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议科学
(2014-05-31 20:13:59)
标签:
健康坤鹤百草堂李玉宾 |
分类: 《李玉宾传统中医师承班》 |
最近一两年,有很多人在质疑我,为什么一个接受科学教育这么多年的年轻人,会如此相信中医,甚至是一些被很多人定义为“伪科学”或“迷信”的东西。我一般只是笑笑,说是就是喜欢。其实这个时候只有一个问题就可以马上反客为主:
科学是什么?
这个问题甚至会难倒很多从事科学事业多年的科学家。因为,从根本上说,这不完全是一个科学问题,而是一个哲学问题。然而,目前状况就是很多人都根本不太了解科学是什么的时候,就成为科学迷,而且排斥非科学的任何事物,这本身就不能称为一个科学的态度。
《被禁止的科学》一书导言中,作者说了这样一个例子:麻省理工的几个学生成功地用电脑将一系列毫无意义的混乱句子组合成了看上去像是学术论文的文章。并且把这两篇假的学术论文发到了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举办的系统、控制、信息的世界综合大会上去。而他们自己也吃惊的是,其中一篇《挖土机:接触点和多余度的典型一致性的方法论》被大会定为了报告文章。即使抛开这些专门“捣蛋”不提,很多科学研究本身也是漏洞百出,毫无逻辑。所以该书作者会直言:当今掌管权威科学城堡的那些所谓的权威人士,他们的评判常常是骗人的。而另类科学也不是那么不可信。而一个名为路易斯芬克尔斯坦协会(Louis Finkelstein Institute)的社会和宗教信仰调查,有接近60%的医生反对“人类进化是自然选择,而与超自然的因素无关”。因为医生知道太多身体具体工作的实际情况,所以不能接受达尔文主义所给出的简单定理。更别提我们印象中科学至高无上的美国科学家中也有三分之一承认在最近三年里有过不遵循那些可以保证他们的研究真实性的规矩。(本段例子来自《被禁止的科学》一书)
不知道看到此段内容的其他人会怎么样,反正当时我的反应就是脑中飘过一句话:“阳光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原来饱受诟病的中国学术界的各种不靠谱也根本不是原创。
作为一个科学界的小喽啰,对于“科学是什么”的终极问题,我也无法给出答案,不过在我锲而不舍的寻找中,我终于明白了科学不是什么。
首先,科学不是真理。很多科学工作者都会忽略这个问题,就是其实科学只是探索真理的一种逻辑化的方式,而因为受到各种观察条件的限制,科学结果跟真理还是有差别。所以才有各种科学方法来评价准确度和精确度。在西方,科学的概念是这样界定的:科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近似描述,这个描述并不一定绝对正确,但它对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足够用了。在中国,跟科学相对立的是“迷信”,可是实际上“迷信”是一个动词,表示的是一种对某种理论痴迷的状态。也有“科学迷信”的存在。在国外,“科学迷信”被称为科学唯物主义。一个科学的唯物主义者相信事实是唯一的真理,宇宙当中的任何事物,包括意识,都可以用一种物理的原理来解释——没有超自然原因,没有目的,没有生命的意义。
其次,科学不能脱离哲学而存在。在现代中国,哲学被统称为政治课程。我们的教育虽然从小就一直有政治课程,但是却没有培养出科学工作者的哲学思辨,缺乏最基本的哲学素养。所以对课本中的那些“哲学是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解也并不是很深刻。其实真的是什么样的哲学体系创造了什么样的学术思想,产生了什么样的科学和文化艺术。(如果有机会会对这个做进一步认识说明。)
最后,科学中也有艺术。科学被认为是具有客观性、逻辑性、可重复性和普遍性,而艺术确实一个需要直观、灵感,具有创造性独特的事物。有人会说本质上,这两点就是不相容的,但实际真的是这样吗?作为实验室一线人员,我是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那个师兄真厉害,别人跑不出的蛋白到他手里就跑出来了。老师也经常如此批评自己的学生:人家怎么就能做出实验,实验结果还不错,你怎么就不行。而很多科学界的大家都或多或少有艺术方面的爱好和素养就更能说明问题了。这里,观察和实验本身虽然是客观重复普遍的,可是怎么能够让观察和实验达到这样的条件确是需要一点点灵感与直觉。所以,美剧中对于一个手术的最好评价是做的像是艺术品。
在现代社会,可以说,是科学创造了我们现在的生活,科学的作用不可磨灭。而在这样的作用之下,往往会掩盖科学的一些问题,甚至有些人会认为科学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无所不能,甚至排斥和打压所有其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种做法就从根本上违背了科学的精神。
最后的最后,请允许我用神经学家斯达特菲尔斯坦TED上题为《对无知追求》演讲中一些名人名言作为结尾,说明即使在科学认识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The Scientific Method vs. Farting Around ... in the dark. (有些科学研究方法其实就是在黑暗中四处排气。斯达特对某些科学方法的形容)
(Marie Curie 居里夫人) One never notices what has
been done; one can only see what remains to be done.
人应该注意还有什么不知道的而不是已经知道的。(居里夫人在获得第二个硕士学位后写给弟弟的信)
(James Clerk Maxwell 麦克斯韦)Thoroughly
conscious ignorance is the prelude to every real advance in
science. 完全自醒的无知是每一次科学进步的前奏。(麦克斯韦在爱因斯坦纪念酒会上的致酒词。)
(Georgette Bernard Shaw 乔治伯纳德)Science is always wrong. It never solves a problem without creating 10 more. 科学总是错的,只有在创造了10多个问题之后才能研究出一个问题。
(Ervin Schrodinger 薛定谔) In an honest search for knowledge, you quite often have to abide by ignorance for an indefinite period.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一种无限的无知状态来诚实的获得知识。
(W.B.Yeats 威廉巴特勒叶芝) Education is not filling buckets; It is lighting fires. 教育不是填满篮子,而是要点燃火苗。
科学是什么?
