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万人坑发掘经过(一)
(2018-11-23 17:31:42)
标签:
历史图片抗战军事教育 |
为了将来,历史不应忘记
这是考古史上一份血腥而沉重的记录,这是一份封存了50余年的日军侵华罪证。
大同万人坑是我国唯一动用顶级考古队伍进行科学发掘的万人坑,亦是全国唯一出土干尸的万人坑,在被日军侵害致死的中国同胞身上发现最直接有力的证据。
这份资料在196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考古工作者、中国科学院的人类学家、解剖学家参加发掘整理而成,距今已经50余年,因种种情况,一直未能公开。五十年来,有些材料散失,但有关万人坑基本的状况和面貌仍能真实地反映出来。
万人坑!这骇人听闻的名称,是专指二战期间日本侵略中国,残杀我国成千上万劳工、无辜村民掩埋尸体的地方。听说东北一带凡有煤矿处,就一定有万人坑。我第一次看到万人坑,就是在山西大同煤矿。
大同煤矿藏量丰富,素有“煤海”之称,但自从该处被日军占领后,日军便不惜用“以人换煤”的方法,掠夺大同煤矿资源,以支持其侵略战争。据不完全统计,在1937—1945年间,日军在大同矿区掠去了1400万吨煤炭,同时又将6万多名被奴役致死的矿工丢进万人坑。据当地人介绍,已查明的有14处,可能共有20来处,死难人数6万多人。最大的在现今红五矿附近杨树湾山谷平滩中。据说当年每到冬天,死人便特别多,日军预先就挖下半亩地大小的土坑若干个,一层薄土一层人,连年掩埋的死难矿工不下3万余。另一处规模较小但十分特殊,位于煤峪口一矿区内名为“南沟”(过去人称“死人沟”)的半山坡的两个自然山洞中,内有数百具被折磨而死的矿工的干尸。
很久以前,当地就有万人坑,还有一批“干死人”的传说,因洞口早年封闭,一直没有下落,无法证实。后来放羊娃在山上掏野鸽子,偶然发现了这里的山洞。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学生串联到这里,知道这个消息后,非常激动,认为是进行阶级教育的极好实例。于是他们先寻访经历日伪时期的老矿工,记录他们的血泪身世,还编绘成幻灯片,反映他们的苦难生活。当时学生“造反派”组织声威很大,回到北京找到(国家)文物局、科学院考古所、古脊椎动物与古文类所、自然博物馆??联络里面的群众组织,联合派出科技人员去大同发掘、保护万人坑,以便建立“阶级教育馆”。缘此之故,考古所派出三人赴大同工作组(我是其中之一),文物局文博所派了两人,古脊椎所派了两人,自然博物馆派了两人,协同大同煤矿阶级教育馆筹备处工作人员考察万人坑。大家决定首先发掘、清理、保护煤峪口两个山洞的干尸遗体。四方来人有“造反派”,也有“保守派”,但工作目标比较一致,大家和睦相处,一边工作一边看大字报、听忆苦报告受教育。当时是学生们促成了科研部门组织力量发掘万人坑,成立展览馆,倒是做了一件有历史意义的工作。
山西大同煤峪口南沟万人坑(干尸山洞所在)的全景(由西向东拍摄)
第二次奉派前来的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大都较强,其中还有两位古人类学专家、一位解剖学专家,无论考古发掘还是文物保护均富有经验。当然,也都是接受再教育的对象。馆方一面安排我们上山实地考察万人坑,一面安排我们听老矿工赵老柱、幸存者钱奎宝讲述在日军管制下的亲身遭遇和所见所闻。他们说:全国各地抓、募(骗)来的工人,以山东人、河南人为多,到了矿上日本人设立的“劳务系”一登记,就是进了鬼门关。“大把头”“看房先生”“催班头子”先把工人的好衣服扒掉,给换上破烂衣服或花纸一样的日本广告,以防止矿工逃跑。矿工晚上同住一所大房子、两铺大炕,臭虫咬人了不得。一天十四五个钟头的活儿,排队下井、上井,都有矿警押着,四周都是铁丝网、岗楼,还有狼狗,南山还有大探照灯转着照,工人往哪里跑?发现了就开枪。要是抓回来,夏天常常将逃工全身涂上柏油(沥青),吊起来活活晒死;冬天就浇冷水冻死。日本人的残暴施威,无非为了阻吓矿工的反抗和逃跑。矿工的生活完全失去了做人的资格,沦为皮鞭下的奴隶,与德寇的集中营一模一样。日本的政策是“以人换煤”,在其占领的城市、乡村,利用汉奸走狗诱骗(招募),甚至围堵拦截强抓青壮年为“劳工”,以加紧掠夺中国的矿产、煤炭资源。就我童年(1938—1943)在济南读书时所见,整火车皮、整列车地向东北运送劳工。
忻州矿杨树湾万人坑(死人沟)全景,这里是大同内最大的万人坑
忻州矿杨树湾“烧人场”
1967年5月4日,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大同煤矿工作队试掘了杨树湾山谷平地当年叫做“死人沟”的万人坑。任选一地,在20×20米的探方中,即发现横七竖八抛进之矿工尸体有数百人之多,深度不到1米,最稠密处尸体叠压有五六层,此为大同最大的一处露天万人坑。据说1938-1945年,这六七年间,这里为日本侵略者残酷虐死的中国矿工达三万人左右,野狗成群,大雨后人头如浮瓜,山野腥臭,路人断绝。
