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黄芪是补气药,不过黄芪究竟是怎样补气的呢,大家可能就不太了解了。
今天我们就聊聊黄芪吧。
问:我知道黄芪是补气药就好了,干吗还要知道它是怎样补气的呢?
答:补气药种类很多,光是大家熟悉的就有甘草、党参、人参、白术等。在气虚时,我们当然不能随机选一个就用不是?所以,一定得了解这些补气药自身的特性,才能够在合适时选择合适的补气药。黄芪和甘草虽然都属于豆科植物,不过与甘草相比,黄芪显得稍微娇气一点,喜欢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对生长环境比较挑剔。而且,与甘草略微皱曲的叶子形态不同的是,黄芪的小叶长得很平整,伸展的弧度柔和,所以黄芪就是一股流畅而柔和的、偏流通的气,而且黄芪的气比甘草的气更淡、更轻灵一些。在临床上,我们应该根据黄芪的这些特性来运用。
问:那你说黄芪有哪些应用呢?
答:我们先来谈谈黄芪是如何补气的。因为黄芪的生长特性,它自然而然地具有一种清香绵软之气,同时带着一股缓缓流通之势,这股气势跟人体中土气雍容缓和的特性是非常接近的,所以黄芪可以用来补气。
黄芪能够固护肌表,就像人体卫气的作用一样,能够把很多气血比较虚、不能流通所导致的肌肤、肌表方面的问题处理一下,因此黄芪是外科治疗痈疽等皮肤病的用药,常被用来托脓生肌。
黄芪的气清淡、顺畅,又与小孩子清纯柔和的气及其相似,于是黄芪对于孩子患的虚证疾病,确实有不错的治疗效果。《神农本草经》认为“黄芪主小儿百病”,其实就是用黄芪这股气补足小孩子的正气,自然达到“邪不可干”的效果。
不过,因为黄芪的气很柔和,所以对于一些比较严重的郁结,就不足以推动了,所以黄芪的祛邪的功力很弱。如果气虚是由结滞引发的,那就不能用黄芪了。尤其是遇到气滞和气结,需要破气的时候,黄芪是禁用的,因为黄芪可能会加重气郁。所以,虽然黄芪的药效比较柔和,但也不是能毫无顾忌地使用。
问:那黄芪怎么用呢?
答:在用之前,先要选品质好的黄芪。药店里能买到的黄芪饮片,一般都是斜切片,这样的切片更有利于黄芪药气的溶出。比较好的黄芪是淡淡的黄白色,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捏在手里柔韧性很好,所以越好的黄芪,这种绵软的感觉越明显。黄芪的气很柔和,所以如果是用黄芪来补虚的,那么需要用量是比较大的,一般都要用到二三十克以上,虚损严重的可以用到60克甚至更多。
黄芪只要用量足了,对于单纯的虚证见效非常快,不过来得快去得也快,药效不够持久。可以说黄芪补的是肌表与藏腑之间的流通之气,如果需要补五藏之气的时候,就要用人参了。相对来说人参的补气效果更为持久。
最后,我们用《神农本草经》中关于黄芪的描述来综述黄芪的作用:“黄芪,味甘,微温。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相信大家以后用黄芪就更有针对性啦。
转自《中国家庭报》李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