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题记
学校生活单一重复,每天早、中、晚,我都要走在从宿舍到食堂再到实验室的路上,这条路不算短也不算太长,路上会经过食堂门前的小花园、宿舍区、校医院、网球场、足球场、操场、篮球场、垃圾场最后到达实验室所在的楼,这样的路一走就是三年。
由于实验室搬到了更远的地方,光路上就将近二十分钟,不过摩羯座不会允许空闲无聊的时间出现,于是慢慢地这条路就成了“思考”之路。我几乎是在人醒的那一刻,很多念头就蹦出来了,然后伴随着洗脸刷牙吃饭,直到走在这条路上便到达了一个高潮,各种念头在脑中回响激荡,然后,在走进楼门的那一刹那全部销声匿迹。
从去年认真开始接触中医开始,这种思考渐渐开始与天地自然和传统有关。课程的作业,名言精髓,都是在这条路上完成了构思与发酵,甚至进行了一些独属于我的深入思考。偶有所得,就会带来一天的好心情。
忘记是哪一天了,也是在这条路上,突然想到一个难题,然后就看到了校医院门前的月季,突然间就想明白了,那种全身舒畅的感觉至今回忆起来还酣畅淋漓,不过那也是我第一次发现医院门前竟然种的是月季。也许这就是第二次转变的序曲吧。
从那次开始,“思考”之外,我关注起这条路上的那些之前由于“思考”没有看到的东西。立春还没几天,排球场旁边的灌木丛就露出了新芽,一派勃勃的生机;夏天,7号楼前的那一丛雏菊开得绚烂,披着夏日晨曦的阳光美得像一幅画,让人陶醉;秋天,一场很急的秋雨会打落大半树叶,但并不是所有的树叶会在同一时间落下,从一棵树掉光叶子到最后一棵总有不短的时间差;冬天,静谧、沉静、肃杀,即使没有雪,冬天也美得让人回味。慢慢地,我开始观察那连续几天在同一个地方出现的飞虫,开始在走过灌木从的时候伸手去感受那一份清凉的绿意,开始站在树下聆听躁动的蝉鸣和清脆的鸟叫,开始在走过篮球场的时候刻意观察爷爷们耍空竹矫健的身姿,开始在正午的阳光下伸出手臂,欣赏那一点点汗的晶莹。晚上劳累的一天结束后,天空中那或皎洁或凄冷的月光,灌木丛中晚上出来活动的一窝小猫,宿舍楼里经常迎接我回来的那只大黄,都让一天的生活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就在前几天,还是这条路上,抬头望望改建工程的喧嚣水泥和大型机械,再扭头看看那开得万分耀眼的美人蕉,瞬间感慨万千。同样一条路,当你选择看了什么,你对这条路的印象就是什么,而就会留下什么样的回忆。我们的现在是过去的选择打造的,而我们的未来会由现在创造的回忆构建。
很多人问我,你学习中医和传统文化,又没办法考医师资格当医生,花精力、花时间,还花不便宜的费用,到底是图什么。现在觉得,除了能使自己和家庭获得更利生存的医学知识以外,就是慢慢得到这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少了烦闷,多了淡然;少了抱怨,多了感恩;少了孤傲,多了交流;少了焦躁,多了平和。而就是这些“少”的“一点点”和“多”的“一点点”,让我在跟周围人同样的环境中就那么平和了“一点点”,自信了“一点点”,也就幸福了“一点点”。而这“一点点”,就绝对物超所值,此生无憾了。
后记:对有些人来说,这些可能并不算什么,可是对于我来说,这样的改变绝对是根本性的。曾经,我是一个去亲戚家和逛街都认为是浪费时间的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宅女,总是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喜欢改变计划,所有的事情都追求目的性。如果不是接触到中医,也许直到现在,我还会是一个万分纠结的人,怀揣着孤傲强装笑脸面对身边的一切。所以有的时候,我会觉得自己是倒着活的人,从记事开始就是一个小大人,小心谨慎观察周围的一切,别人的每一句话都要思考背后的意思,活的真叫一个累啊,反而现在,开始活得像个孩子一样,越来越放的开、放得下。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医非典型成长方式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