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行之树--【师承班学习体悟】

(2014-04-25 13:25:24)
标签:

健康

坤鹤百草堂

李玉宾

分类: 《李玉宾传统中医师承班》

作者:李玉宾中医师承班学员 翠海谷音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从小就在各种评书、古装剧、武侠剧里看到“五行”的身影。“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在我并不了解五行是什么的时候,这些台词就映入了脑中。那时候的五行,认字之前就是五个音,认字之后就是五个字,似乎永远存在在电视里和书本里。
   不过现在想想,让我对五行有一个震撼性认识的还是一部电视剧——《皇朝太医》。剧中王九医生看病的方法太颠覆我当时的三观了,无论是把药煎糊去除药物的寒毒,还是用冷水止血拔出火钳,让我第一次感觉五行不只是存在在理论和文字中,是可以应用在治疗和实际生活中的。于是中医和五行就这样在心里种下了种子。
   本科开始自己接触中医书籍,上了中兽医的课程。那时的五行是单个具象的事物。木就是路边高大的树木,火就是炉火,土就是道边的土地,金就是金属,水就是喝的水,然后就是各种穿凿附会相生相克。其实这就是课本中的五行理解方式。这个时候,五行只是一种工具,将脏腑经络归类并进行生克理解的一种工具。所以,对于在阴阳五行是“神秘学”“玄之又玄”“应该取缔”的声音不绝于耳的时候,我无法解释给别人听,因为我的解释无法取信自己。这样的阶段其实持续了挺长时间的。
   我是从去年开始上传统中医课的。当开始了解八卦、干支、星宿之后,才发现五行生克理论不是“木材烧火”那么简单而已。“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这个评书中常见口诀也有了出处和实际用途。慢慢的开始认识到,原来在中国文化中,几乎所有的东西包括时间、空间都可以进行五行归类,而五行归类的渊源是天文学,天上的行星运动归纳成五行。渐渐地,脑中那些单一的五行具象变成了五个系列。这是我第一次感觉五行的形象开始在脑中发芽、成形。我开始自信的将自己眼中和心中的五行分享给别人听,中国文化自信心就此建立。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似乎用在这儿不太合适,不过当我对五行分类有了一定了解,听了李老师的课程中关于五气本一气的“一气周流”的理论的时候,心跳几乎停跳了一拍。李老师说,五行生克其实就是能量传递过程中的流通和限制,空间其实就是瞬时时间的积累效应,它们其实都跟包括地球在内的天体旋转有关……慢慢的脑中那些具象的五行图像分化溶解,变成了流动的图形,似乎开始有了生命,不再是死的图形和文字,变得灵动,闪耀着光芒,似乎天下万物都可以融入其中。虽然不太清楚我的理解是否正确,不过我能够看到心中那颗五行小苗汲取着养料,在健康成长。
   由此,我感觉临床水平跟理论水平有很大的关系,而理论水平跟五行理解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关系。中医理论的阴阳五行,不是糟粕,也不是“为玄而玄”,而是中国人独特的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注重天人合一,注重万物的同一性和相关性,在这样的关系中找到人类自己的位置,顺应的生存、生活和入道。我相信,在继续学习之后,我可以继续深入对五行的理解,慢慢离那个“道”越来越近。现在的我,每天都在感慨,能够学习中医,能够接触中国文化,真好!
   另,在慢慢了解五行理论之后,我又重新回顾了那些带给我五行记忆的电视剧和书,然后就明白了为什么他们能够带给我那么大的触动了。真正的真东西和好东西是能够感动人的,哪怕你不知道为什么。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在西医如此大的压力之下,中医仍然能够顽强存活,铁粉众多的原因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