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731部队野外训练照片,因队员秘密带回国内得以保存
标签:
731部队恶魔的饱食细菌战关东军图片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有效控制东北,同时为全面侵略中国做准备,积极筹划在东北建立庞大的日军细菌战基地,石井四郎具体实施这一计划。石井四郎,1892年出生于日本千叶县千代田村一个地主家庭,1920年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医学部,入陆军军医学校任职,1924年晋升军医大尉,1927年获微生物学博士学位。
1928年,石井四郎借出访欧美之机,考察了各国的细菌战研究以及流行疾病的防疫状况。回国后,石井四郎故作玄虚地声称欧美各列强正在进行细菌战的研究,日本若不立即着手进行,必将在未来的战争中遇到困难。在他的鼓噪下,陆军大臣荒木贞夫中将以及陆军省军务局干员永田铁山大佐等人拍板支持石井四郎的动议,于是开始了日军细菌武器的研究和开发。图为石井刚男,系石井四郎的二哥,负责“特设监狱”。
图为石井三男,系石井四郎的三哥,负责小动物饲养室。
1932年4月,日本陆军军医学校防疫部先在地下室设置了防疫研究室,以石井四郎为头目,并抽调梶塜缘隆二等骨干力量配合,开始了细菌武器的研制和开发。1933年10月,一座专门用于细菌武器研制开发的防疫研究室建成,面积为1795平方米,对外宣称开展“防疫作战业务的研究”,实际上展开细菌武器研究的切实步骤。图为陆军军医学校防疫研究所。
图为日本陆军军医学校防疫研究室的工作人员在操作。〔傅光中摄于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1932年8月,日本关东军基本控制了整个东北的局势。为了隐蔽地进行细菌武器的研制和开发,更是为了“就地取材”、获取“实验材料”以及散播细菌武器的便利,石井四郎决定把细菌战研究基地转移到中国东北的哈尔滨。于是,一个称做“东乡部队”(又称“加茂部队”)的秘密军事机构,出现在哈尔滨南岗区宣化街与文庙街的中间地带,对外又称“关东军防疫给水部队”。图为东乡部队本部。
1933年,该部队花费20余万元,在距离哈尔滨70公里的五常县背荫河设置了实验基地,占地600余平方米,因该基地如同要塞,并授权日军中马大尉负责管理,因此又称“中马城”。图为背荫河细菌实验基地旧址。〔杨彦君摄〕
图为背荫河日军兵舍遗址。
图为七三一部队野外训练。箭头指处为装有鼠疫病菌的瓶子。
图为七三一部队野外实验。此照片是七三一部队队员秘密带回日本的一张照片。
以上图文选自《日本侵华图志》第十五卷《化学战与细菌战》,
高晓燕、王希亮编着,山东画报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日本侵华图志》共二十五卷,南京大学资深荣誉教授张宪文主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山东画报出版社有限公司合作项目,并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
2014 年度入库项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