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浪淘沙》评课7(中阳小学 魏老师)
(2009-11-03 22:13:45)
标签:
教学 |
分类: 成长足迹 |
马老师执教的《北京的春节》,我听了两遍,先是在联西,第二次是在送课活动中在我所任教的班级听的,相比之下,第二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课上,马老师用声情并茂的讲解,把学生带到了充满欢乐、热闹、忙碌、喜庆的春节氛围中,充分展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
一、马老师在教学中采用多启发、多鼓励的方法,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亲切平和的语言构建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即使有的同学的回答不尽如人意,马老师也会投以鼓励的微笑。从孩子们高高举起的手与自信的微笑可以看出,虽是初次见面,但师生之间没有距离,是那样亲切自然,这样的的课堂充满了快乐。
二、教学目标明确,突出了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读中感悟。比如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腊八粥所蕴含的意味。不管在座的学生,还是听课的老师都仿佛闻到了腊八粥浓浓的香味。在学习描写腊八蒜的句子时,老师引导同学们抓住“色如翡翠、色味双美”等重点词语细细品味,通过反复读,反复说,品味老舍先生的语言特点。
三、注重把生活的场景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在学生了解了老北京的孩子在春节前要做的三件事之后,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为迎接春节会做哪些准备?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尽管风俗习惯不同,但孩子们盼年的心情是相同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听完马老师的课,我受益匪浅,也让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争取上好每节课。
听完王老师执教的《浪淘沙》后最大的感觉耳目一新。无论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上都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驾驭知识的能力。我觉得,这节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一、反复吟诵,陶冶情操
建议:在学完整首诗后,是否让学生把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完整的说一说(可参照自己的画),这样使学生对这首诗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我想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不断总结,诗歌教学一定会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