放开我思想的天马,随他翱翔在无限的宇宙,这几天里我没有必要再为我的工作负责,再为某个人的感受负责,但当这些翱翔之后,它会自然沉淀下来,更好地让我把我的工作做好,把使命完成。
千善的老师之一曾国藩先生(当然,他未必承认千善是他的学生,但千善很大方地承认他是我老师,做人要大方,不能太小气我觉得。)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
老师说,君子有三种快乐,第一,读书出金石之声。第二,我给忘了。第三,忙完小憩片刻。千善对这两条的确有深刻感受,所谓读书出金石之声,首先有个前提条件,就是这个书要好,一般的书读不出来,目前流行的文化垃圾几乎找不到这种可读的材料。最好读经典,读很多伟人、成功者反复验证过的东西。举个例子,假如我们读这一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只要你投入进去,就能出金石声。那么我们假如要读一段缠绵的言情小说就很难做到。对于读书,曾文正先生有独到的见解,和千善的见解一摸一样,的确,我觉得一个人可以做我的老师一般都是这样,要很多和我一样,又有很多地方他做的比我好,我知道好在哪里,我也知道我还差多少,这样的人我在面前才会谦虚。曾文正先生说:读书以改变气质为首要。——每当我站在镜子前,看到自己不但很帅,而且有独特气质的时候,就觉得自己要继续好好读书。这是个很重要的观念,读书最主要的目的不是增长知识,而是改变气质,我想这个道理,真正了解的人的确不多,曾国藩是个明白人,所以他的湘军横扫了洪秀全的太平军,而且他还提拔了左宗棠这样的大将,平定了中国的西北边境,最重要的,他培养出李鸿章这样的真正可以临危受难不计个人得失以民族大局为重的国家栋梁,在八国联军的铁蹄蹂躏下,为中国的反击赢得了时间。
他说的另一点,君子的另一种快乐就是在疲惫之后小憩片刻。这句话是曾文正先生日理万机的写照。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远大目标和使命感的男人对生命的独特认识,而且我们可以管窥一下他为自己的信念究竟付出了多少。对此,我想为了自己的梦想真正拼搏过的人们会了解那种感觉,你的确爱一种工作,那是你的事业,你的使命,是你的追求也是你的写照,你不需要比人督促你就会全身心地扑上去为之奋斗,就像沙漠中口渴的人同饮甘泉,但你毕竟是血肉之躯,你的确累了,需要休息,你停下来,深呼一口气,或者洗个澡,或者喝一杯你爱的茶、酒和其他饮料,或者吃一顿可口的饭菜,或者和一群和你同样疯狂的人畅谈天下,哪怕只是望一眼窗外的蓝天,也是十分的惬意。你看看那自己做完的事情,那么的多,那么的丰富,流了那么多的汗水,你会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而这种快感不会属于萎缩不前的人,不会属于无所事事的人,不会属于患得患失的人,也不会属于斤斤计较的人。他属于奋不顾身的人,属于奋发图强的人,属于自我的超越者。的确,如果你整天活在自己狭隘的世界里,不管你怎么休息,也是越休息越累,越保养越苍白,越自爱越堕落,你需要了解休息的真意,休息,从来都是个美好的字眼。在最古老的时候,农民干活累了,汗流浃背,看着绿油油的田野,倚在树上,就是这个“休”字,左边是人,右边是木,这个字古老的解释里有“美好”的意思,而这个“息”字呢,上边是个自己的自,下边是个心,自己的心,体会自己的心,关照自己的心,当劳累之后,倚在树干上,看着绿油油的田野,然后酣畅地闭上双眼,告诉自己今天的自己付出了什么,感受心的美妙,这就是休息。休息的美好,只能属于的确好好付出的人,你付出的越多,汗水越多,思考越多,你的休息也就越是美好,越是安宁,越是酣畅淋漓。千善可以这么告诉大家,很多人会把自信和傲慢混淆,也会把懦弱和善良混淆,更会把休息和懒惰混淆,休息只能属于的确付出劳动的人,天天休息不是休息,是一种懒惰。这样看来,想好好休息也很难,的确,真的很难,所以我劝您早日找到自己的所爱,尽力付出。当你留了足够的汗水后你再来读千善的博客,然后回去照照镜子,那气质真的是与众不同。
一休哥,哎,休息,休息一下。

图是闲暇无事的时候在一张旧挂历上随意所写,贻笑大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