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中的庇护所:南京大屠杀时期的国际安全区

标签:
南京大屠杀图片国际安全区抗战军事 |











面对蜂拥而至的难民,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在安全区里的主要建筑内设立了交通部大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金陵大学、华侨招待所、最高法院、汉口路小学、五台山小学、司法院等25个难民收容所,拉贝、福斯特、汉森、麦考伦等西方人士的住处也成为难民栖身之所。图为安全区国际委员会设立的难民收容所。
针对日军在安全区杀人、强奸、抢劫的行为,留守南京的西方人士自发行动起来保护难民,竭力驱赶正在施暴的日军,有人甚至为此遭到日军的殴打。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欢迎市民进入安全区的《告南京市民书》。
南京鼓楼医院的医护人员精心救治和护理被日军杀伤、烧伤的平民和中国士兵。图为难民进入安全区。
安全区内的女难民。
专门收容妇孺难民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
南京沦陷前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内到处都能见到青春靓丽的女学生。
设于最高法院的难民收容所。
五台山小学难民收容所。
汉口路小学难民收容所。
以上图文选自《日本侵华图志》第十六卷《南京大屠杀》,曹必宏等编着,山东画报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日本侵华图志》共二十五卷,南京大学资深荣誉教授张宪文主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山东画报出版社有限公司合作项目,并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
2014 年度入库项目。