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莞市钟起珍名师工作室培训计划

(2013-10-22 14:21:10)
标签:

钟起珍

名师工作室

培训计划

教育

一、指导思想

    以师带徒,以点带面,逐步拓展,发挥名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建立钟起珍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的培养机制。以人为本,遵循教师成长规律,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立足课堂,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主与交流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反思与提升相结合的原则,在观察体验、学习思考、参与研究、实践总结的反复过程中,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精妙的教学技巧、灵活的教学方法,渗透和辐射到工作室学员与成员的教学中,让名师工作室真正起到培养名教师基地的作用,成为人才成长的前沿地。在我市形成浓厚的教学科研氛围,力争在3年内培养出10名业绩突出的知名中青年教师成为市骨干教师,为工作室创品牌探索出一条科研兴教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二、具体目标

     1.构建一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主持人和名师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构建骨干教师成长的新模式——名师工作室培训教学模式。

    2.建立一个交流博客:开通名师工作室博客(http://blog.sina.com.cn/dgyinanzqz),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使该博客成为工作室的一个资源生成站和成果辐射源。

    3.确立一个研究课题:申报立项一个市级或省级课题作为工作室的教研培训活动等工作的统领,经反复实践,研究出一个有价值的课题成果。

    4.形成一批优秀成果:优秀成果以读书心得、学习反思、教学论文、案例设计、课例录像、教学课件、课题报告、艺术实践、音乐会等形式呈现,力求在科研、实践上对全市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三、团队组成

1.工作室顾问

    伍向平——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艺术科主任、音乐教研员、教授。

    钟善金——广东省文艺职业学院教学副院长、教授。

    田素梅——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音乐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2.工作室主持人

    钟起珍——常平中心小学(负责工作室全面工作)

3.工作室常务成员(6名)

    于洪民:松山湖中心小学(跟岗学员指导老师)

    陈艳琼:南城宏远外国语学校(跟岗学员指导老师)

    张秋萍:东城区莞师附小(跟岗学员指导老师)

    马 菲:常平镇第一小学(跟岗学员指导老师)

    李 林:长安镇第一小学(跟岗学员指导老师)

    王 娟:寮步镇凫山小学(跟岗学员指导老师)

4.工作室实践成员(12名)

    钟传炮(常平中心小学,工作室助理)  潘伟明(企石中心小学,活动策划)

    胡毅(大朗实验小学,教学实践)     刘  菲(大朗长塘小学, 教学实践)

    林超(松山湖实验小学,管乐实践)    胡婧婷(大朗新民小学, 教学实践)

    黄 亮(常平中心小学,舞蹈实践)    林飞军(常平中心小学,教学实践)

    林 珺(常平第二小学,合唱实践)    叶剑波(桥头第二小学,教学实践)

    刘育峰(东城第五小学,教学实践)   杨家玲(企石中心小学,教学实践)

5.工作室跟岗学员(14名)

    刘俊芳(沙田第二小学)             谢兰秀(常平实验小学)

    曹  灿(桥头第三小学)             黄  超(寮步香市小学)

    张冬青(大朗镇巷头小学)           王瑞婷(厚街镇河田小学)

    蔡茂(黄江镇第二小学)             陈宜湾(企石星光小学)

    谭琪英(横沥镇第二小学)           周丽莉(石龙镇中心小学)  

   苏雪岚(沙田中心小学)         刘军良(常平第一小学)

   袁淑仪(石碣序伦小学)         陈小玲(厚街涌口小学)

四、工作职责

  (一)主持人职责

    1.以师带徒形式,负责带10名市级跟岗学员。

  2.负责制定工作室的工作计划和学员培训计划,切实完成培训计划的各项主要任务。

  3.负责对学员进行考核、评估和评价工作,建立工作室和学员档案。

  4.负责总结工作经验,提升理论,推广经验,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5.在培训周期内承担相关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等任务。期满完成1篇工作室学科总结性报告,申报市级以上课题创新成果奖,论文要求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2篇以上。

    6.定期组织学员进行学习交流与外出考察学习活动。

(二)跟岗学员职责

1.根据个人成长目标,制定周期内学习计划和确定研究项目;接受主持人指导,完成主持人下达的学习与研究任务。跟岗周期内,力争每学年有1-2篇论文在市级或省级获奖或发表。

2.积极参与工作室的各项工作,热情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不断学习、积极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出经验,出成果。

3.解剖本人所在学科上存在主要问题,在主持人指导下,提出解决办法及实施方案。

五、工作任务:

1.明确工作室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加强与工作室组员的沟通与交流,打造学习共同体。

2.根据工作室工作主旨与规划,成员及跟岗学员教师拟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明确整体工作目标和各研究阶段工作目标。

3.跟岗学员在跟岗培训期间,听课、评课不少于10节,上课不少于2节(含1节汇报课);要撰写3篇教学反思和2篇读书笔记;每次参加工作室活动必须撰写300字以上跟岗日记,并发表在工作室博客上。

4.参与申报工作室的课题研究,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和教材等,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进行深度备课。结合实践,完成一份教材分析的论文或形成一些经典的教学课例。

5.充分应用网络交流学习研讨,创建钟起珍名师工作室QQ群(142303406),定期实行网络交流,并在新浪博客注册个人教育博客,将个人博客与工作室博客链接,实现资源共享,积极主动参与工作室网络互动学习研讨活动。

6.充分利用工作室图书角,学习教学理论书籍,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反思提炼,将研究感想落于笔端,力争每学年有1-2篇论文在市级或省级获奖或发表。

7.认真参加相关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及教学设计方面的专题讲座,积极撰写论文,提升工作室全体成员、学员的教育教学理论,促进教学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

8.把工作室建设成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科研意识和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的教师团队,全面提升骨干教师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推动音乐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六、培训项目:

1.学习培训2011版音乐新课程标准,加强教材培训,增强教师教学能力。       

2.开设常见乐器(葫芦丝、巴乌、竖笛、口风琴、竹笛等)专项培训,以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

3.开设钢琴即兴伴奏培训(主要针对音乐教材歌曲伴奏),提高教师的即兴 弹唱能力。

4.开设班级合唱教学与声乐培训班,提高教师的演唱能力与合唱教学能力。

5.开设教研示范课,研究实践“体验式”教学模式,共同探讨教研新思路,并进行听课、说课、评课、教学设计等教学能力培训。        

6.加强有效性备课,发挥团队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学科教学综合能力。

7.举行教育教学专题讲座,进行常用简易软件的使用培训(包括音频处理软件Goldwave,视频制作软件“会声会影”,打谱软件TT作曲家,格式工厂等),提高教师电化教学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与专业素养。

8.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指导(包括课题立项、实践研究、结题、课题成果奖申报等),以课题为引领,优化教研模式,实行以点带面,促进学科教育科研的发展。 

七、主要措施:

(一)求真务实,打造“精品”课程

1.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1)更新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形成良好教育行为,树立全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

(2)在音乐课堂真正实现开放、互动、高效的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要求的课堂音乐教学。

(3)形成一套连续不断、学校社会互补,传统强项形成特色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具有工作室特色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方法体系,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文化和先进教学理念。

2.开展有工作室特色的音乐教育科研项目。

(1)在课题引领下,形成完整的学科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有效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发展。

(2)普及简易乐器进课堂,开展器乐教学、班级合唱教学、音乐听赏教学等相结合的专题实验研究。

(3)开展课题的研究,解决其音乐教育教学中的有关问题。培养和建立一支既能教学、又能研究的学员教师队伍。

3.巩固和发展课外、校外艺术教育阵地,加强传统艺术进校园、进课堂活动。

4.开展以工作室为平台的音乐课程的交流与合作,与各地市共生共荣,形成生态式的艺术教育联合体,以良好的艺术教育大环境来促进艺术教育发展。

(二)研训结合,打造“名优”教师  

1.拓展激励机制。建立名师档案,要求每位教师要认真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确立个人发展方向和目标,明确任务。充分发挥荣誉称号的感召力、充分发挥竞赛活动的作用、充分发挥定期考核的功能。

2.提高业务水平。首先,以活动促发展。定期开展读书活动,每学年提倡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要求写出读书笔记。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沙龙式专业技能培训。鼓励教师根据学校实际、资深专业特点长期开展有益学科建设和发展活动,要求每一位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模仿优秀教学课例,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充实、完善和历练自己。

3.实施名师导师制度。在培训中,工作室成员对学员要进行传、帮、带,要定期听、评学员的常规课,学员要听成员的常规课。课后总结教学得失,写教学后记,明确主攻方向,并进行交流。使学员迅速成长为业务型、科研型、有发展潜力的教师。

4. 开展教育研究。每位工作室成员必须参与或主持一个研究课题,提高工作的科研含量。要求成员、学员每学年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力争每年至少有一篇文章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