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甜甜的秘密》

年级:小学音乐第六册综合课
教学分析:
《甜甜的秘密》是一首朗朗上口、轻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借物抒情,通过饶有兴趣的活动揭示了学生的心理,唱出了对老师的热爱之情。歌曲4/4拍,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较多的运用了八分休止符,把学生一连串“悄悄”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第二乐段以较自由的节奏展开,乐句从弱拍起,曲调的跳进形成高低起伏与孩子的亲切语气非常贴切,表达了学生盼望老师发现“秘密”的急切心情。
三年级的学生,其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因此,我在本课的引导上,非常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并且,通过让学生自己探讨演唱类型,力求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强学生对音乐创造活动的锻炼,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理念: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201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因此,在本课中,我充分利用自己的歌声、琴声、音乐CD、语言等,让学生从各种不同方式去获得听觉上的知识语言,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感悟与情感的共鸣,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逐步养成学生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同时还能不断积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经验。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音乐课堂动态生成。
新课程下的音乐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之间由于个体差异,他们比必然会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趣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面对教学对象的个性差异、课堂情景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多样性等方面的原因,教师就需要在课堂进行中不断动态生成,创设出适宜学生的音乐情境。这样动态生成的创作成果更具有真实性,更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并通过表演,表达出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性,在表演的合作探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其音乐兴趣。
3.知识与技能:能用轻快活泼、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用轻快活泼、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甜甜的秘密》。
教学难点:
较准确地演唱歌曲中带休止符的乐句。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 复习 导入 新课 。 |
1.复习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师:同学们,上课前,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放飞美妙的歌声,仔细体会歌中的情感。 师:刚才,同学们唱得那 |
1. |
通过熟悉的音乐唤醒学生心头真挚、浓厚的尊师意识,为下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
|
2.尊师教育。
师:刚才,同学们唱得那么投入、那么深情。能说说,在演唱时感受到了什么呢? |
2.学生回答。
|
|||
二、学 唱 歌 曲 , 解 决 难 点 。
二、学 唱 歌曲,
解 决 难点。
二、学 唱 歌曲,
解 决 难点。
|
(一) 小 耳 朵 , 真 机 灵 !
|
1.初听歌曲,揭示课题。 师:我今天在你们班主任老师的办公室里发现了一个秘密,听,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秘密呢? 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这真是一个甜甜的秘密。(出示课题《甜甜的秘密》) |
1.初听老师清唱歌曲《甜甜的秘密》。 生:把秘密装在桔子里。表现了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
让学生在聆听中对本曲内容有初步的认识。清唱的形式,方便学生把歌词听得更清楚。 |
2. 师范唱:下面老师给大家唱唱这个甜甜的秘密。你们来体会一下同学们送“秘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
2.学生自习聆听,在老师的演唱中,理解歌曲的含义及情绪。 生:开始悄悄地送,怕被老师发现,后来又急切的想让老师发现。
|
再次以聆听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同时,老师的范唱,给了学生更直观的感受。 |
||
3.节奏歌词问答。 多媒体上出示歌谱。 老师对歌词进行提示性的带读。 教学方法如下图: |
3.学生们模仿老师的节奏,在歌谱上找到相对应的句子进行回答。 |
依然是用聆听的方法,学生们通过对老师节奏的模仿,降低了对一些节奏难点的学习难度,同时,节奏问答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 |
||
http://files.dgjy.net/rrt/user/resource/01/40/01/100410/o.jpg |
||||
4.旋律歌词问答。 师:同学们跟读得非常到位,下面我们加点难度,老师唱着问,请同学们模仿老师的音高唱着回答老师。 (如上图) |
4.学生小声模唱,感受音乐的旋律与情绪。 |
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 学生在聆听中,不自觉接受了节奏和音高的学习,而且,通过单纯的模仿,能够使学生唱得更准确,更到位!同时,还能模仿老师的发声方法,方便让孩子更科学而规范地发声。 |
||
5.难点教学。 ①用听辨法,引起学生对休止符的注意,并唱准歌曲中带休止符的乐句。 师:请同学们分辨一下,老师所唱以下两句歌曲,有什么不一样?(“悄悄地,悄悄地,悄悄地”第一次不带休止符,第二次带上休止符。)
②学生把容易混淆的两句旋律唱准。 师:我发现有两个同学送桔子的方式不同,有个女同学是这样送的:(边做动作,踮起脚尖)
有个男同学是那样送的:(边做动作,缩着身子)http://files.dgjy.net/rrt/user/resource/21/40/01/100412/o.jpg
|
5.①学生仔细分辨,体会休止符给歌曲带来的节奏感。
②学生找出两个乐句中最后一个悄悄地有什么不同,并将这两个乐句的音唱准。
|
利用听辨法,既锻炼了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能加深学生对这个难点的印象,让他们学得更牢固。 |
||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里,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听觉体验,让学生自己理解歌词、感受歌曲情绪,并且利用节奏歌词的对答与旋律歌词的问答,让学生不知不觉就掌握了全曲的节奏,同时在老师的范唱问句中,学生对正确的发声演唱有个更直观的认识。学生以“理解内容——感受情绪——掌握节奏——旋律模唱——难点学习”这种递进式学习,有助于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同时,由于有了老师的示范,也使抽象的音乐更为具体而直观。
|
||||
三、表 现 歌曲,
自 主 创编。
三、表 现 歌曲,
自 主 创编
四 、 感恩教育, 课堂小结
|
(二) 小 歌 喉 , 真 动 听 !
