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校实现高位发展的六个关键词(读书摘要)

(2013-07-05 10:17:00)
分类: 书海漫步

http://s2/mw690/5333a0bfte0c05e1e8171&690

读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校长陈姗

《学校实现高位发展的六个关键词》所得

 

     学校如何走出高原期,是困扰许多校长的重要课题。也许关注并把握好这六个关键词,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一、文化

     我曾把中美教育的主要差异概括为四句话:不在制度而在文化,不在方法而在观念,不在设想而在行动,不在宏观而在细节。其中,文化是核心问题。什么是学校文化?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

     未来学校的竞争将是文化的竞争。作为校长,我认为需要关注两点:

     首先,不能把学校文化当作与课程建设、教学管理、教师发展等平行的一项工作来抓,要把文化视为学校所有工作的基础。

     其次,文化建设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树立科学、理性的工作态度。我校提出“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二、课程

     课程与教学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前者研究“教什么”,后者研究我们“怎么教”。关注课程建设,我认为要注意两方面:

     一是学校要有课程建设意识。我们要培养的是有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小学生,什么是人文素养?简而言之,就是重视人、关心人、爱护人。什么是科学素养?简而言之,就是讲客观、讲规律、讲理性。“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幸福人生应该是智慧的人生、健康的人生、多彩的人生……我们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我们应该经常反思,学生的考试成绩好,就算有质量了吗?如果我们的教育没有为学生形成“深厚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打好基础,那我们的教育就很难有质量可言。

    二是要引导教师树立课程意识。多年来,我始终认为判定研究型教师的重要标准是看教师有没有课程意识。我们身边有很多优秀教师,他们做了大量公开课、研究课,在一定范围内已经有了较大影响力。还有一些教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成绩总是特别好。应该肯定他们是优秀教师,但我们也要看到,他们所拥有的主要是某门课程的教学执行力,而不是课程开发能力!我总爱对老师们说:我们不要只是研究怎样让学生顺利地把“面包”吃下去,最好能研究今天的学生吃“什么”更合适。显然,前者是在研究教法,而后者是在研究课程。我认为,教育发展到今天,无论学校还是教师个人要想有所建树,必须在课程开发上有所创新。教师具有了课程意识,学校具有了特色课程,一所学校才可能形成真正的品牌。

    三、质量

    抓质量并不等于无休止地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加大作业量、增加训练强度。我笃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某台机器总是生产次品,我们会想办法调整这台机器,而不是靠增加使用这台机器的时间来达到目的。教学上,我倡导要通过评价引导教师把提高教学质量的着力点转移到研究教学方法上来。我们引导教师研究常态教学,对于“备、教、辅、批、研、考、思”等常态教学的评价,采取“期初公布评价方案,平时注重检查指导,随时反馈评价结果,期末表彰推广优秀”的方式,在教学中提倡“五个关注”:关注每一名学生,关注每一本作业,关注每一堂课,关注每一次教研活动,关注每一次测试。

    教育既为人的发展服务,又要为社会发展服务。基于此,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教学,应从发现每个孩子独特的发展潜质开始;教师的责任,就是呵护和润育每个孩子的发展潜质;我们既要关注孩子的当前,又不失对其未来的洞察。”

    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加强对教法和学法的研究,“执着但不片面,扎实又不失灵活”。为学校实现高位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开放

    如果还是抱着“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思想,永远不可能实现学校的高位发展。教育发展到今天,开放办学已成必然。开放办学,并不是指带着教师和学生到教育发达地区或国外转一转,开阔一下视野就达到目的了。我个人认为,开放办学主要是指办学者要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放精神。中西方教育思想有很多不同,我们非常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西方则非常重视创造能力的开发。以美术课为例,我们主要是教孩子画画的技能,因为我们认为孩子掌握了技能,以后长大了就可以创作了;而西方人则强调引导学生画出自己的感受,他们认为美术技能以后可以补,但是没有创造能力却将一事无成。

    怎样找到中西方教育的契合点?怎样从先进国家的教育中汲取有用的东西为我所用?……如果我们还没有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可怕,但作为校长若果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就太可怕了。我们要关注西方的教学思想、课程理念,尽可能把国外先进的课程和教学理念引入我们的课堂,实现中外教育的有机融合。

    五、品位

    偶尔听到经商的朋友谈到,同样是做大米生意,日本的船到港后打开船舱,一包包的大米码放整齐,干净利落;而有的国家的船到港后,打开船舱,一摞摞的米包之间到处散落着大米,给人的感觉机器不好。其实损失的大米也就两三包,但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极为糟糕。这个故事对从事教育的我们也有借鉴意义。

    一所学校是否优秀,不光看理念是不是先进、硬件是不是到位、质量是不是过硬、特色是不是鲜明,还要看管理的细节。校长要尽可能树立“管理无小事”的观念,重视管理细节和管理过程。要始终遵循“教育无小事,品位一定是在细节中兑现”的原则,努力使“严谨而富于理性”属于每一个教师。

    六、反思

    高质量有时会成为学校发展的潜在阻力,鲜花和掌声包围下被良好的社会评价所迷惑,由此,听不进不同声音,甚至会自以为是、妄自尊大。因此,保持冷静的反思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1.对学校整体工作进行反思

    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勾画未来的发展蓝图是头等大事。要有新境界、新视野。

    2.引导教师进行反思

    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学习哦啊实现高位发展的保障,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教师反思。反思是教师追求自由、自主和解放的重要途径。我们鼓励教师与自己对话,在对话中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鼓励教师与同伴对话,在对话中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鼓励教师与专家对话,在对话中考量自己的质疑精神。教师成为独立思考的人,是学校成功实现高位发展的标志。

    3.校长自我工作的不断反思

    套用美国心理学家汤姆吉诺特的一句话:“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这话本来是说教师的,我认为用在校长身上也很合适。校长的情绪可以左右学校的气氛。校长拥有巨大的力量让教师们过得痛苦或者快乐,校长可以成为折磨教师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教师的火花;校长可以带给教师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渐化解,一名教师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嚣张的态度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校长应当把反思当成一种习惯。我们应该不断地追问自己:你是否体会到了教师们的感受?他们是快乐,还是痛苦?你是否关注到了教师们的发展?他们是进步,还是停滞?只有反思才能让我们不断追问教育的本质与规律,才能确保我们思维的严谨和理性。

 

 http://s3/mw690/5333a0bft0c783b99fc0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