这个问题甚至会难倒很多从事科学事业多年的科学家。因为,从根本上说,这不完全是一个科学问题,而是一个哲学问题。然而,目前状况就是很多人都根本不太了解科学是什么的时候,就成为科学迷,而且排斥非科学的任何事物,这本身就不能称为一个科学的态度。
《被禁止的科学》一书导言中,作者说了这样一个例子:麻省理工的几个学生成功地用电脑将一系列毫无意义的混乱句子组合成了看上去像是学术论文的文章。并且把这两篇假的学术论文发到了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举办的系统、控制、信息的世界综合大会上去。而他们自己也吃惊的是,其中一篇《挖土机:接触点和多余度的典型一致性的方法论》被大会定为了报告文章。即使抛开这些专门“捣蛋”不提,很多科学研究本身也是漏洞百出,毫无逻辑。所以该书作者会直言:当今掌管权威科学城堡的那些所谓的权威人士,他们的评判常常是骗人的。而另类科学也不是那么不可信。而一个名为路易斯芬克尔斯坦协会(Louis Finkelstein Institute)的社会和宗教信仰调查,有接近60%的医生反对“人类进化是自然选择,而与超自然的因素无关”。因为医生知道太多身体具体工作的实际情况,所以不能接受达尔文主义所给出的简单定理。更别提我们印象中科学至高无上的美国科学家中也有三分之一承认在最近三年里有过不遵循那些可以保证他们的研究真实性的规矩。(本段例子来自《被禁止的科学》一书)
不知道看到此段内容的其他人会怎么样,反正当时我的反应就是脑中飘过一句话:“阳光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原来饱受诟病的中国学术界的各种不靠谱也根本不是原创。
作为一个科学界的小喽啰,对于“科学是什么”的终极问题,我也无法给出答案,不过在我锲而不舍的寻找中,我终于明白了科学不是什么。
首先,科学不是真理。很多科学工作者都会忽略这个问题,就是其实科学只是探索真理的一种逻辑化的方式,而因为受到各种观察条件的限制,科学结果跟真理还是有差别。所以才有各种科学方法来评价准确度和精确度。在西方,科学的概念是这样界定的:科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对客观世界的近似描述,这个描述并不一定绝对正确,但它对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足够用了。在中国,跟科学相对立的是“迷信”,可是实际上“迷信”是一个动词,表示的是一种对某种理论痴迷的状态。也有“科学迷信”的存在。在国外,“科学迷信”被称为科学唯物主义。一个科学的唯物主义者相信事实是唯一的真理,宇宙当中的任何事物,包括意识,都可以用一种物理的原理来解释——没有超自然原因,没有目的,没有生命的意义。
其次,科学不能脱离哲学而存在。在现代中国,哲学被统称为政治课程。我们的教育虽然从小就一直有政治课程,但是却没有培养出科学工作者的哲学思辨,缺乏最基本的哲学素养。所以对课本中的那些“哲学是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解也并不是很深刻。其实真的是什么样的哲学体系创造了什么样的学术思想,产生了什么样的科学和文化艺术。(如果有机会会对这个做进一步认识说明。)
最后,科学中也有艺术。科学被认为是具有客观性、逻辑性、可重复性和普遍性,而艺术确实一个需要直观、灵感,具有创造性独特的事物。有人会说本质上,这两点就是不相容的,但实际真的是这样吗?作为实验室一线人员,我是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那个师兄真厉害,别人跑不出的蛋白到他手里就跑出来了。老师也经常如此批评自己的学生:人家怎么就能做出实验,实验结果还不错,你怎么就不行。而很多科学界的大家都或多或少有艺术方面的爱好和素养就更能说明问题了。这里,观察和实验本身虽然是客观重复普遍的,可是怎么能够让观察和实验达到这样的条件确是需要一点点灵感与直觉。所以,美剧中对于一个手术的最好评价是做的像是艺术品。
在现代社会,可以说,是科学创造了我们现在的生活,科学的作用不可磨灭。而在这样的作用之下,往往会掩盖科学的一些问题,甚至有些人会认为科学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无所不能,甚至排斥和打压所有其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种做法就从根本上违背了科学的精神。
最后的最后,请允许我用神经学家斯达特菲尔斯坦TED上题为《对无知追求》演讲中一些名人名言作为结尾,说明即使在科学认识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The Scientific Method vs. Farting Around ... in the dark. (有些科学研究方法其实就是在黑暗中四处排气。斯达特对某些科学方法的形容)
(Marie Curie
(James Clerk Maxwell
(Georgette Bernard Shaw 乔治伯纳德)Science is always wrong. It never solves a problem without creating 10 more. 科学总是错的,只有在创造了10多个问题之后才能研究出一个问题。
(Ervin Schrodinger 薛定谔) In an honest search for knowledge, you quite often have to abide by ignorance for an indefinite period.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一种无限的无知状态来诚实的获得知识。
(W.B.Yeats 威廉巴特勒叶芝) Education is not filling buckets; It is lighting fires. 教育不是填满篮子,而是要点燃火苗。
前一篇:春去夏来-【师承班课程回顾】
后一篇:收获--【师承班课程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