据大同煤矿当年一位幸存者—杨占山说,抓骗劳工,三五百人凑足一车皮(闷子车)就一遭拉了来,火车一到,把有病的叫到一旁,不能干活的活活埋了,余下的人“劳务系”一登记,便从此进了地狱,干活又重,两头不见太阳,根本谈不上起码的温饱,就连阳光、空气和水也休想得到维持生命的最低标准。饥饿、疾病、人身事故,超体力的劳动,百般折磨、虐待殴打??最后,万人坑就是为这些遭难苦工准备的去处。当地人常说的“劳务系一交票(登记),死人沟里睡觉”“光能来不能走,喂了我们山西狗”,说的就是当时杨树湾露天万人坑,狼和野狗吃死人吃红了眼,脖子底下的毛都结成了血疙瘩,那狼狗一群一群的,见了活人都想吃。无论冬夏都是白骨撑天,路人断绝。
日本鬼子把抓来的中国青壮年的血汗榨取净尽,也只是几个月时间,然后千百条生命就抛进了万人坑。接着又运进一批新骗来、抓来的,变本加厉地压榨。为了出煤,人死得更快更多!仅杨树湾一地,1939—1944年前后,万人坑就吞没了三万多条生命!日本鬼子的野蛮行径令人发指。
山西大同忻州矿杨树湾万人坑内层层叠叠的矿工尸骨
山西大同忻州矿杨树湾万人坑内层层叠叠的矿工尸骨
后来我们在第二年的5月试掘了杨树湾一角,约20×20米方坑,不到1米深,竟埋着六层尸骨,颠倒重叠如同腌鱼一般,横七竖八,密密麻麻,其惨状令人窒息,仅这一处坑就埋有数百人。从杨树湾的另一试掘点内,尸首是整齐排列的,可能是早期掩埋的。随便你在这个谷底的哪里破土,都会发现遗骸。我们在路边偶然翻了几锹,便发现一具竖埋着并用铜丝电线捆至肩部的尸骨,头骨有受重击的破裂凹陷伤痕,大约生前被活埋并打一镐头致死。为了保持现场原状,我们拍下照片后,便回填了这些万人坑试掘点,留待日后有条件保护时再做正式发掘。杨占山说:“你们的工作人员在杨树湾挖出的大骨灰箱,就是1942-1943年大房子内患瘟疫死的矿工,死得太多了,工头一看不行,就给烧了。徐如林是河南陈州人,他们一起来了49个,就活了他一个!”据说直到1952年这里死人骨架还堆积如山,试掘证实了日本侵略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的万人坑的暴行!听过了老矿工们的故事,也了解了万人坑的一些情况和背景,我们考虑工作的重点,首要的是发掘、清理、保护一矿区内的两个山洞中的矿工干尸。
大同煤峪口南沟万人坑所在的山坡
经过修葺后万人坑A洞的入口(1966年12月前)
南山沟自从日军到来后才叫“死人沟”。半山坡上有上、下两个山洞。本来可能是一个自然洞,许多年前因为地震或其他原因,把同一个山洞断塌成上、下两个。
上洞(发掘定名为A洞)略平缓、略向上倾斜,纵深近37米,洞口布满尸体,零乱杂陈,有两三层。洞底铺满碎石。12米以后未见尸体。下洞(发掘定名为B洞)则比较原始,扰乱不多,洞口1米以下有一个5?6平方米的平台,有干尸一层,互相叠压。西南角有一缺口,幽深不可见底。起初工作人员不敢贸然进去,待矿上派人来检查没有瓦斯气体,我便带上电筒、碘钨灯徐徐滑下。只见有三四层薄板棺材,拍了一些照片,且下且拍,一不留神滑下去40多米,连手电筒也掉进了棺材裂缝中。棺材接棺材,共有九排。再往下便没有棺木了。里面保持了本来状况,未经扰乱。洞底曲折,有一小口通往山脚,是以冷风直通山腰,由于通风好,常年雨水少,冬季又严寒,尸体因而保持得干燥、清净,没有很多霉菌。
万人坑A洞内尸骨累累,其惨状令人悸栗
山西大同忻州杨树湾万人坑的“排埋坑”
工作人员在杨树湾铲土时,在距地表70厘米处,意外发现一具被电线捆缚竖埋的尸骨,其头骨有被铁器击裂的痕迹。
从山西大同忻州矿杨树湾发掘出来的骨灰箱,箱内满载残骨碎块。(1967年5月4日)
之后,我们决定把两个山洞的尸体、棺木全部搬回室内进行清理。搬尸体时感到一个干尸的重量只有十几斤。他们很可能是早期(1939—1941)在饥饿严寒中,不堪承受气候恶劣与非人生活而殒命的,被遮遮掩掩地偷投到这里。冻干了的尸体上,破烂棉衣、日本广告、麻袋片、水泥纸袋片和捆绑的绳索,样样都保存下来。这些干尸面目须眉,表情十分骇怪怕人。手足身体各种状态,说明他们绝大多数都是非正常死亡!有些人被矿中塌方把身体压成了一板平片,还有的头颅碎裂惨不忍睹,再或被锯去了手足,或折断胫骨、头骨穿孔。有的尸体像拧麻花一般,脊椎扭曲变形,有的四肢皆失,人如一四腿板凳,有的身首侧折成90°角,更多的身首异处,更有双手上举被吊,裸身冻僵而死的??其悲惨情状令人哀痛至极,愤懑不能呼吸。其骇怖情景也使少数工作人员不能承受精神上的刺激而中途离去。
前一篇:抗战时期的天镇“八八”惨案(下)
后一篇:山西大同万人坑发掘经过(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