(三)小栋梁,知感恩 |
1.多媒体出示歌谱,播放音乐范唱。 |
1.轻声跟唱。 |
在本环节中的教学中,我认为课堂动态生成是非常重要的,既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还能结合学生的学情组织教学,把充满个性差异的孩子往本课教学目标引导。 |
2.老师用指挥手势,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感与旋律感。 特别是弱起小节的地方更需注意。 |
2跟唱全曲,解决没有唱好的地方,简单认识弱起小节,尽量唱得轻巧。 |
|||
3.钢琴带唱,纠正学生唱不准音准的地方。 |
3.和老师一起跟着钢琴演唱,巩固歌曲的音准。 |
|||
4.歌词,情感演唱。 小朋友怎样悄悄地送橘子的呢?他们后来又希望老师怎么发现他们的秘密呢?请把动作词语照出来,并用自己的动作演示一下吧!
|
4.学生理解“神秘地”与“急切地”两种不同的感情处理。同时加以动作进行演唱。 |
|||
5.师生配合用领唱与齐唱的方式演唱本曲。 老师领唱本曲第一部分,学生齐唱本曲第二部分。
在演唱中,提醒学生用轻快活泼、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
5.学生与老师进行合作演唱。 |
这个环节是为下个环节做铺垫,从师生配合的领唱与齐唱形式,引出各种各样的演唱形式,拓宽学生思路,便于学生对以下环节的探 讨与创作。 |
||
6.学生分组进行探讨,要求各组用自己喜欢的演唱形式去表现本曲。 演唱形式有:齐唱、领唱与齐唱、对唱、轮唱、表演唱、歌伴舞等等。 |
6.学生们进行讨论,并排练队形与动作。 |
本环节继续关注课堂生成。在编创过程中,学生不同的知识掌握情况和不同的个人喜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编创成果。这个环节不仅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空间,还能为师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也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信息交流的产生。 |
||
7.请同学们分组表演。并请同学们对他们的表演进行赞美性的评价,同时给一些小建议。
|
7.学生们分组进行汇报表演。同时进行表扬式互评,并不时提出小建议。 |
|||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课堂动态生成。本环节中,我不管是从学唱部分,还是后面的展示部分,都在教学设计中主动留白,以便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这样做,一来,是为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应对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难点,以学定教,进行针对性教学;二来,是为了更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的智慧得到尽情展现,在学生的分组探讨中和小组合作表演中,老师适时进行引导和帮助,关注他们的动态生成,给学生自主的同时也使课堂流光溢彩。 |
||||
1.欣赏歌曲《飞来的花瓣》,多媒体出示本曲的歌词和歌曲插图。 师:除了刚才同学们表现的演唱形式,我们还有另外一种演唱类型,叫做合唱,就是把一群人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同时演唱不同的旋律,一起来听听吧!
|
1.学生认真看着歌词听歌曲《飞来的花瓣》,仔细聆听歌曲中出现不同声部的地方。 |
拓宽学生的认识范围,简单认识合唱形式。 |
||
2.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师:同学们,你们听出来了吗?这首歌曲是送给谁的?
师:是啊,许多的学生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长大成人,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为祖国的建设发挥着他们的聪明才智。为此,让我们把最美的歌声献给尊敬的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热爱之情。你能用一句最质朴的话表达你对最尊重的老师的感恩之情吗?
|
2.思考并回答问题。 以自己的话语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
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知感恩的高尚情操。 |
||
3.师: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把这种感谢之情用我们的歌声表达出来吧!
|
3.全班深情演唱《甜甜的秘密》
下课!
|
通过爱的教育,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的启发,这时候演唱本曲,一定能够更加动听! |
||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歌曲《飞来的花瓣》,既拓宽学生知识面,让他们初步了解合唱的演唱形式,又在本曲鉴赏中,加深了对学生感恩情操的熏陶,再次激起孩子们对老师的感恩之情,教育孩子要养成知感恩的好品行。
|
教学反思:
一、音乐课应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
201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提倡,音乐课应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我深以为然。因此,在本课中,一来我认真执行以音乐为本的宗旨,在各个环节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同学还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1、“听”。
2、“唱”。让学生在不同的演唱类型中,不自觉地唱熟本首歌曲,并且在演唱过程中了解了众多的演唱类型,拓展了学生知识。
3、“演”。给孩子提供创造与表现的舞台。课堂中学生们兴致盎然,通过小组形式,他们进行合作与探讨,并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用自己小组最喜爱的方式来表现歌曲。这个环节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合作的机会,更让学生在探究中更深层次地理解音乐的特点。同时通过学生们的探讨、排练以及表演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实践性与创作性,在他们的表演实践的成功中,不断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对音乐表演的信心。
4、“育”。本课中,老师以《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作为引导,并通过对歌曲《甜甜的秘密》的教学和对合唱歌曲《飞来的花瓣》的鉴赏,持续对学生进行尊重老师、爱戴老师的高尚情操的熏陶,提醒学生要学会感恩,并且感恩有法。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音乐课堂动态生成。
新课程下的音乐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之间由于个体差异,他们比必然会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趣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面对教学对象的个性差异、课堂情景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多样性等方面的原因,教师就需要在课堂进行中不断动态生成,创设出适宜学生的音乐情境。这样动态生成的创作成果更具有真实性,更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本课中,我不管是从学唱环节,还是后面的展示环节,都在教学设计中主动留白,以便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这样做,一来,是为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应对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难点,以学定教,进行针对性教学;二来,是为了更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的智慧得到尽情展现,在学生的分组探讨中和小组合作表演中,老师适时进行引导和帮助,关注他们的动态生成,给学生自主的同时也使课堂流光溢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