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
今天给大家讲一位26岁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这个小伙子从小体弱,患过肾炎,儿时经过西医激素治疗及控制蛋白低盐饮食后,指标都正常了,但是体质差。
前不久他出差,路上吹了空调,受凉后一下车,就出现了尿痛、尿血的症状。当天恶寒、高热,伴有寒战、腰酸、腰疼、腿软乏力等。在外自行治疗后,发热好了,但仍有尿痛,血尿,失眠、乏力、腰痛、口渴等症状,一直持续了一周的时间。
就诊时,汗多,额头最为明显,下半身无汗,这是上热下寒。舌头红紫色,舌苔厚腻,食欲很差,容易腹胀。如果从西医的观点来看的话,就是急性肾盂肾炎。从我们中医的角度来看的话,外感寒邪入太阳膀胱腑了。夏天毛孔是开散的,吹空调后,气容易闭住。闭阻在太阳膀胱经就会出现恶寒、发热等症状。闭在太阳膀胱腑,就会出现小便的问题。排尿是要一气的推动,这一气就是我们讲的左路的升发之气。现在这个气被寒邪郁滞在膀胱腑气了,小便就很会出现问题,排尿困难。郁滞在血分的话,就出现血尿。
人体的任何地方都是有气在流通的,气郁滞在血分,郁而化热,会灼伤血道,出现血尿。这是外感寒邪从太阳经病传到太阳腑病了。这时候我们要怎办才能把阳气升达上去呢?以前的话我会用些柴胡、丹皮化血分的热,白芍敛肝气,桂枝不用,或是最多用
0.5克。舌苔比较腻的话,用些茯苓把湿气利掉。下焦的热,我们用些猪苓、泽泻来泻一下。这次我换了个思路,这个患者的右关脉是有滑象的,湿浊阻碍中焦了,额头多汗,下身无汗,说明上热下寒是由中焦阻碍导致。
舌苔厚腻不一定是食积。中焦的运化,需要木气推动,只有肝气缓缓升达后,中焦才能正常的运化。这个患者的肝气是处于盗泻的状态,不能正常升达,导致了中土运化失常而致舌苔厚腻。
所以看病既要抓住主证,还得看到主证后面的一气周流的情况来用药。所以我用了方子如下:
姜半夏9g,黄芩15g,黄连7g,干姜5g,红参3g,生甘草9g,猪苓6g,茯苓12g,泽泻6g,阿胶3g,血余炭15g。三副。
这个方子是半夏泻心汤加上猪苓汤为主,加上了血余炭。虽然是肝气不升,但这里不合适用上升达的温药,因为中焦湿气较重,用了温升的药不容易把肝气升达上去,反而容易加重风木的盗泻。这里的黄连是可以收敛湿气的,干姜运化中土。猪苓、泽泻化中土湿气的同时把下焦的湿热也利一下。血余炭主要是凉血止血的作用。
3付吃完后患者的小便不痛了,还有少许的尿血,双腿开始有力了,腰酸痛也减轻了,口渴也减轻很多了。头上的汗已经不再一直冒了。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这个患者双脚乏力,不一定说明他就是虚证。在临床久了后会发现慢慢就没有了鲜明的虚实概念了。虚实是个相对的问题,这个病人首先肯定是虚,要不然他就不会说吹一下空调就尿血了。但是由受凉导致的下肢乏力,就不一定是虚了。如果是虚的话,不可能3付药就好了。作为医生来讲的话,不要随便给患者安一个虚实的帽子,我们应该用一气流通的观点来看问题。患者往往不是单纯的虚或实,虚实夹杂的病情为多。这个患者就是中焦不运,导致上下焦不能顺利的沟通,下焦就没有来源而导致的乏力。
这个患者这次再来复诊的时候,我还是原方再让他吃了。我想效果应该会更好。
从这个病案中我反思了下面几个问题:
1.在我们应用黄元御老先生的方法治疗疾病的时候,我们的左路是无时无刻不在升的,右路是无时无刻不在降的。但人是离不开情感和社会的。这个理论放在这个时代来讲的话,左路还是分秒都在升的,但是右路就不一定都是分秒都在收敛的,因为这个时代的人太躁动,欲望太多,比如我一旦熬夜就会导致右路收敛的不好。我们只要一烦躁也是右路不降了。
2.人体中土是非常重要的。中土是连接上下焦的纽带,是整个一气周流的中心的。所有的药都得经过中土的运转后,才可以发挥升降的作用。为什么半夏泻心汤里面不用茯苓来利湿呢?要把湿气利下去的话,就得用上黄连,因为黄连虽然是苦寒药,但是它是收敛湿气往下走的很好的药。
3.从医生的角度来讲的话,我们既要治疗患者身上的主要症状,但不能被患者的主诉给蒙蔽了眼睛,要站“远”一点看患者,把握大象。要透过患者的表象知道一气周流的情况来用药,这样才能更准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