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点穴救命 止心绞痛 朱小宝
(2017-03-07 15:09:33)
标签:
转载 |
分类: 百草课程 |
原创
他的病因有以下几点
(1)寒邪内侵 寒主收引,遏制阳气,使得血行不畅,发为本病
(2)饮食失调
饮食失节,过食肥甘厚味,或者嗜烟嗜酒,导致脾胃损伤,运化失调,聚湿生痰,上犯心胸,阻遏心阳,气机不畅,心脉痹阻而发为此病。
(3)情志失节
忧思伤脾,脾失健运,聚湿成痰;郁怒伤肝,肝气瘀滞,甚则气郁化火,灼津成痰。气滞和痰阻均可使血行不畅,心脉痹阻,而发为胸痹。
(4)劳倦内伤
劳倦伤脾,脾虚失运,气血化生无源,心脉失养而胸痹;或者积劳伤阳,心肾阳微,鼓动无力,熊阳不振,阴寒内侵,血行不畅而发为胸痹。
(5)年迈体虚
年过半百,肾气自半,精血渐衰,肾阳虚衰,则不能鼓舞五脏之阳,肾阴亏虚,则不能润养五脏,心脉失于温养而发为胸痹。
老人这是发病,与其夜半如厕,受寒有极大关系,再加上过年疲劳,内外病因相加,从而导致犯病。
宝宝 穴位急救心法
当然,如果随身携带着硝酸甘油或者速效救心丸,舌下含服可以马上缓解症状。但是如果没有携带药品,我就把这个中医急救方法介绍给大家。
我让老人按压的三个穴位,分别是中冲,内关,极泉全在心包经上。
我们先介绍一下
中冲(井穴)
【位置】在手中指之端,去爪甲如韭叶陷者中。(《甲乙》)
【取法】在手中指尖端之中央取穴。
【局部解剖】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胃成的动、静脉网;为正中神经之指掌侧固有神 经分布处。
【主治】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
内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
【位置】在掌后去腕二寸。(《甲乙》)
【取法】仰掌,于腕横纹上2寸,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取穴。
【局部解剖】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
《玉龙赋》取内关于照海,医腹疾之块。
极泉
【位置】在腋下筋间动脉。(《甲乙》)
【取法】上臂外展,在腋窝正中,腋动脉跳动处。
【局部解剖】在胸大肌的外下缘,深层为喙肱肌;外侧为腋动脉;布有尺神经,正中神
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臂内侧皮神经。
【主治】心痛,胸闷,心悸,气短,心悲不乐,干呕,胁肋疼痛,咽干烦渴,目黄,瘰病,肘臂冷痛,四肢不举。
中冲穴在指尖,直接掐就可以。极泉穴在腋窝动脉处,用力向上按压,内关穴在手腕两筋中间,急则掐,缓则压。当然最高明的将军,是不让士兵处于危险,医生也是如此。我在推荐三个穴位作为心脏保养。
分别是神门,太溪和至阳,还是先定位
神门
《腧穴学》杨甲三等主编
神门(原穴、输穴)
【别名】兑冲、中都(《甲乙》);兑骨(《难经》);锐中(《聚英》)。
【位置】在掌后兑骨之端陷者中。(《甲乙》)
【取法】仰掌,在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取穴。
太溪(输穴、原穴)
别名】吕细(《大成》)。
【位置】在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者中。(《甲乙》)
【取法】在足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至阳
【位置】在第七椎节下间。(《甲乙》)
【取法】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约与肩胛骨下角相平。
生活习惯篇
1 绝对不搬抬过重的物品
搬抬重物时必然弯腰屏气,这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与用力屏气大便类似,是老年心绞痛人诱发心梗的常见原因。
2、保持良好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心绞痛患者应注意要心胸开阔,凡事泰然处之。切不要为一点小事,而大动肝火,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心态。
3、洗澡要特别注意
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水温太热可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大量血液流向体表,可造成心脑缺血。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洗澡间一般闷热且不通风,在这样环境中人的代谢水平较高,极易缺氧、疲劳,老年心绞痛患者更是如此。心绞痛程度较严重的病人洗澡时,应在他人帮助下进行。
4、气候变化时要当心
在严寒或强冷空气影响下,冠状动脉可发生痉挛并继发血栓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气候急剧变化,气压低时,心绞痛病人会感到明显的不适。
5、劳逸结合
应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不要劳累过度。走路、上楼梯、骑车宜慢,否则会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增高,诱发心绞痛。饱餐后不宜运动。寒冷会使血管收缩,减少心肌供血而产生疼痛,应注意保暖。性生活时处于高度兴奋,血液循环加快,全身需血量增加,而冠状动脉供血则相对不足,极易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塞,故宜严格节制。在心肌梗塞完全恢复后,房事宜控制在每月1~2次。
6、服药
心绞痛发作的时候要立即服用硝酸甘油,方法是舌下含服1~2片,这种药也可以在心绞痛发生之前服用。
7、注意饮食
心绞痛患者应注意饮食,不要天天都吃肉,应少吃富含脂肪、胆固醇的食物,尽量控制糖的摄入,多食水果蔬菜,多吃鱼,可喝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