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李玉宾传统中医师承班》答疑汇总

(2014-03-12 11:42:11)
标签:

健康

坤鹤百草堂

中医

李玉宾

中医传承

分类: 《李玉宾传统中医师承班》

最近,有很多人咨询《李玉宾传统中医师承班》,这里将一些经常问到的问题整理出来,作为统一回答。

 

问:与其他类似的中医教学班有什么不同?

目前,中医的教育体系大都还是学院式教育,中医药大学五年学完,不会看病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中医界一些有识之士陆续开始尝试办学,以徐文兵老师的厚朴学堂为代表,民间的中医人才培养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我们受此启发与鼓舞,为了中医事业的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因此,也做了此次的探索。

本班的特色:

一、实用性强。用区区两年的时间,就能让零基础的学员学会治病。从望闻问切的诊断,到针药并用的治疗,尤其是我们独家挖掘整理的特效推拿办法更是简单实用。学习完成之后,内、外、妇、儿等常见病一般均可独立处理。

二、化繁为简。为了用最短的时间,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次课程的设计未涉及琴茶书画等课,这些艺术科目的设立的确可以提高个人修养,一定程度上培养中医的悟性。但这些艺术都是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有所得的,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如果不作为必修科目的话,大家则可以灵活根据自己的时间、精力、财力,以及资质、爱好的不同,自行决定是否选择其中的一二长期练习。

三、直指核心。不设艺术课,并不代表不设修身课。相反,实修是本班的重点课程之一。从中医思维的点悟,到震憾灵魂的实修,为学习者铺设了一条最直接的启悟道路,以至可以受益终生。

为了达成以上这些特色,我们一是在老师和课件的选择方面费了很大功夫;二是因为机会有限,因此在学员的选择上也精挑细选,甚至结合命理分析,一定要择取具备良好中医潜质的学员才能录取。

 

问:价格有点贵,能否便宜些?为什么只有具备中医资格证的才有优惠?

从学习的单位时间上来算,本课程的确不算便宜。但,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说,这可以说是目前为止此类课程中性价比最高的课程了。

时间就是金钱,浓缩的是精华。由于要在有限的时间将最精华的内容压缩沉淀下来,老师们付出了相当的代价甚至牺牲,这些都应该有适当的回报,毕竟,我们不希望中医成为“廉价”的代名词。

即便如此,为了更好地回报社会,我们还是决定对具备中医医师资格(持有国家颁发的医师资格证书),以及即将具备中医资格(各正规大学中医专业的毕业生)的学员给予大幅优惠,就是因为我们相信,他们经过这段学习之后定能更有效地利益大众!

 

问:如果时间不允许,落课怎么办?

首先,学习是一种态度,应该尽可能地保证上课时间,毕竟面授的效果是最好的。

当然,为照顾确有事情安排不开的同学,每节课将有录音录像,落课的同学可以通过录像进行补课。

 

问:除了李玉宾老师之外,还会请哪些老师上课?

    为保持学习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本次教学的主要课程大部分是由深受同学们喜爱的李玉宾老师亲自授课。但我们也会根据课程的性质特别邀请一些学有专长的老师,比如中医泰斗、国医大师金世元老先生,作为我国最权威的中药专家,我们将特别邀请金老为同学们讲“中药鉴别及炮制”一课;再如中医著名专家樊正伦善于将运气理论运用于中医临床,我们拟请樊老师讲解“五运六气”一课;还有我国著名伤寒专家陈大启,我们将请陈老以及伤寒派青年学者李杭洲共同为大家讲解“伤寒概论”;另外,李玉宾老师的老师任启松老先生,以及以太素脉法闻名业界的快乐道教云鹤道长等,都将在本次教学中或长或短执教。当然,不排除发生临时变化的可能性。

 

问:学习期间能否跟诊,是否算到课时里?

因为本次学习的地点就在坤鹤百草堂中医馆,具备跟诊的方便条件。学习期间可以根据学员愿望分期分批安排跟诊,跟诊学习时间不计入学习课时。

 

问:何谓独立应诊水平?上完两年后,如果还不行怎么办?

独立应诊水平,就是可以有能力独立处理内、外、妇、儿等常见病,达到比较好的疗效。

因为我们的招生已经过严格筛选,而且教学计划严密,应该能保证教学质量达到预定目标,如果真的毕业后还达不到预定目标,且不是因为自身不努力的缘故,可以作为特例经申请考察合格后继续学习。

 

问:上完之后,能否颁发师承证,是否具备医师资格?

本课程作为一种能力培养,不能颁发师承证。师承证的考试资格,首先需要与具备收徒资格的中医老师签定经公证的师徒合同(每位老师只能与最多两位学生签定师徒合同),经过跟师学习,三年后可以申请参加出师考试,考试合格方可获得师承证,之后,才具备参加执业医师考试的资格。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需要一定费用。如果确实需要,我们可协助办理,费用自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