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与痛苦说分手

(2015-05-13 17:44:01)
标签:

健康

坤鹤百草堂

李玉宾

中药

中医

分类: 《李玉宾传统中医师承班》

喜而不留,怒而不迁,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和也,是谓无欲。——题记



   人类创造了很多的祝福语。虽然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语言、风俗、文化各不相同,不过这些不同语言的祝福语表达了人类对于生活的美好向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渴望,似乎是人类的天性和传承。

   不过,生活却似乎永远不尽如人意,“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而剩下的那些也常常会“乐极生悲”,也许就是因为生命并没有那么美好,关于“美好”的向往才会成为文学和艺术永恒的主题之一。人们总是感叹如果能够活在一个没有痛苦的世界该多好。

   洛伊斯女士就描述了这样的一个“乌托邦”的社会。她的小说《The giver》所描述的世界中,人们就没有任何痛苦的记忆,人们之间没有差别,生来就有工作,有住房,甚至有婚配的对象,一直到这里听起来似乎都很不错。不过,随着小说的深入,我们却慢慢发现自己并不想生活在这样的社区里面,因为这个社会同时没有欢笑,没有爱情,没有音乐,甚至不能用任何描述感情的词语,孩子是否能够活下来是由标准化的程序来决定的。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没有任何痛苦和快乐记忆的人类,无法准确的做出决策,所以这样的社区需要一个记忆传授人,拥有从古到今所有人类的一切记忆,帮助大家在必要的时候做出决策。这部小说让我们正视痛苦和恐惧,就是人类历史的记忆,无论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能够帮助我们去认识自己和世界,能够帮助我们种族的延续,能够在关键的时候帮助我们做出适合生存的决策。

   现代科技发展的功能之一就是让我们能够放大和延长快乐,而减少痛苦,但是不幸的是,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的人数却不断地增加,而人们能够感受的快乐却越来越少。酒精和毒品不只麻醉了痛苦,也麻醉了快乐;当快乐的获得轻而易举的时候,我们对于高品质快乐刺激的需求却越来越高。也难怪现代人的嗜好越来越粗鲁和奇葩,人们越来越追求刺激和心跳,也许有些人甚至只能通过这样的生活才能感受到自己活着吧。我们在排斥痛苦的同时,也就剥夺了自己轻而易举享受快乐和幸福的权利。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在自己给自己的周围竖起来栅栏。

   之前看美剧,有一句话台词给我的感触很深,就是不相信魔鬼的人其实也不是真的相信上帝的存在。所以如果我们想要感受到美好和快乐,那么丑陋和痛苦就会永远伴随我们左右,无处可逃,避无可避,既然这样,也许消除和逃避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了。李老师说,学习中医就是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感知力,用心去感受自然、感知世界、感悟周围环境。而随着感知力的提升,我们发现我们其实慢慢地能够更敏锐地感知周边,包括美好和丑陋,包括快乐和痛苦。而我们的修行和修心就包括如何在这些美好、快乐和丑陋及痛苦中全身而退,最后达到题记中所说的“中和”的状态。也许从我们正视和接受痛苦的那一刻开始,痛苦也就没有那么难熬了。你觉得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